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法制与新闻专题 > 正文

北京少年网上结帮网下互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17:05 法制与新闻

  “网上黑帮”的魔爪正在伸向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游戏结成“战略同盟”,利用聊天软件建立各自的网络帮派。“ 网上黑帮”成员不仅在游戏中一起“逐鹿江湖”,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结伙斗殴,甚至实施抢劫等各种犯罪。

  专家认为,“网上黑帮”极易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新形式,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和不规范性使部分青少年将网 络虚拟空间里的赌博、暴力、凶残好斗、恶作剧等不良嗜
好带入现实生活中,并结成帮派,打架斗殴,争霸一方。据有关统计 ,目前国内类似的网上组织已达数百个之多,网络虚拟世界滋生出的犯罪魔影正在侵害现实世界。这一新动向也严重暴露出我 国在社会管理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网上黑帮”调查

  (本刊记者)仇玉平/文

  2006年7月,北京警方首次破获“网上黑帮”案。2个长期盘踞在北京宣武区陶然亭、广外等地区的“网上黑帮 ”团伙被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打掉,10名团伙成员被拘留,大量凶器被收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网上黑帮”成员大都 只是十多岁的学生和辍学孩子,他们通过互联网游戏和在贴吧里宣泄情绪聚集在一起,形成所谓的“社团”。“社团”彼此间 在贴吧里互相谩骂,最终造成了几个“社团”的50多名青少年在深夜手持棍棒、镐把等凶器斗殴。

  50名少年凌晨互殴

  “那天是个桑拿天,到晚上11点多稍微凉快了些。”10月11日,北京市健宫医院西门的保安小许告诉记者说, 尽管事隔3个多月了,他还记得很清楚,“我正想乘着凉快眯一会儿,突然一阵好大的声音把我吵醒了”。

  2006年7月16日深夜,寂静的菜市口南大街灯光昏黄,突然,一阵喧哗将夜色刺穿:“砍死他妈的!”“今天 杀他们个片甲不留!”小许一个激灵,不知道何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冲来了两拨人,双方都有二三十人,看起来年龄都不大,手 里有拿着镐把、钢管的,也有拿刀的,领头的大叫冲啊,在医院门前就混战起来。

  武器的碰撞声和人的叫喊声混成一片,突然,一拨人向后撤退,另一拨人紧追不舍,叫喊声逐渐远去,不一会儿,叫 喊声又渐渐大了起来,开始战败的一方又杀了回来,和开始追他们的一方在健宫医院西门前又打成了一片。

  “都是些小孩,打得到处乱跑。”小许亲眼看见一个小孩被几个人打倒在医院的台阶前,血从头顶流下来,浑身是血 ,趴在地上痛得直叫唤,“幸好是在医院门口,值班医生把他扶进了急诊室”。小许告诉记者,见情况危急他们就报了警,而 两拨人中的一拨也很快被打散了,被打散的一方又纠集了部分团伙成员准备再次开战。

  晚上12点,北京宣武区陶然亭派出所接到报警,有数十名可疑人员在北京健宫医院门口聚众打架,警方随即赶往现 场,宣武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侦查员也随后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刑侦支队民警刘贺说,到那以后发现,现场有十多名孩子,拿着

棒球棍、砍刀在闲逛。警方将16 名孩子带回审查,原来,以18岁的陈某为首的“南宣社团”和以白某为首的“龙族育新社团”发生纠纷,双方便分别纠集所 谓“高新社团”、“牛街社团”共计50余人在宣武区健宫医院西门外进行互殴。

  而使他们不惜纠集数十人深夜聚众斗殴的起因,只是在网络游戏中发生了纠纷并互相谩骂。犯罪嫌疑人白某在警方调 查时说:我上贴吧,看那些人骂我们,我们这拨人就在上面留了一个电话,他们也留了一个电话在网上,就约了打架。

  北京警方发现,参与斗殴的4个所谓社团,主要从玩网络游戏发展形成,成员以年龄15岁至18岁的辍学青少年为 主,人数从10余人到30人不等,每天都聚集闲逛或聚众斗殴,其成员经常通过某网上贴吧进行联系、纠集,社团在贴吧内 常常互相诋毁谩骂,或因势力之争形成矛盾,很容易发展为聚众斗殴。

