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信任建起饭友圈(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10:32 竞报

  

用信任建起饭友圈(2)

  为了招待朋友吃饭,黄珂的家有100多个酒杯

  圈子成员歌星陈琳:走的时候还恋恋不舍

  圈子自古就有,圈子在80年代后活跃起来。任何一种特征,比如职业、品味、特长、个性、收入甚至年龄、性别,都可以组成为不同的圈子,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不断地组成圈子,也不断地选择着圈子,营造适合自己的圈子,在圈子里寻找寄托。

  从这个“饭友圈”名单上,我们看到文化界占主要人物,歌手陈琳、音乐人高大林、导演张一白、作家贾平凹、音乐家王西麟,还有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但是也不乏从事证券行业、饭店行业的人士。

  “特别喜欢在这里的氛围,有打牌的,有聊天的,还有听古典音乐的。在这里我可以和大家聊一些大家喜欢的话题,走的时候还恋恋不舍。”歌手陈琳说。

  采访中,记者获知现在“饭友”们成立了“黄友会”,就是“黄珂朋友联谊会”。只要是去过黄珂家吃过饭的朋友,就算“黄友会”的成员,现在估计有数千人,黄友会理事也有数百名。

  黄友会理事不仅设计了“黄友会”会服:白色T恤,胸前印着两个“h”(它是“黄”字拼音的首字母),“h”中间有一个鲜红的心形,图案下面还写着“黄友会”三个字。不仅如此,黄友会理事还专门做了本名为《黄客》的杂志。《黄客》不定时出版,里面作品都是由“黄友会”成员提供,诗词歌赋、学术文章。不难看出,饭友们在思想上的志同道合。

  “其实我是很反对成立所谓的‘黄友会’。”黄珂说道,不过既然它能够给朋友们带来高兴也就作罢!

  黄珂的家被朋友称为“望京607”

  说实话,黄珂的“饭友”多半是经济实力不俗的人,参加“黄友会”并非是为了简单的“蹭饭”吃。京城有无数制造美味的餐馆,那么究竟是什么魅力吸引众人呢?在饭友看来,“饭友圈”是个人寻找安全感的地方,与同一个圈子的人在一起我会很自在、很放松。

  “这个圈子聚集了太多京城最好的人,我把大家所谓的黄珂‘流水席’比作一个‘澡堂子’。在澡堂子脱去衣服,就彻底没有三教九流的区别,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这里一个贩夫走卒可以在一个话题上战胜一个跨国公司的老板。”一位饭友的这番话也许是道出其中的答案。

  饭友通过吃饭的形式聚集在黄珂家,彼此之间自由地谈论诗歌人生、饮食文化,甚至是风花雪月。这也是“维系”这个“饭友圈”的根本所在!

  一位朋友说:“我和黄珂已经是十多年的朋友了。我是一位苛刻、坏脾气的人。在我看来黄珂是一位能给朋友以精神慰藉的人,他坚持的是利他主义者。在黄珂家里有一种东西,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来我这里大家是自由的,进了门就要抛开屋外一切的地位身份,拒绝谈论具体的人生利益问题等饭桌交易。”黄珂说。

  黄珂的家位于望京某小区607室,于是就被“饭友”亲切地称呼为“望京 607”;黄珂家里的饭桌就是吃饭的地方,没有功利。

  各方评说邻居:他家的朋友没影响我们

  对于这个“饭友圈”和其核心人物黄珂,记者分别请黄珂的邻居、保姆和朋友评说。

  等电梯的时候,记者与身旁的一位大妈闲谈起来。“他家朋友的确很多,但是素质都挺高,对我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干扰。”大妈说。

  大妈告诉记者,她几年前就知道大楼里有个好交朋友的人。“后来一次在菜市场上碰到过,当时是卖菜的小贩告诉我的,因为菜市场上的小贩都认识他这位大顾客。”大妈说熟悉黄珂的邻居对他印象都不错,还选他家当了“望京街道五好文明家庭”。

  大楼里,保安还告诉记者,到这里来的陌生人基本上都是找黄珂的。“他家每天的客流量是整个其他住户的总和。在这里工作一天基本就能够看出什么样的人是去黄珂家的。”保安说。

  保姆:在这里长了不少见识

  “平时我吃饭也和大家一起吃,大家讨论问题我也可以参与,没有等级区别。”黄珂家的保姆告诉记者。

  小彭说她以前在这座大楼搞保洁,后来先是当了黄珂家的小时工,最后成为专职保姆。从小彭在这里工作起,基本上每天这里都有人来吃饭,近两年每月光买菜就要2万多元。记者还了解到,因为来黄家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所以黄珂现在给小彭多请了一位钟点工帮忙。

  因为在黄珂家工作多年,小彭表示,现在她的厨艺不仅大增,而且也长了不少见识,“来黄家的人好多都是大学者,听他们说话很受益。”

  朋友:黄珂不是完美无缺

  采访黄珂身边的朋友,无一例外地对黄珂的共同评价是:宽厚、大气。

  “您与黄珂是十多年的朋友,难道在你们这些朋友眼中黄珂真的是完美无缺的?”记者向二毛问。

  二毛立刻回答说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媒体问过他,他此刻只想借用他人的一句话:“世上有两种人没有缺点,一类是没有生下来的人,一类是已经死去的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