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汉娜·阿伦特的哲学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5:49 新世纪周刊

  -张晓黎

  如果一个人也能用商标标注的话,汉娜·阿伦特

  (HannahArendt)的注册商标非常明确:独立。

  这个独立不是指致力于张扬展露的个人主义行为方式,而是将自身放置在客观世界一起关照并自我完善的一种体验态 度。这种态度来源于对活着的“存在”和死亡的“消失”两种状态的高度警觉。这种态度使人更少偏执,更坦白,更诚实,更 不怕暴露心声,更重视心灵发展的进程,也更悲悯众生,而不局限于悲怜某一单体。

  汉娜·阿伦特让人明确感觉到她对内心反思的忠实,心灵和思维的互相滋养。她呈现的理论不是冷冰冰的体系,而携 带着生命温度。正是这种温度散发着特别的力量,让汉娜·阿伦特引人注目。

  我们今天并不把汉娜·阿伦特当做一个女性哲学家来看待,也不把她当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个体来看待,尽管她的 确是个独特的女性,有完全自主的思想。但她却不是一个女性个案,至少不仅仅是。她首先是展现了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拥有 性别的人感受发展自我的方式。

  某些观点认为,由于父亲的早逝,她希求通过一种强悍的方式来弥补男性在生活中的缺失,比如她的许多照片看来常 常显得男性化。其实,汉娜·阿伦特的气质不是强悍,而是通达。她善于站在分析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向性更小,也因此 更具人格力量。

  汉娜·阿伦特不是被学术空气包装起来的学究,学术不过是她心灵史成长的给养。学业也只是辅助她清理自己的工具 ,如同作音乐需要一把琴,画幅画需要一些颜料。学习是为掌握技巧,以便更充分贴切地还原自己的思维脉络。她的技巧是高 超的,在生命中遭遇的人与事,甚至包括闲聊游乐,都可能成为刺激她的原料,她未必擅长创造,却善于接纳利用和分析。这 种能力和她对自我生命反思的热情,促使她一直向内丰满自己的理念,这也是一种天分。思维和生命原本就该是一体的,这也 是人一生思维不断的目的,是为解决生存疑问,而不是展示某片羽翼。

  听过一种说法:“一场为天堂奋斗的革命最终可能导致地狱之火。”

  事物在不停的变化中转换着是与非的角色。汉娜·阿伦特该是支持这样的理论的,因为她将自己独立于政治之内、派 别之外。政治给人以群落分野之感,为一己群落发言时会有利己倾向左右态度。而将自己独立出来,完全发端于自我认知,将 个体或单一的民族放置在世界观的范畴里统一梳理,其实是一种更明确的态度,既能认同自己的群落,也能离水登岸,换位思 考。汉娜·阿伦特将身份、感情、思维、生活彻底统一,将人生痛楚和感情波折全部作为素材,为自己的独立思辨添砖加瓦。 她最终建构了自己的屋脊,虽不精准,却细腻真实。

  2006年10月,是汉娜·阿伦特诞辰100周年。我们可以通过法国著名学者朱莉娅·克里斯蒂瓦写的《汉娜· 阿伦特》传记,重新关注这个女子的力量。朱莉娅·克里斯蒂瓦擅长精神分析,是语言学教授、符号学家、小说家与修辞学家 ,她的传记并不按编年史平铺直叙,而是通过一种解构的方式试图呈现出一个心灵发展的轨迹。

  关于汉娜·阿伦特的定义,除了是写出《极权主义的起源》等著作的哲学家、政治理论家,人们更常称她为伟大的“ 哲学心灵”。一个人,最终被定义为“一个心灵”,而不是单一的学者,这展示了诚实于生活的结果:生活与哲学互相引导, 合二为一,和谐发展。

  我们可以不苟同于汉娜·阿伦特的学说理论、思想脉络,因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总有共鸣和不解,接纳和排斥。但汉 娜自我思辨的过程是真实诚恳的,这是我们都该学会的方式:兼收并蓄,内向自省。即反思,并将人生赐予的果子小心采摘。

  “在我们生命的尽头,我们会知道,只有我们,直到最终还对某些事物保持着忠诚,而只有这些事物才是真实的。”

  这就是最终的收获。

  编辑:姜弘jiangh@twmcn.com

  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

  此书出版前便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口述者李仲轩被认为是“中华武林最后一次高潮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他为我们 还原了一个比想象更精彩的真实的武林。李仲轩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门下,见证了武林大师的生活与功夫造诣,生动的细节还 原了中华文化滴水映月的气质。它不仅为武林人士提供了历史范本,也为普通读者了解传统文化脉络书写了篇章。

  李仲轩口述 徐皓峰整理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年11月 24.00

  百变小红帽:

  一则童话的三百年演变

  初版于1697年的童话故事《小红帽》起初是成人间流传的色情故事,后来经过不断的改编与伪装,终于演变为寓 意与最初版本完全相反的童话。围绕着这则短小的童话,在其变换的寓意背后,有时代变迁的缩影。这本书梳理了《小红帽》 三百年间的变换轨迹,揭开了这个红色连帽披肩下的小女孩的所有秘密。

  (美)凯瑟琳·奥兰丝汀著杨淑智译

  三联书店 2006年10月 15.00

  美国的广告

  这本书的作者很有趣,在众人逃离广告侵扰的时候,他却为了看杂志上的广告,躲开杂志里的文章,为了看电视上的 广告,跳过电视里的节目。几十年不曾退却的广告激情最终凝练成这样一部有关美国广告文化的专著,生动鲜活的美国广告旧 事让我们得以窥视百年来美国人与广告之间互相依存的生态。

  (美)詹姆斯·特威切尔著屈晓丽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 25.00

  华丽家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

  在此书中,作家王安忆是一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仰慕者,她先是如数家珍般描述了阿加莎的生平,然后,以阿加莎 作品中的角色为主线,与读者一起重回阿加莎在文字中营造的神秘世界。正如王安忆所言,阿加莎·克里斯蒂可以“让你放弃 意义的追寻,径直进入故事”。

  王安忆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年11月 20.00

  历史深处的误会:

  近代史的大人物小细节

  这些年来,傅国涌沉入尘封的故纸堆里,在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命运史中探求真意,收获颇丰。此书力求在历史记 述的大手笔中探究细枝末节,从而还原历史大人物的真实面目。我们可以从中读到我们不曾了解的孙中山、康有为、陈炯明, 不免惊叹蒙尘的历史中总是不乏月之暗面。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是一位近年来在中国拥有越来越多读者的日本女作家,她的《窗边的小豆豆》曾经引起中国读者的极大兴趣 ,黑柳彻子根据她自己在“巴学园”里的经历让小豆豆的可爱形象深入人心。此书是“小豆豆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小豆豆 长大了”一系列搞砸了的好笑故事折射出小豆豆不变的纯真天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