  7月18日,侦查员将组织此次斗殴的白某等9名属于“龙族育新社团”的犯罪嫌疑人抓获;7月22日,将“南宣 社团”参与斗殴的组织者陈某抓获。

  不去打架就混不下去

  记者多次进入“龙族育新社团”、“南宣社团”成员常聚集的某网站贴吧后发现,在贴吧内留言的全都是年纪不大的 孩子,有的说自己刚上初一,有的就直接说自己满16周岁了,所发的帖子多数都充满暴力色彩,有的希望认识宣武挺牛的人 ,要不就是互相约着砸了某网吧,或者是“集中火力”诋毁其他青少年,树立自己的“大哥”权威。

  记者联系到其中一个孩子,他叫小辉,今年刚满17岁,7月16日健宫医院互殴,小辉也参加了,他是在案发当天 晚上被“南宣社团”头目陈某约出去的。“我知道要出去打架,他以前帮过我,我们是哥们儿,当然得去。”小辉的语气显得 理所当然,“要是我不去,以后在大家面前就抬不起头了,在社团根本不可能混下去了”。

  当晚,小辉准时赶到约好的地点,“帮主”陈某把镐把、钢管等工具发给大家,还做了战前动员,诸如扫平对手、称 霸宣武之类的话让小辉听得热血沸腾。赶到健宫医院时,对方社团的人也都到了。“大哥一声令下,我想都没想当即就冲了上 去。”几十人混战成一团,小辉有些自豪地说,“我们人数不占优势,但他们年龄大些,缩手缩脚,不太玩命,战斗力比较差 ”。

  记者联系到的另一个参加健宫医院互殴的孩子,网名叫“南城帅帅”。他知道打架不好,“但因为大哥叫你是看得起 你呀,而且,如果这次你不去,下次自己遇到什么事,大哥和社团就不会管你了,自己以前欺负过的人就会把自己弄得很惨的 。”记者问他是否可以把要打架的事先告诉老师,没想到,“南城帅帅”严辞说道:“社团的事怎么能告诉老师?这是泄密, 是叛徒!叛徒的下场也是很惨的。”

  说起当初加入“南宣社团”的原因,小辉和“南城帅帅”的说法差不多:“当时一些高年级的同学欺负我,另外电影 里古惑仔都挺威风的,于是就通过人介绍进了社团。”尽管每个月都要交50元的会费,但小辉和“南城帅帅”还是很快感受 到了社团的好处:“大家很讲义气,社团里自己的哥们儿有事相求,大家都会两肋插刀的。我以前经常受人欺负,加入社团后 ,再遇到麻烦,我们大哥就会为我撑腰,只要一回,其他人就知道了,就再也不敢欺负我了。”

  而加入社团的“好处”还不止于此,据记者在宣武区和其他地区的调查,“网上黑帮”还以毒打、虐待同学为乐,以 在校园充当“大哥大”、“大姐大”为豪,欺凌他人没有别的特殊理由,顶多说一句“打你就因为看你不顺眼”。

  打打杀杀主要为了钱

  社团的发展显然需要经济支撑。“每天吃吃喝喝,要不就上网玩游戏,花费挺大的。”“龙族育新社团”的头目白某 曾向警方交代。在菜市口大街附近的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分校,不少了解社团的学生说,那些“混”的人每天都是吆五喝六的, 显得牛气烘烘的,成天抽烟喝酒混网吧玩游戏。

  因此,仅有微薄的会员费显然是不够的,社团的重要创收手段是收取学生的保护费。保护费没有具体数额,一般在5 0元至100元之间,“学生交了保护费,保证半年不挨打,否则见一次打一次”。小辉告诉记者,“每次都能收到几百元呢 !”

  但这种收入不稳定,花费实在不小,社团的成员就铤而走险。抢劫是他们来钱最快的方式,以致于后来社团的主要“ 业务”就是在中小学校园周边抢夺学生钱物。一位曾在宣武区读书刚刚考入大学的女孩告诉记者,2005年,她曾到北京市 第六十六中学找朋友,就在学校门口,看见一伙人围着一个学生抢手机,学生奋力挣扎,冲出包围跑回学校,那伙人竟然紧追 不舍,直到警察赶来才一哄而散。

