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都周刊专题 > 正文

专访任志强:房产商是在替政府受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17:29 南都周刊
专访任志强:房产商是在替政府受过

任志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记者 陈建利 实习生 潘爱娟

  11月20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通知,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将在原有基础上上调一倍,同时进一步上收土地的审批收益权。这一政策将对房市产生怎样的影响?近年来推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政府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复杂角色?房地产商为什么饱受非议?就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华远集团
总裁任志强。任志强以其一贯的直率、犀利风格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限制供给只会抬升房价

  任何增加的成本都一定会转移到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之中,要么是政府承担,要么是消费者承担。政府可能自己全额承担吗?如果不能,它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南都周刊:三部委日前联合发文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标准,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将在原有基础上上调一倍。这一费用是否会传导到房价上,导致房价的进一步上涨?

  任志强:任何改革成本都必须有人承担,这是经济学基本常识。任何增加的成本都一定会转移到生产、消费的各个环节之中,要么是政府承担,要么是消费者承担。政府可能自己全额承担吗?如果不能,它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按照去年标准,这部分增加的费用可能是300亿到500个亿。政策制定者认为这部分费用不多,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后,分摊到房价上,每平方米所占的比例很小,对房价的影响不大,这可能是一厢情愿。

  南都周刊:如果这一成本最终会通过传导机制转嫁到购房者身上,实际上是用购房者的钱来补贴被征地农民,这是不是一种“挖东补西”的政策?

  任志强:本来就该购房者弥补!过去也是购房者弥补,不过是弥补的少和多的问题

  南都周刊:这对购房者来说公平吗?

  任志强:当然公平。你占了人家的地,你当然应该给补贴,这没有公平不公平的问题。政府出台的这政策,我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政府有权做这种决定,政府要保护农民利益,当然应该提高了。但我认为它每年都应该提高,而不应是一次性地提高一倍。

  南都周刊:在你看来,近年来推动房价上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任志强:供求关系决定的。现在明显是供给不足,长期一段时间都是这样,任何一个统计资料都可以显示这点。城市化率在提高的过程中,有大量的非城市人口需要进城,每年城市大概有新增家庭800万,而市场只能生产400万套商品房,或者还不到400万套。这个数量只能满足新增家庭的一半。

  南都周刊:什么原因造成了供给不足?

  任志强:原因很简单,生产上不去啊!政府在限制投资,它怎么能增加供给呢?1998年之后有大量出台的政策是增加供给的,而现在是限制供给。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政府就应该建经济适用住房

  政府就应该建经济适用住房,无非现行政策有点偏颇。由于政策指导的原因,

经济适用房一开始就没有严格执行准出准入制度,没有起到社会保障的功能。

  南都周刊:有学者认为,国家实行的保护耕地的政策存在一个误区。耕地面积只要能养活人就够了,其余的都应该进入市场,土地作为一要素资源,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创造财富,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任志强:确实不需要那么多土地。但政府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政府要求要保证17亿到18亿亩的耕地。中国现在可利用的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4%,待开发和储存土地大约占国土面积的17%。这17%里头,一部分可以转换成耕地,但需要投入资金。如果按16亿人口,有14亿人口进入城市算,按现有的面积计算我们大概需要0.9%的土地供应。所以按现有的情况拼命用地,也用不到哪去,也就占国土面积的1%左右。如果加上工业用地的话,最多是2%。

  农民现在的居住用地大概有2.5亿亩,如果按照城市现有的容积率计算,大概5000万亩就够了,可以腾出2亿亩来。问题在于土地的产权不归农民(不能自由交换),农民无偿占用大量的耕地并变成宅基地,造成了很多空心村、废村,农民进城后依旧占用农村宅基地。而目前的指导思想恰恰是限制城市用地,这等于限制了农民进城。

  进城的农民会变成拥有两份土地,在农村有一份巨大的宅基地,在城里他还要占用一份居住用地,不管这份地是自己买的房子还是租的房子,反正他得占用。只有农民彻底能够脱离土地,能够把宅基地变现成资产,他才有可能长期居住于城市,因为他必须交换才能有钱。

  南都周刊:也有学者建议,政府不应该再建经济适用房,而是将资金直接补助到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者账上,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一建议目前有没有一定的可行性?

