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百人计划:向世界各地华人敞开报国大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5:30 中国青年杂志 | |||||||||
文-罗佳 当年回国时,著名数学家吴文俊曾激动地说:“有些人问为什么要回国,我说,你为什么不回国?不回国才需要理由。” 如今,“百人计划”入选者们微笑着说:“我觉得自己回到国内的研究所就像又回到
“在国外,我充其量只能做听人吆喝的BenchWorker(打工仔),而在国内,我却是说话能算数的Gro upLeader(团队领导)。” ——这,源于1994年中科院启动的“百人计划”向世界各地的华人人才敞开了报国的大门! 科研人员最感痛苦的莫过于创新思路无人理解,然而让化学界年轻的科学家江雷兴奋的是,他终于遇到了知音。19 98年,江雷从日本到北京参加海外青年科学家研讨会,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和化学所领导亲自到江雷下榻的招待所看望他,和他敞开心扉地聊天,向他介绍“百人计划”并希望他加入中科院化学所,从纳米界面结构课题入手,一方面搞应用基础研究,一方面搞企业化运作,实现纳米技术的产业化。这个思路与江雷的意愿不谋而合。 2002年11月,有一条轰动科学界的新闻:曾任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的颜永红,和曾是他麾下的六位科研人员先后“跳槽”,来到了中科院声学所,组建了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科研团队——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声科院所长田静给在美国任教的颜永红发电子邮件作自我介绍,并邀请他来研究所工作。当颜永红回到北京时,素未谋面的田静举着接站牌,亲自到机场迎接,颜永红感动万分,俩人相见恨晚。“从大里讲,我受中科院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精神感召,从细里说,我受田静所长为人、做事的精神感召。”颜永红说。 王恩哥所长作为物理所最早引进的“百人计划”入选者,深知优秀人才对创建“国际一流”研究所的意义。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时研究所要“跟踪”相当长时间,甚至启动“应急程序”,特事特办。“引进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说我们‘求贤若渴’一点也不为过。”而原物理所副所长则说:“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优秀人才由‘慕其名’到 ‘感其行’。” 人才争夺战背后的经济利益 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实施的是国际范围内的人才战略。世界各地大批人才蜂拥而入,每年带给这些国家巨大的经济利益。据联合国开发总署统计,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0万人才流向发达国家。1961年~1985年,英、美、加三国就从人才流入中获益1000亿美元。美国是人才竞争最大赢家,获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中,1/3以上是外来移民。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承认,技术移民“带来的经济利益,使美国变得更加富强。”日本也通过“世界科学家计划”引进国际人才,保持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进入90年代后,国际科技经济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成为决定新一轮经济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在信息时代发展知识经济,人才成为各国战略目标,人才争夺战在全球范围内愈加激烈。一方面,富裕的国家和富裕的大公司在疯狂地掠夺人才;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或者相对贫困地区的人才危机在进一步加重。在中国,“文革十年”给科学界带来的浩劫和留下的巨大创伤一直影响到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的中国科学院,同样面临着人才断层、设备落后、资金短缺的严峻局面。祖国的科学事业百废待兴,面临着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重任。在这个关键时刻,中科院党组审时度势,于1994年在全国启动了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百人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