  他们还设立了自己的QQ论坛,在网上帮人打架出气,收取劳务费。在网游里被人欺负的玩家向某个帮派求助后,“ 帮主”就会和“仇家”聊天,查出对方所在网吧的位置,号令属下联合起来在网络游戏中对其进行围攻“教训”。而由此造成 的结果就是角色的账号将作废,需要重新花钱买游戏点卡。

  “南城帅帅”说:“当然,一般来说,求助者要缴纳一定的‘出气费’,要么是现金100元至500元,要么拿出 自己在网络游戏中的一套贵重器械。这些钱除了给帮内的成员配备装备外,剩余的钱作为胜利后庆贺的吃喝费用。”

  “网上黑帮”不仅在虚拟世界中横行,10月15日,在北京望京地区望花路的某网吧里,一玩家告诉记者,在游戏 中如果自己的经验值、体力等指标超过某一“网上黑帮”成员,并在对战中将对方打败,对方可能会召集帮派中所有成员在游 戏中“追杀”自己,一旦发现其在同一城市,“帮主”就会立刻在网络上召集帮派成员到对方所在的网吧实施暴力抢劫,如果 反抗就会遭到“黑帮”成员的集体殴打。

  “那时候,成天打打杀杀的,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小辉说,“大家都挺牛的,也必须表现得很牛,不然就没 法混了”。因此,和别人发生冲突除了经济目的外,他们更多是因为和别人或别的帮派在网上“顶牛”发生口角而大动干戈。 一名学生在宣武某网吧上网,在QQ上聊天惹怒了“南宣社团”的一个小头目李某,李某迅即纠集几名成员带着木棒,乘出租 车冲进网吧将那名学生一顿暴揍。

  “这些小孩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表现得相当‘职业化’了。”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刑侦支队民警刘贺说,加入“网上 黑帮”的大部分是辍学孩子,遇到成员被欺负或与其他群体发生矛盾,“堂主”或者“帮主”就在聊天软件上发帖,要求成员 某时某刻到某地打群架,往往一呼百应。

  青少年最易形成“染黑团伙”

  9月5日,涉案的10名青少年因涉嫌聚众斗殴被宣武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本刊记者10月15日上午在他们平 时聚集的某贴吧上看到,尽管团伙被抓,而且早在8月初贴吧更换了吧主,但相似的“黑帮语言”仍然充斥在贴吧里,“黑帮 ”团伙的“信息基础”仍在网络上肆意弥漫。

  一个帖子的语气和内容让记者惊讶——标题是《我来自海淀》,自我介绍一下——“我,某某某,北京海淀的著名大 混混,生长在这块土地上18年,给海淀的天空带来了一片乌云,我身高1.8米,外号穆铁柱,因为我从来不讲义气,所以 大家也叫我皇上,我的名气很大,出门从来不带钱,口袋翻出来比脸还干净,照样可以在外面白吃白喝地混,绝对饿不死。”

  “我好崇拜我自己。对了,现在我名气很大,很多人想冒充我,所以请大家认清‘海淀某某某’,其他都是假冒。还 有个鉴别方法很简单,大街上谁跟你说自己是某某某,你就翻他口袋,身上只要超过5元的就肯定是假的!因为我出门顶多带 5元!”

  就是这样近乎梦呓般的帖子竟得到了不少跟帖者的叫好和吹捧。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刑侦支队民警刘贺在侦查时发现, 很多在校中学生早已知道这些“网上黑帮”,但“黑帮”成员却成了一些不明真相学生羡慕的对象,有的要求加入,而许多学 生在和同学发生口角等矛盾后,就请“黑帮”成员出面帮忙报复。

  长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告诉记者,这些失去任何监管,又没有形成独立判断力的孩子结伙出 入声色娱乐场所,很快就成了团伙,并且将从各种渠道获知的“江湖规矩”用在了自己的团伙里。“这些孩子观察分析问题, 甄别是非能力较弱,行为带有很强的盲目性,且自控能力差,在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的冲击和腐蚀下,极易诱发犯罪心理冲 动。”

  皮艺军教授说,与社会上的“黑帮”相比,这些网络学生帮会尽管简单,但绝不能等闲视之,因为18岁至25岁的 青年是发案高危人群,并且基本都是团伙作案,他们下手不知轻重,极易造成恶性案件。