  任志强:没什么可行性!政府就应该建经济适用住房,无非现行政策有点偏颇。国务院23号文件里明确规定了准出准入制度,但在早期时,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被国家用来拉动经济了,不是作为社会保障出现的。由于政策指导的原因,经济适用房一开始就没有严格执行准出准入制度。造成的结果是,确实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

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连续几年GDP增长接近10%。但坏处就在于,经济适用住房没有起到社会保障的功能,很多不应该享受政府补贴的人,购买了经济适用房,而且大量用于出租,也使中、低收入家庭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

  南都周刊:非要政府去建经济适用房?

  任志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政府去建,它可以委托市场进行,但不表示它不建。香港采取的也是委托政策。香港政府委托的是建筑商,要求建筑商的利润不能超过3%,但我们搞错了,我们把它变成

开发商的利润不能超过3%,建筑商的利润照挣,甚至在法定的定额里头,建筑商的利润可以达到8%甚至10%。

  香港政府做完规划以后,拿出图纸直接给建筑商,建筑商是市场化管理,只有一个很低的利润,所以整个成本降低了。而我们在土地开发阶段就委托了,而土地开发阶段的成本是没办法控制的。一开发就有一部分利润,到建筑还要给一部分利润,累加起来,总的利润要比政府规定的高得多。同时,香港政府在委托时,实际上减免了很多税费,没有开发商的税,也没有建筑商的税,但我们不同,都要交税,这种重复交税也是住房成本的一部分。这是执行政策的问题,并不是政策本身有问题。

  哭坟哭错了坟头儿

  如果穷人都要买房,那政府恰好可以推卸责任,不提供住房保障。最后受损失的不是我们,是穷人。穷人哭着喊着非要说降低(商品)房价,再低他也买不起!他必须要靠政府的补贴才能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南都周刊:以2003年国务院叫停121号文件为标志,学者认为这标志着利益集团已经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并将对中国社会的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任志强:121文件本身就是利益集团出台的,银行也是个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有什么错?利益集团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如果没有利益集团的博弈,怎么会有市场经济?所以不需要讨论这个问题。

  南都周刊:但中国让人担心的一个现实是,利益集团是否会与权力结成联盟,以剥夺社会底层的权益,来谋求自身利益?

  任志强:我的理解不一样。钱颖一主编过一本书《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吴敬琏曾经用过书中的一句话,“很多非利益集团的人也被利益集团所诱惑,也变成了支持利益集团主张的一个群体。”也就是说,很多无知的民众在被诱惑之后,最后采取的是自己要倒霉的意见。就像傻瓜一样,哭坟哭错了坟头儿。比如住房改革制度,我们提出,商品房就是为富人盖的,中低收入家庭一定要用社会保障,用政府出钱的办法来解决住房问题,很多人反对这个主张,认为穷人也要买房子。如果穷人都要买房,那政府恰好可以推卸责任,不提供住房保障。最后受损失的不是我们,是穷人。穷人哭着喊着非要说降低(商品)房价,再低他也买不起!他必须要靠政府的补贴才能买,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南都周刊:在媒体和网民的眼中,中国房地产商的形象似乎一直不是很好,仿若“奸商”和“暴利”的代名词。有人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仇富心理”,你思考过房产商形象不佳的深层原因吗?

