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瓷器店中一猛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15:49 新世纪周刊 | |||||||||
-余世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留 学生们创造的历史。留日、留法、留英、留美的学生们学到了与传统中国教育完全不同的现代观念、思维方式和文明 模式,他们回国后以各自的所学汇入到社会的变迁之中。
但是,留学生们所受的教育再纯粹,也架不住传统和社会强加其上的人生变异。用一句斗争框架来说近代史,在很大 程度上是留法留日的学生战胜留英留美的学生的历史。留学英美的学生一向被称为深昧个人价值和理性思维的精髓,因此他们 的人生变异自然格外让后人慨叹。这方面,以《中国近代史》名世的蒋廷黻就是一个典型。 1906年,11岁的蒋廷黻便进入湖南湘潭的长老会学校,其间深受美国传教士林格尔夫妇的影响。17岁那年, 蒋廷黻远游美国,十年之后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他所受的西式教育前后达17年之久。1923年蒋回国后在南 开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从南开到清华,蒋廷黻度过了11年的教书生涯。治学时间虽不长,但在学术界的影响较深,被誉为 “一代学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1938年5月,蒋廷黻卸任驻苏大使,在汉口赋闲待命。应《艺文丛书》的编者之邀,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出《 中国近代史大纲》。全书5万余字,分四章二十二节,从鸦片战争写起,到抗日战争前夕结束,近百年的历史写得深入浅出, 好看耐读。有人说,自20世纪初至今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人员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出版的各种著作也可谓汗牛充栋,但真 正可成为传世之作的却很稀少。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虽仅5万余字,却可谓字字珠玑,堪称“这座偌大著作堆垒成 的金字塔”的塔尖。华人史学大家何炳棣感叹说:你看一本薄薄的《中国近代史》,将史料都吃透了,融合在他对历史的独特 看法之中。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小册子的分 量。 蒋廷黻开篇总论说:“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 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 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蒋廷黻留学欧美,受自由主义的影响很深。但是,他的理性思维回到中国社会或中国问题上却稍微变形了,他的理性 并非落实于个体本位,而是落脚于国家利益。在谈及他跟胡适的分歧时,蒋廷黻说胡适“对自由议会政府的想法太天真”。他 们之间的分歧“不是原则问题,乃是轻重缓急问题”。为了他自觉到的轻重缓急,蒋赞扬“新式的独裁”,即所谓开明专制、 反对革命。 因此,虽然蒋廷黻跟胡适、丁文江们一起创办《独立评论》,蒋在创刊词中宣称“我们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 ,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的言论来发表我们思考的结果:这就是独立的精神”。但他的独立仍有权宜:国 力、主权大于个人。 这种独立的权宜使蒋不满足于治学,而要进入实际操作。他虽然自称“局内的局外人”,却仍愿意入局做官。自19 35年他以非国民党党员的学者身份从政开始,就再也没有回到学界。 在蒋廷黻看来,“我国几千年来最无贡献的阶级是士大夫。我心发火的时候,不免要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鼓掌”。李 敖因此说:蒋廷黻“所要求于知识界的,是动态、是入世、是事业、是实物,是书本以外、是主义以外、是文字以外、是‘清 议’以外,是与小百姓同一呼吸”,“这种真正的民胞物与经世致用的精神,才是蒋廷黻的真精神,才是蒋廷黻要求于中国知 识阶级的真精神”。这样的知识分子当然可爱,进入官场也可以做到出污泥不染,但未必有为。在澳洲外交官眼里,蒋廷黻“ 是一个简单的人,不复杂的人。他像一头牛,充满着笨劲,一直往前冲,眼睛只往前看”。许纪霖因此借用一则西谚,形容蒋 廷黻为“瓷器店中的猛牛”。 知其不可为而为,其意也许在此。他的权宜因此在那样一个乱世令人伤感,他人生观的核心是有所贡献于社会,成就 一番事业。只是处于那样一个时代,他的入局或做事注定是悲剧性的。 编辑:李剑敏 lijm@twmc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