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公务接待腐败:法律不应沉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7:05 法制与新闻 | |||||||||
目前,公务接待中的腐败现象已愈演愈烈,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风气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有关专家认为,应该 将公款吃喝定罪,约束公款吃喝风,并对公务接待实行“实名制”。惟有如此,公务接待腐败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本刊特约记者)毛磊/文
2006年4月11日,在河北盐山县城网电力改造审计中,河北省沧州市审计局委派的审计组连续接受电力部门招 待,其中年仅25岁的审计员张洪涛猝死在酒店门前。出事前,张洪涛曾回家说,电力局几乎天天设宴招待他们,他喝了不少 酒,酒宴很丰盛。4月11日中午酒宴结束后,张洪涛刚刚启动自己驾驶的汽车,突然倒在驾驶座上,喘了两口粗气,便不省 人事。赶到现场的急救医生用手翻了翻张洪涛的眼皮说:“瞳孔放大,人已经完了。”出事第二天,审计组其他成员和电力局 领导踏上了去江苏扬州游玩的旅程。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经过半年多的调查,这起影响恶劣的事件终于有了处理结果。2006年10月20日,沧州 市人民政府、中共沧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沧州市监察局和沧州市供电公司依据有关党纪政纪规定,对5名有关负责人作出相 应处理。 但人们从这起事件中不难解读出我国的公务接待腐败酿成的严重恶果。 如何管住一张嘴 2006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是推进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反腐倡廉、改进机关作风的一件大事。国务院所属部门要带头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认真 规范公务接待行为,要将公务接待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公务接待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其耗费巨大、衍生腐败、毒化政风、损害机关形象等消极影响亦有目共睹。一直以 来,关于治理公务接待腐败的呼声不绝于耳,有关治理行动也从未间断,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治理效果却不容乐观。公务接待 中的消极腐败现象愈演愈烈,仅公款吃喝一项,每年就耗费数以千亿元的财政资金,人们甚至由此发出“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 张嘴”的慨叹。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规范公务接待,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也再次使人们燃起对杜绝公务接待中消极腐 败现象的希望。 公款吃喝人人喊打。在公务接待方面不按标准,进豪华酒店,喝高档酒,吃天价宴席,到豪华娱乐场所进行奢华消费 的现象已经见怪不怪。 “一包烟一月粮,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幢楼”“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革命 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你出钱我出胃,喝酒就要喝个醉,你不醉我不醉,宽马路上谁来睡? ”这些吃喝顺口溜如今耳熟能详。 一些地方利用公款海吃豪喝、耗费之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交通、城市建设工程款累计拖欠高达上亿元的陕西府谷县 政府,在一次公务宴请中一桌饭花费8813元;广东省陆丰县部分官员更是在“人民大厦”豪吃,一顿饭吃掉15万元,令 当地百姓感叹“公款一顿饭,百姓几年粮”!据调查,陆丰县是个财政穷县,为了保证工资发放和政府运转,每年陆丰县都要 向上级财政借债。 更有甚者,安徽省明光市司巷乡政府为了偿还吃喝招待款,先后卖掉政府办公楼、电影院和乡广播站,并侵占了赈灾 专款修建的敬老院办公,让五保老人住进破烂不堪的厂房长达9年之久。 因此,一提到公款吃喝,除了少数大嘴抹油吃喝上瘾的官员们,国人无不摇头扼腕。甚至有人愤然道:“治理公款吃 喝‘疫病’比抗‘非典’难。”公务接待费这个已然“四面漏油”的筐,究竟漏掉了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 据统计,全国公款吃喝开支,1989年为370亿元,1990年达到400亿元,1992年超过800亿元, 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2002年达2000亿元,等于一个三峡工程所需要的资金!2004年全国公款吃喝 更是达3700亿元。与长期以来全国上下都呼吁遏制公款吃喝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一数字逐年不减反增。 公款吃喝的盛行与蔓延,给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它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国家 财政,更为严重的是,吃坏了党风、喝痛了民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大干部群众反响强烈。 公款吃喝算不算罪? 2005年5月,北京律师韩传华向社会发布了他花3个月时间拟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餐饮票据管理法草案》,希 望通过这部立法建议,不仅可以遏制公款吃喝,还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而在江西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云龙看来,公务接待没有标准,随意性大,这是我国公款吃喝费用一直居高不 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公务接待标准化,这是公款消费接待改革的一个方向。