  任志强:第一是与国家政策有一定关系,政府把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责任,推给了市场。房地产商成了政府推卸责任后的靶子。如果政府的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得非常好,根本用不着这些中低收入家庭去买商品房。可能这个矛盾就被缓解了,或者说就不存在了。更多的民众是在被蒙骗之后,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个性被湮没在群体中,群体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往往表现为“无意义、情绪化和低智商”。

  第二个是媒体。许多媒体都在起破坏性作用,误导读者。媒体几乎把所有的中国精英都称为是坏人,加深民众与所谓的的精英之间的隔阂。比如媒体质疑房地产商富豪多,这和房地产商没有任何关系,问题的关键是国家没有把更多发财的机会开放。石油是垄断的,电信是垄断的,金融是垄断的,否则的话,在富豪排行上,一定是这些行业的商人多。IT行业之所以垄断不住是因为它能跑到外国去上市,所以它的富翁也多。

  中国房地产是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个人可以进入,外资也可以进入,国有资本也可以进入,完全开放。现在要把其他几个行业开放来看看,用不了几年时间,房地产商马上就被扔到后面去了。如果媒体长一点经济脑子,把这个问题向老百姓说清楚,也许就没人追究房产商富豪这么多了。

  我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我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使我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事物的表面,让人觉得新鲜。如果更多的人用脑子去想,而不是用眼睛去想,可能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

  南都周刊:作为一个房产商,你的一言一行似乎都受到媒体关注,也引发了很大争议。除了直率性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任志强:首先我不完全是一个地产商。在华远集团,地产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还涉足其他的一些行业。比如银行、管理公司、购物中心、高科技等一大堆行业。只是在外界看来,华远在房地产行业中影响较大,大家以为我是一个单纯的房地产商,错了,我不是。

  媒体比较关注我,一个原因是我算是行业协会的头头吧。有时是轮值主席,有时是副会长等。而且在几大行业协会里头,我都有任职。我会代表行业去对政府的政策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也通过中国工商联和其他的一些渠道把意见反映到中央政府,对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一个原因是,华远有很多的研究机构,做了大量的研究,我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使我能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事物的表面,与别人的看法不一样,让人觉得新鲜。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比如我说,商品房其实是给富人盖的,这不是什么新观念,也不是什么新问题。如果更多的人用脑子去想,而不是用眼睛去想,可能就没有这么多问题了。

  南都周刊:华远集团本身是国有企业,负有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同时也不得不接受一些政府分下来的社会责任,你曾在自己的博客戏称自己是“丫鬟的命”,这是你作为华远集团的老总,这么多年来的最大感受吗?

  任志强:你说的这个问题,不是我们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感受问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最大感受,是我们的改革力度不够。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在和政府进行博弈。政府在一些管理上还很落后,而且有些做法是违反市场规律的,有的甚至违反上市公司的法律。比如说,中国三个电信公司的老总互相交换,它是上市公司,怎么能把他调到有竞争的对方行业中去当老总呢?

  南都周刊:你的博客的点击率是比较高的,但看其留言,网友似乎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派。其中一些扔“板砖”者还往往带有一些情绪化的语言,你关注这些留言吗?

  任志强:点击率已经超过500万次了吧。但对于留言,我大部分不看。我知道的是,过去是反对的人多,现在反对的比率在下降,赞成的比率在上升。也就是说,我说的东西,更多的人已经开始理解了,而不在被媒体的断章取义误导。

  更多的人是因为媒体的误导后投的反对票。比如在反对票里,有人说你发了多少财?还以为我是个个体户呢;有人问华远的第一桶金从哪儿来的?废话!国有企业哪来第一桶金;有人说去查税。查吧?华远的税收从来都是A级。国有企业用不着偷税漏税,偷税漏税又不放进我兜里,我干嘛找那个麻烦;有人说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很清楚啊。这种无知的人你用得着去解释,去反驳吗?对牛弹琴还有个对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40,000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任志强”的相关新闻
范辉军:任志强丫环论的实质是压力转嫁 (2006-11-14)
冬折:任志强们到底是谁的丫环? (2006-11-14)
我为何不骂任志强 (2006-11-03)
王石川:我为何不骂任志强了 (2006-10-24)
陈军华:任志强为暴利正名露出房价成本黑洞 (2006-10-24)
何勇海:任志强凭什么说房产定价无需公众监督 (20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