  “网上黑帮”的现实生存

  “鬼飘堂”要“独往独来,不受拘束”,“血腥帮”宣称“杀人是我本行,砍人是我专长”,还有“阴风帮”“新叛 逆天下会”“洪兴帮”“东兴帮”……这些带有强烈帮会色彩,充满黑色意味的语言在虚拟世界进行煽动,使得数量巨大的在 校孩子不断陷入现实的犯罪泥沼之中。北京、贵阳、兰州、合肥、大连,青少年“网上黑帮”为非作歹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研究后发现,与社会上的“黑帮”相比,“网上黑帮”具有犯罪低龄化,但犯罪 手段成人化等特点,犯罪大都有预谋,作案前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这些从报刊影视上 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智能化特征。在盲目冲动之下,为了追求享受,为了 哥们儿义气,或者报复他人,乃至寻求刺激,这些“网上黑帮”已渐渐呈现出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雏形。

  盲目冲动:沉迷网络拦路抢劫

  “14岁至18岁年龄段的在校学生,由于生理已逐步成熟,但心理尚未健全,世界观、人生观比较模糊,容易做出 轻率之举。”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说。

  2004年,贵阳警方破获的“网上黑帮”——“阴风帮”就非常有特点,包括“帮主”“副帮主”在内的12名成 员利用网络相互联系,在贵阳市区大肆持刀抢劫作案20余起。

  “阴风帮”成员多为单亲家庭子女,他们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陷进虚拟的暴力世界不能自拔,通过网络他们相互联 系,共同的兴趣使他们结成帮派。为便于“帮主”召集成员,该帮专门在网上设立了一个聊天室,只要加入该帮,便可以获得 密码,进入该聊天室。

  2004年8月2日凌晨,在游戏里大获全胜的“帮主”难以抑制住兴奋,率众在乌江大厦持刀抢劫,将一名女子肝 脏、胰脏刺穿,经法医鉴定为重伤、10级伤残。8月7日晚11时,一对中年男女路经贵阳市万东桥时,突然驶来一辆长安 之星面包车停在两人身旁,车上跳下7名手持砍刀的“阴风帮”男女成员,抢走现金500元及金项链、金耳环、手机等物品 ,中年男子左手一手指被砍断,中年妇女被咬伤。

  追求享受:疯狂作案30余起

  一些学生攀比成风,比吃穿、讲品牌已成为他们的一项追求,而上网玩游戏也耗资不菲,但是学生毕竟没有经济能力 ,为了满足高消费需求,加入“网上黑帮”实施抢劫盗窃就成为他们惯用的方式。

  甘肃兰州12名十七八岁的少年通过网络相识,建立“新叛逆天下会”。他们在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不 到一年的时间里,通过网络“黑话”联络,在兰州市内明目张胆地抢劫,遇到敢于反抗的即暴力相向,共疯狂作案30余起, 抢劫现金7000余元,并致使多人受伤。

  其实,“新叛逆天下会”最早由4名十七八岁的少年创建,4人起初只是在网上聊天、发布信息,打网络游戏。但由 于4人均无经济来源,为了满足挥霍需求,自称“哥级”人物的4人通过网络,又相继发展了其他8人加入。为了满足大家的 日常吃喝及上网等费用,经过预谋,“帮主”在QQ群内发布联络暗号信息“拉闸、杀猪”(即抢劫作案),其余成员在网上 看到信息后,便在网吧集中,由“帮主”分工负责在兰州市主要地段专门针对夜间单身行人及出租车乘客,进行暴力抢劫。

  哥们儿义气:三“黑帮”帮众达千人

  不少学生深受所谓“江湖义气”思想影响,产生了充好汉、逞英雄的心理,愿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实施违法犯 罪的行为。

  2004年3月17日晚9时许,在四川达县一网吧内,某职业学校18岁的女学生刘某和同学冯某正在上网,与另 外两人发生争吵,刘某不服请来一位朋友找对方评理,岂料对方两人分别是当地“洪兴帮”、“血腥帮”成员。网上一个信息 ,“黑帮”帮众迅速赶来,将3人砍伤打倒后,又强行拖上3辆出租车,挟持到郊区一个隧洞内,女学生刘某等3人再次遭到 拳打脚踢。

