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王永年:《在路上》是事实主义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16:46 新世纪周刊

  精通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

  多种语言的翻译家王永年,已年近80高龄,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翻译工作。应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邀请,他担任了 2006年最新版《在路上》的翻译。

  新世纪:这次翻译《在路上》是根据哪个英文版本译的?翻译时有删节么?

  王永年:企鹅出版社1991年的版本,这个版本是现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个版本。没有删节,我们那个年代过来 的译者都比较严谨,人家原文一段话是多少字,我们译过来基本上就是多少字,差别不会太大。

  新世纪:每天大概翻译多少?

  王永年:一两千字吧,加起来不间断地译了半年左右。这个进度在我的翻译生涯里算比较慢的,因为这本书的长段落 、长句很多,经常是一段话就占了半个版面,有的长段落甚至要占一两页。经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我又不得不重新回去读前 面的句子。而且由于分段很少,原版书看起来密密麻麻全是字,每页很少有空隙。

  新世纪:作为译者,你对《在路上》有什么感觉?

  王永年:我觉得《在路上》不能算小说,跟我以前翻译的小说很不一样,缺乏必要的结构,读起来比较乱,也没有情 节,更加散文化一点。凯鲁亚克在写这本书以前曾经在哥伦比亚大学学过三年文学,那时候他曾经学习过海明威式有力的短句 ,但学得不怎么成功。这种喷薄而出的写法倒是更像德莱塞,但德莱塞的作品是现实主义的路子,《在路上》则没有这种关怀 在里面,可以说是一种“事实主义”。它有点类似于西方报纸的特稿写作,忠实记录作家的见闻,也不讲写作技法,所以我觉 得它不能算小说。

  新世纪:“事实主义”这个说法很少听到,你怎么定义它?

  王永年:现实主义相对指向宏观一点,就算有对现实的细部描写也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宏观环境。“事实主义”对细 节的刻画更着力,但它注重的是传达作者个人的感官经验。比方说作者提到一个细节,“狄恩在墨西哥‘跳’上一辆巴士。我 在墨西哥工作过,那里的巴士烧的是柴油,为了避免熄火,司机一般都会尽量减少刹车和停车,所以巴士到站时他们都不停车 ,只是放慢车速,乘客就只能‘跳’着上下车……”没有丰富的经历,肯定写不出这样的细节。按照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念,这 样的细节并没有什么“意义”。

  新世纪:翻译过程中有感觉特别困难的地方么?

  王永年:没有。有些地方夹杂了一些其他文字,比如狄恩的姓“莫里亚蒂”是个意大利姓,说明他是个意大利后裔, 小说里就有一些意大利文;还有主人公到墨西哥的那部分内容,会有些西班牙文。但这几门文字我都懂,所以问题不大。里面 还有些讨论佛教的内容,涉及的东西也是很浅的,没想象的那么困难。

  新世纪:听说你本人其实并不大喜欢《在路上》?

  王永年:不喜欢。这可能跟我们这代人所受的教育有关系,我们的审美观比较严肃一点,比较喜欢那些大师级的作家 。《在路上》可能是契合了年轻人的心态,所以受他们欢迎吧,我不怎么喜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