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6年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首次超过农村居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11:46 中国网

  在这个里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这么多年里,过去我们做持续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已经八年了,八年来是第一次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评价超过农村居民。虽然农村居民的绝对生活水平是低于城市居民的,但由于参照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它的主观一直是超过城市居民的。今年是第一次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评价超过农村居民。

  第二,社会保障。今年是第一年社会保障成为中国居民关注的首位。在过去五年中,
处在首位的,除了“非典”那年以外,如果用过去十二年的水平来看,有一年是因为有洪水那年,环保是第一位。“非典”的时候就业失业,在过去五年中,就业下岗是第一位的。今年是第一次社会保障成为第一位。提到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对于医疗问题无论城乡居民产生的结构感是超过养老问题的。这存在对社会保障的担忧度的上升。今年有“社保基金挪用”的态势,本身社保的覆盖面比较低,又出现了腐败案件,使得居民有一个感觉。本来就这么点钱,再被挪用就没戏了,所以这是一个刺激因素。也是我们第二个值得关注的。

  第三,在农村居民生活的变化中,有一个因素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农村居民业余生活的变化,在以往是相对因素,比如说经济水平、农村的社会支持服务,相对来说是比较靠后的一个。但今年成为第一的因素。我们看到居民生活有一定进展的方面,政府方面也提出了利好的消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农村居民生活有一定幅度上升的同时,精神生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类似的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我们说文化意识生活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但只要是城乡居民生活共建的问题。我们看农村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在公共感方面,农心的意识是弱化的。缺少最低限度的公共空间,包括文化娱乐空间,培养所谓的社区感。实际上,社区感是变成越来越抽象,缺乏具象的空间去巩固。我们做的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数,发现在城市中,社区

图书馆,社区中老百姓可供利用,又形成群体意识的空间是有很大的上升,但实际是严重不足的。在农村中的科技辅导设施是有较高的需求,但感觉实际上是不足的。这是城乡公共空间的变化,也是第三个和大家分享的。

  第四个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社会治安问题,社会治安的总水平有所上升。实际上我们把2005年、2006年两年与2004年比较,总水平是处于下降水平。去年出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农村的社会治安从感受上来说是明显下降。社会治安总体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已经影响到城市宜居水平。比如说广州、华南一些城市,其他的各个元素,经济水平、民众收入水平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但其中关键的是社会治安,人们的需求中安全是最基础的位置,如果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人民的总体评价就会有很大的下降。包括我们做县市长的评价中,华南城市的经济水平、民众收入水平评价都很高,但社会治安的评价,一票就能够把幅度拉下来。在对投资者的评价中,规模投资者、高品质投资减少,这也是和社会治安有密切的关系。当然,社会治安发展过程中,在我们看到大要案中,有两个元素是民众期望公安部门有所作为。当然现在警察难招,即使你招了步行巡警,巡警也是愿意坐在车里。老百姓是对步行巡警的安全感是比较高的,对在车里的巡警安全感很低。

  我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在现代的家庭结构中,即使出现了较多的老人,社会压力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独生子女。原因是在于家庭中的权利分配,在倒金字塔的分配之下,对后代的小孩,一个是给予资源更多、给予认可更多,上一代的牺牲更多。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改变,老人对于独生子女工作以后,实际上要他回来看他,生病要他回来伺候,和独生子女相比是减少的,不是增多的。上一代愿意支持小孩子提前买房,这是加强的。在多生子女的家庭里,这个是没有那么强的。所以我们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是一个独生子女,你在家庭里角色比以往好扮演,你得到的资源较多,对你的要求较低,承担的义务较低。从老人来说,是愿意牺牲自己,当他真正有社会压力的时候,他要表达社会的意见,觉得应该提供养老的保障,它会转化为家庭外的社会压力,而不是家庭内的压力。这个观点对一些学者认为,认为独生子女的日子无法过了,实际上正好相反,独生子女的日子更好过了。这是会成为社会压力,而不是家庭内的压力。

  最后是关于消费倾向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读,我和李培林有一半是相同的,一半是不同的,我们用的方法是有差别,消费信心是在低水平。我们也知道社会零售商品总额是持续提升的,和美国相比,我们的消费信心指数远远低于他,但他的消费行为幅度是明显低于我们。如果你问人,现在是买房的时候吗?不是。你买了吗?买了。这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方面的差距。实际上以前消费行为一直在启动,问题在于消费中,我把它总结为四句话或者是四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是目前的居民中,重要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投资性质。实际上他并不认为现在是进行消费的好时机,但他进行消费具有投资的期望。不仅是在于房子方面,还有电子消费品、电脑的投入、网络的投入,都带有投资性。大项消费具有相当部分的投资功能。第二是年轻人驱动的消费,我们现在做的消费是成人指数。在驱动家庭消费中,12岁到20岁的年轻人,对家庭进行消费,让家长进行消费,在预期消费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独生子女对家庭的独特的影响力。独生子女驱动,我们把它叫做青年消费驱动。

  时尚心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你觉得年年要换手机吗?不是。但是八个月就换,如果你不换的话,就会很落伍。这里有时尚消费的心理。35岁以上的人群到45岁更明显,个人消费资源是更弱的,转成下一代的时候会强化。包括我们这种转移可以看到财富支出的转移频率是增加的。在电子消费品的研究中,你会发现谈恋爱的人在购买电子消费品的比例与十年前比增加了16倍,比如说MP3会年年更换,尤其是女孩子换MP3,我们总结了,如果不换MP3,男朋友就要换。所以我们看消费心理指数的时候,一方面反映了一些东西,要和消费结合在一起看才能够看到完整的图景。谢谢。

  [谢寿光]:

  非常感谢袁岳博士,他把研究通过六个方面进行提示,我觉得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非常好的新闻题材。比如说,不换MP3就换男朋友。我想电子制造商和经营商都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刚才袁岳博士讲的是关于连续八年的城市居民的消费。下面我们有请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赵延东发言,大家欢迎。

  [赵延东]:

  我先感谢谢社长和李培林老师,给我与大家见面的机会。我要介绍的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挪威研究所一起进行的关于西部省份的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除了西藏以外,我们都进行了调查。在西部居民中抽取了44000个家户,调查涉及生活各方面的情况。李老师、谢社长在编写《社会蓝皮书》的时候,希望我们用这个数据来分析一下中国西部的贫困问题。关于贫困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作为社会发展来说是值得注意的问题。但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缺乏比较好的数据,基于这样经验数据上的研究,也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对于城乡贫困率的基本数据,因为我们要研究贫困状况,先要研究贫困县的问题,哪些县是贫困的,这有不同的标准。国际上也有不同的标准,每天1美元、每天2美元。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数额,有客观贫困的标准,还有主观贫困状态。我们用不同的标准对西部城乡贫困的状况进行估算,按照官方的标准来算,农村的贫困率在9%,城镇贫困是在13.5%。如果按国际每天1美元的贫困标准的话,农村是16.3%。近些年来城镇的新贫困群体的出现,下岗失业、低收入群体,他们面临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的窘境,按照我们的说法,比农村的人员还要严重,因为农村还有一块地解决吃饭的问题。如果城市里,收入来源受到限制的话,面临的生活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我们从相对贫困线和主观贫困的分布来看,农村和城市的家户收入分配结构是比较相似的,从相对贫困线上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都在29%、30%左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