但职务消费标准的核定很难,因为涉及到地域差 别、单位和个人的差别等问题。因此,李云龙认为,要加强社会监督,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约束机制,尤其是新闻舆论 的监督,要加强财务审计的监督,杜绝“小金库”,设立专项审计。 如何消除现行公务接待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建立起遏制公款吃喝风的长效机制?一些人士认为,公款消费的“罪与非 罪”是核心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每年年初,所有花费财政资金的政府部门,都会向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提出预算申请,申请详细到复 印纸多少,墨盒多少,而不是一个笼统的办公费用。政府财政管理部门汇总后,上报给行政首脑,最后再递交给立法部门批准 。财政预算得到立法部门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违反预算,就是违法。 对此,广西华胜律师事务所龚振中律师称,目前我国法律还没有专门针对公款吃喝的调整内容,应该从给公款吃喝定 罪的角度来约束公款吃喝风,对公款吃喝者重惩。“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吃点喝点算不了什么。”一直以来,公款吃喝越 轨者在我国处理结果不外乎警告、通报批评等,极个别公款吃喝民愤较大的官员其职务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公款吃喝算不算罪?如何定罪?江西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李云龙说,法学界曾经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罪与非 罪进行过探讨,有人认为应该给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者定个“挥霍浪费罪”,但是最后也没有实质性的结果。目前在我国,公款 吃喝还只是一个违纪问题,还没有上升到定罪的高度。李云龙认为,我国应当给公款吃喝者定罪立法,因为,实际上公款吃喝 者对社会财产进行了侵占。 公务接待“实名制” 目前,各地公务接待费开支中的“同城宴请”所占比重很大,名目繁多,可谓五花八门。一是单位互请,单位之间、 部门之间办理正常公务时互请,还美其名曰“联络感情”。二是无客自请,单位之间和单位内部没有任何公务,只是为了“打 牙祭”。三是私客公请,不属于正常公务接待的同学会、同乡会、朋友会,甚至家庭聚会等,也冠以公务接待费之名。“同城 宴请”不但开支大、漏洞大,而且浪费惊人、赊账现象普遍。 还有些地方通过公务接待变相洗钱。有些单位把公务接待定点到单位领导或接待人员的朋友或亲属所开的饭店,购买 接待用品也到关系人所开的商店,有关人员可以从中得到回扣或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接待人员往往不与饭店或商店讨价还价 ,招待费花得越多,他们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所以,有些公务接待大户就成了饭店的“上帝”,一些饭店寄生在公务接待大户 身上。招待费暗中回流,公务接待成了鼓起个人腰包的“营养剂”。 只要能与公务接待沾上边的,都要由公家埋单,公款旅游、私客公待、公款送礼等现象很普遍。公务接待成了个筐, 什么费用都可往里装:吃的开成办公用品,用的开成资料费,礼品、旅游费开成会务费,甚至嫖赌费用也开成接待费,实在没 有正规发票,那么就用假发票甚至打白条。而且主管领导明知有问题,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笔一挥,什么违规费用都 可报销。 因此,要根治公款吃喝这个弊病,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公务接待工作的透明度,变模糊操作为阳光操作,对公款招待 实行“实名制”。就是谁接受了招待,谁参与了招待,谁就得在招待单上签署名字,没有署名的不予报销,对招待对象、标准 、范围等还要进行规范,撞线即违规。比如,某次招待,10个人花了500元,那么这10个人都必须在招待单上署上自己 的名字,以确认自己得到的那份消费。这种做法,其实质是把招待开支落实到人头,做到责有所归。谁接受招待、参与招待, 招待是否超标准、范围等等,只要一看签名就一清二楚。那些假招待,浑水摸鱼的行为自然没处藏形。招待费将不再成为藏纳 污垢的黑洞。 当然,这种做法,对于那种习惯于吃喝完了就走的客人,无疑是一种约束,会使他们很不适应,甚至招致既得利益者 的抵制。但这种做法的理由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公款招待消费是一种公共资源,属全体公民所有,只是由代表国家利益的某个 部门管理或运作而已。因此,公民有理由要求这些开支是清楚的、明确的、具体的、有人负责的,应该是一个明白账。从另一 个角度来说,接受公款招待的人,占用的是一种物质或服务形式的公共利益,也有责任有义务自觉地对自己所占有的那份公共 利益予以确认。所以说,不管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实行招待实名制,是合情合理的。 事实上,当前亟待解决的是如何改变对财政的“不监不督”或者是监督疲软的现状。我们需要的是,进一步完善法律 监管财政资金的制度,拓展公众监督的路径空间,并加大惩罚力度,刹住这股吞剥公共财政资金的歪风邪气。 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应该要求本级政府公开公务接待具体数字,并讨论政府减少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的刚性指标。如果 突破指标应当采取行政警告甚至立即“下课”的办法。只有这样,公车消费、公款吃喝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 能否控制公务接待消费,这恰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