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陈美的妈妈还要造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5:48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胡凌竹

  小提琴家陈美的母亲--在中国,大多数

  人这样介绍帕米乐·尼克尔森(Pamela

  Nicholson)。其实可以放在她名字前面的头衔很多:钢琴演奏家、国际律师、唱片制作人……只是她为女 儿陈美打造的别具一格的小提琴演奏方式太过成功,用帕米乐自己的话来说:“成功的改变永远能吸引人们的视线。”但无论 怎么改变,她都始终围绕着同一个圆心--中国情结,“骨子里的血脉是断不了的。”

  帕米乐的父亲是新加坡的中国汕头华裔:“那时候父亲老是跟我哼《凤阳花鼓》或者《梁祝》,告诉我中国的历史, 我一直在想,中国到底是什么样,什么时候才能去看看。”这个愿望一直等到她的女儿陈美出生后,才得以实现。“陈美8岁 时我决定带她回国拜师,接触传统根基里的文化。”

  帕米乐始终认为,西方的音乐一定可以跟东方文化接轨,小提琴也一定能完美地演绎中国民乐,但是在陪伴女儿学琴 的过程中,她一直没到突破点。

  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陈美应邀参加回归庆祝演出,帕米乐想要给女儿创作一首全新的能符合当时氛围的演奏 曲目:“突然就想到了邓小平先生的话‘马照跑,舞照跳’,按照这句话的意境去创作,一定没问题。”这首小提琴曲后来被 收录在陈美的《中国少女》演奏专辑中,这张专辑是帕米乐最得意的作品:“里面还有《梁祝》、《图兰朵》,我终于找到了 中国音乐与西洋乐器的完美结合点。”而《中国少女》同时也给她的另一次“成功的改变”埋下了伏笔。1998年,陈美被 邀请到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欧洲首映式上演奏《马照跑,舞照跳》时,帕米乐看见了来欧洲巡演的中国杂技团演出:“中 国特色的高超杂技表演征服了我,我突然想到,可不可以为中国杂技创作一些作品,在西方乐器与中国文化接轨的基础上,让 古典音乐也能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于是,1999年,帕米乐辞去女儿陈美经纪人的工作:“我把女儿从4岁一直培养到21岁,应该放手让她自己去 闯闯了。”从此,帕米乐开始专心自己的事业,寻找用西方古典音乐讲述中国文化的机会。

  2004年,英国皇家歌剧院找到帕米乐,邀请她创作一部新的歌剧。“可以用这种西方传统的表演形式来讲述一个 中国故事,这不就是那个机会吗?”帕米乐选择了小时候听了无数次的《西游记》作为故事蓝本,“如果能把中国人用英语饰 演的美猴王搬上西方的歌剧舞台,一定比《图兰朵》更加震撼。”而歌剧上演的时间恰好定在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 的时间,这让帕米乐又产生了一个更新的想法:让运动员来演歌剧。于是,《中国世界之星》项目应运而生,“希望能通过这 个选拔找到我心目中的美猴王。”运动员和歌剧看似毫无关联,可帕米乐却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我既然能让小提琴演奏 流行歌曲,那么也能让奥运冠军成为歌剧明星,一切都能改变。”

  编辑:姜弘jiangh@twmcn.com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