  一周后,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破案,宣布成功捣毁了3个当地“网上黑帮”——“洪兴帮”、“东兴帮”和“血腥帮 ”。达县警方发现,这3个由劳教释放人员或社会闲散人员组建的“网上黑帮”,竟然“网”住了大量周边县市中学学生,帮 众达近千名之多。这些网络“黑帮”成立后,并不满足于活动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黑帮”老大们一方面极力宣扬“万事义为 先”,“不讲义气不如死”,同时猖狂地在网络上扬言“杀人是我本行,砍人是我专长”,他们准备了砍刀等管制刀具,要求 “帮会”成员行走“江湖”。

  报复社会:自组帮派“鬼飘堂”

  在校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性情易急躁、好激动,遇到不顺心、不满意的事,往往采取比较偏激甚至违法犯罪的方 式报复社会和他人,以寻求“心理平衡”。

  大连“鬼飘堂”最初成立的动机就是为报复他人。"鬼飘堂”堂主王殿其实身高只有1.6米左右,他是多个网络聊 天室的铁杆儿,在上网过程中,身材瘦小的他经常被人欺负,又因为朋友不多更显势单力薄,王殿表面上不敢反抗,但心底却 埋下了报复的种子。

  2005年6月一次上网浏览,王殿偶然发现网上出现了帮派群体,遂加入其中一个,希望有人替他出口气,但是结 果令他失望,他看到该帮派没有“发展前景”,就决心另起炉灶。这个想法得到其他网友的支持,“鬼飘堂”由此诞生。按照 王殿的说法,所谓“鬼飘”就是“鬼在天上飘来飘去,独往独来,不受拘束”。许多生活中被人欺负过或者学习失意的孩子很 快加入了进来,成员高达300余人。有了帮派,王殿把那些曾欺负过他的人找到一一进行报复,在1年多的时间里,王殿就 先后七八次纠集人员打架滋事。

  寻求刺激:砍人目的为好玩

  随着中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反映出来就是什么都想知 道,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什么都想尝试,但由于知识面的局限和法制观念的缺乏,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好玩”、“刺激” 竟成为他们误入“黑帮”歧途的理由。

  2002年11月24日,“网上黑帮”主犯18岁的阿勇与17岁的小志分别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 徒刑16年、19年,与阿勇和小志一起被判刑的还有其他“黑帮”成员7男1女。这群以网络为精神寄托的问题少年,干着 “以盗养网”、网上称王、网下砍人的恶行。

  自小生长在一个不健全家庭的阿勇,只读到初三就开始游手好闲,通过网上聊天,他结识了邹某、小志、小菲等9人 ,相似的经历与相似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很快结成一帮。他们平均年龄虽小但作案频繁。为了寻求刺激,他们在网上称王称霸 ,乱骂其他网民。如有人敢向他们中的任何人顶嘴,他们便将其引出来教训一顿。

  2002年1月3日晚,因为和人上网时发生争吵,阿勇一伙10人持刀、啤酒瓶对该人及其朋友张某进行疯狂追杀 ,张某挨了10余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阿勇等人在将张某捅死后将凶器一扔,竟然没有一丝害怕,换个网名又继续上网。

  黑帮少年:心理失衡与和谐救助

  有关专家向记者指出,“网上黑帮”扭曲青少年的人格,腐蚀青少年的灵魂,通过控制和组织,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在集体违法犯罪活动中步入人生歧途,更为主要的是,互联网作为动员和组织的工具,会比其他工具更快捷,对青少年会更具 危害性。而要从根本上防止“网上黑帮”蔓延,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联手行动。

  扭曲人格和暴力犯罪

  “网上黑帮”的发展显然超出了多数人的想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类似的黑帮组织已达数百个之多,另一种说 法是“网上黑帮”已有数千个之多。2005年大连市破获“鬼飘堂”案后,接下来调查发现当地类似的“黑帮”组织在网上 竟有一二十个!

  犯罪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谢望原认为,网络上有着各不相同的虚拟情境,当这些情境与现实发生重叠时,青少 年往往会模仿网络游戏中的人和事,依赖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的世界,以为“网络之镜”中的他们就是真实中的自我,使之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现实身份的丧失,社会角色的混乱,以及反社会的人格,比如“网上黑帮”成员对“堂主”的崇拜和效忠、 在黑帮群体内传递一套联络暗语或黑话、经常性地集结帮派成员斗殴抢劫等等。

