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需要怎样的毕业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8:27 青年参考 | |||||||||
马岳林/文
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质量的普遍低落,不只是雇主,连大学生也对自己没了信心。
高学历加聪明,未必是企业要的人才。决胜点是什么?企业可以怎么做?
企业不断 将门槛提高 面对激烈的竞争,国际级的大企业,是以寻找“未来领袖”的眼光在觅才。 台湾万宝华企管顾问公司总经理李崇领就说,许多大企业已经不奢望学校教出来的毕业生能立刻上战场,但至少希望 那个优秀的“质”还在。每个产业有不同的特色,企业宁可自己培养,所以态度好、可塑性高,基本功足的人才,能让企业眼 睛一亮。 然而这个“质”,除了基本的专业素养,却也得让企业从根本去寻找,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沟通能力、人际关 系技巧、应对进退、领导潜力等,缺一不可;有些企业甚至把“勇于认错”和“伦理道德”都白纸黑字地放入了评估条件。
关键1: 了解自己更适合做什么 在面对职场的选择上,科技产业相关科系的毕业生,往往以公司股份的分红情况,以及师兄师姐的意见作为挑选工作 的依据。 这不见得能与学生自己的专长和研究兴趣相配合,不但容易浪费学校培养出来的研究人才,也浪费了学生个人的职业 生涯磨合时间。 参加SOC中心(系统晶片中心)产学合作计划的台大电子所硕二学生陈佳韶就深刻感受到业界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学校强调新观点,新突破,但企业强调实用和降低成本。在整个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不适合孤独面对电脑的研发工作,决定毕 业后走业务工程师或专利工程师的道路,让自己有更多与人接触的机会。
关键2: 实习机会多易找工作 与业界接触越多,越能了解自己未来的方向该往哪走。虽然现在企业主抱怨年轻人稳定性差,动不动就换工作,但从 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所以才不断尝试。 学校是否肯用心经营实习课,成了学生能否提前进入社会的关键。如果在学校的时候实习机会多,毕业的时候相对来 说容易找到工作的方向。
关键3: 性格和心态是决胜点 判断力、独立性、团队精神和对工作的投入,也是用人单位最重视的选才条件。 许多企业主都有名校情结,有不少公司只“敢”用前几名大学的毕业生。不过,有许多企业主看的不是那张毕业证书 ,“你不一定要很会读书,但要有无可救药的热情,被挑剔时还能乐观地改进,而不是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
关键4: 社会更需要好人才 企业需要好人才来增加竞争力,社会更需要好人才来为大众服务。 医学系学生向来给人天之骄子的印象,广博的医学和繁重的临床训练,容易使得一些学生只在课本和考试之间打转, 但社会对医生的期待早已不仅仅停留在诊断治疗。 4名台湾阳明大学医学系的学生与哈佛、耶鲁等大学医学系的学生,一起去中国大陆陕西、贵州的农村去做公共卫生 调查和医疗保险研究。参与该调查的牙医系四年级学生黄微雯发现,上课时只知道补牙技术耗时费力,师兄师姐还不时地灌输 补牙的钱很难赚,在实习的时候,“看着握着我的手的小僧侣那一颗很深的蛀牙,我突然明白,便宜的补牙成本能提供他最大 的帮助。我是一个要帮助别人的牙医,而不是一位要赚钱的牙医。”
关键5: 垫高未来生涯的高度 “热情、有理想,这些美好的特质永远都会在年轻人身上,只是我们要提供一个舞台给他们!”医学系主任陈震寰在 思考,是否能让这样的海外服务活动,逐渐成为阳明大学的一门正式课程;而学生也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努力,得以垫高未来行 医生涯的高度。 如果你只是高学历,不见得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如果你只是高学历加聪明,也不见得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态度与价值观,才是未来全球人才战的关键,而知识与能力,不过是战役里最基本的后勤补给配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