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峡移民十年变迁:对口支援为移民提供援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18:26 央视《新闻调查》 | |||||||||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王鸿举 记者董倩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区委副书记方仁发 国务院三峡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高金榜 央视《新闻调查》播出节目《三峡的变迁》,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同时三峡的移民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难的移民工程。说它最难不仅仅因为三峡移民的人数高达一百多万,而且淹没所涉及到的是二十个城
解说: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经过12年的建设,现在大坝的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预计到2009年全面竣工,到时三峡地区的水位将由原来的66米提高到175米,形成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的水库淹没区―――三峡库区。三峡库区西起重庆,东到湖北的宜昌,长达660多公里,淹没范围涉及重庆和湖北的20个区市县。三峡库区被淹没的陆地面积达632平方公里,耕地近36万亩,工矿企业近1600个,130万人需要移民搬迁,其中19万人不得不告别世代生息的故土家园,远赴外省他乡。三峡大移民给整个三峡库区的城市、村庄乃至2000多万人口带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命运变迁。 记者串场:这里是重庆市的万州区,一条长江穿整个城市而过,现在长江的水位是156,156米,原来老万州城的2/3已经被淹没在水底下了,比如说我现在踩的这个地方在以前就是老万州城区里面最繁华的一段街区,但是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从1992年到现在,经过14年的移民搬迁和新城建设,一座新的万州城已经建设起来了,但是我们关心的是这十来年的时间里面,移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整个城市的命运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解说:现在的万州区就是原来的四川省万县市,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后,万县市改为重庆市万州区。万县老城区地形狭长,从前的大多数街道和房屋都分布在长江两岸,依山而建,原来市中心的区域几乎全都处在三峡库区的淹没线以下。1993年,万州区开始了陆续的搬迁,移民的人数高达25万人,是三峡库区移民最多的城市。在万州所有的移民当中,城镇居民占到了大多数。蒋志华夫妇原来都是万州海康棉纺织厂的工人,2001年搬迁,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家,但是他们仍常常回忆起从前的生活,从1985结婚开始,他们在长江边上一住就是十六年。 记者:从结婚开始一直就住在那儿,真搬走的时候肯定舍不得。 蒋志华(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确实是,她当时还是流了泪的。 记者:这家里有没有从老家里头带过来的东西? 钟徐云(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基本上卧室那些都是从下头带上来的。 记者:什么都没舍得丢吧? 钟徐云(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住了那么多年 还是舍不得。 记者:熟了。 解说:搬迁时蒋志华夫妇只拿到了厂里给的5000多元安家费,因为按照三峡移民条例房屋没有产权也就没有补偿,而他们一直租房住,但为了有个安稳的家,他们还是花光了积蓄又借了3万多元钱,在新城区买下了现在这套房子。 蒋志华(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如果说我们不是因为这个移民搬迁的话,那么我们肯定都不会买房子,当时买房子也是没那个能力,所以说我就跑了三年的摩的。 解说:蒋志华跑摩的不仅是为了还债,就在他们搬家后不久,他们所在的海康棉纺织厂效益也越来越差。 记者:差到什么地步? 钟徐云(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到最后的时候基本上工人都大部分停工在家里面。 记者:一个月给你们发钱吗? 钟徐云(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只有一两百块钱。 记者:那你们几年一直处在这种状态? 钟徐云(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最后这两年基本上(都是),从2004年我们就破产了。 解说:赖以生存的企业破产了,蒋志华夫妇只有下岗,他们拿到了买断工龄的钱,还清了买房欠的债务。随后万州区政府接管了破产的企业,蒋志华夫妇暂时还在上班。 记者:那一个月能拿多少钱? 蒋志华(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大概我们两个加起来在七八百块钱左右吧。 记者:这笔钱够你们维持生活用的吗 在万州。 蒋志华(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感觉还是非常困难,在这个时候小孩正在读中医(学)校。 钟徐云(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那时候企业也要破产了,我们已经听到信了,何去何从还不晓得。 蒋志华(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确实由政府暂时属于托管,但是我们实际上感觉我们的后头的生活和工作都得不到保障,还是有很大的担心,在这个时候我们肯定有些想法,就通过一些关系找人家说由于年龄偏大 都说不行,根本无法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解说:海康棉纺厂曾经是万州最大的棉纺厂,破产造成了2800多名工人下岗。而在万州区搬迁的过程中,破产的企业不只这一家。 蒋志华(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我母亲当时是在万原造纸厂,已经破产了,她父亲是罐头厂的。 记者:什么厂? 蒋志华(重庆市万州区原海康棉纺织厂工人):罐头厂,也是国有企业 也是破产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