  “‘网上黑帮’极不利于青少年和谐人格的形成,使他们的人格不仅不能正常发展,而且严重扭曲,以致于和当前时 代所要求的青少年健康人格发生严重冲突。”谢望原教授分析说,这些扭曲人格包括:盲从、迷信、依赖;不了解自己的长处 和短处,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在对待他人时缺乏宽容和尊重,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甚至与社会对立;在人际关系上,不善 交际,矛盾重重,报复心强;对待自然环境缺乏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不善于自我教育,另外还包括易 受挫折,善于逃避,自我放纵,缺乏心理平衡和安全感。

  这种扭曲人格将对青少年产生终生的影响,而“网上黑帮”最直接的危害,是让不少只能算作不良少年的孩子变成了 面目狰狞的黑帮杀手。“‘网上黑帮’正在成为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告诉记者,目前在网上 拉帮结派的青少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或因学习不好得不到周围人的尊重,或因家庭不健全缺少 温暖甚至受人欺负。另一类是由于无知而加入网上帮派的青少年,他们因为心理尚不成熟而误入歧途。

  皮艺军教授说:“青少年的‘网上黑帮’犯罪,具有比常规的青少年犯罪更大的危害性。”网络虚拟社会缺乏法律规 范,更少道德约束,极易使这部分青少年受其误导和诱惑,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进而把虚拟世界中的犯罪延伸到现实世界的犯 罪。皮艺军教授发现,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网上黑帮”常常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在团伙中参与偷窃、抢劫等犯 罪行为的青少年,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为满足吃喝上网等需要从而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 欲求,产生连续性犯罪。而且犯罪故意的突发性和犯罪手段残忍性比较突出。

  皮艺军教授说,“‘网上黑帮’成员一般只要受到某种影响和刺激,和别人的几句争吵,或‘帮主’一个电话,一时 冲动,就可能立即萌生犯意,突发犯罪不计后果,从而酿成恶性犯罪”。

  主要功夫在网外

  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检察院的一项数据表明,在校学生犯罪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校学生犯罪开始出现低龄化的特征 。几年前,该区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在17岁以上,而如今青少年犯罪的平均年龄却降到了15岁左右。一些参与抢劫案的 在校学生甚至才刚满14岁。此外,近年来,校园“黑帮”势力有所抬头,结帮犯罪也正成为校园犯罪的一个新特点。

  对此,各界人士都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有关人士表示,类似“鬼飘堂”、“南宣社团”这样的网络帮派出现有多方面 的原因,首先要加强网吧的管理,彻底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而且网络监管存在盲区,有关部门对于新出现的网上群体 缺少监控,公安机关在对“网上黑帮”进行严密监控的同时,也要像网上扫黄一样来一场“网上扫黑”。

  另外,不少法律专家及教育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网上黑帮”的频繁出现还暴露出我们在社会管理和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失和不足。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说,从青春期心理特点来看,14岁到20多岁是比较冲动、偏激的年龄,学习 压力、父母离异、家庭危机、生活困难、性格缺陷,如此种种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障碍,如果无法向 人倾诉,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帮助或治疗,很容易选择伤害、破坏、暴力、甚至自杀等极端手段寻得一时的“平衡”或永久的解 脱。

  2006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某市发布消息称,该市青少年已成为心理疾病高发人群,占到求诊人数的4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说,目前社会对中小学生缺乏情感关注,他们的活动过于单调,社会的教育功能还不健全, 很多设施多为成年人准备,而满足中小学生心理情感需要的设施、机构很少。从学校到家庭往往比较功利,过于看重学习成绩 ,加之教育方法简单化,容易激化孩子的对抗情绪。归宿感在学校和家庭找不到,一些孩子于是选择了逃学离家出走,沉迷于 网吧,从“黑帮”的小团体中寻求精神寄托和自身价值。

  接受采访时不少专家呼吁,老师应努力创造出一种家庭式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关爱、呵护,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聊天, 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学校和社区应多组织对话、交流和研讨会等,如有必要,老师还要建议学生参加各种对其身心健康有益 的校园文体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让青少年从社会吸取营养,获取抗御不健康思想的免疫力。

  犯罪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谢望原认为,如果不做好这项工作,其他工作做得再好,那也会功亏一篑。“只有家 长、学校和社会联起手来,加强和青少年的交流,强化青少年人格品德的教育,培养他们面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正确鉴别和应用 的能力,最终增强他们抵御诱惑的能力,才能使‘网上黑帮’成为无源之水。”E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