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爱和永远的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1日15:44 新世纪周刊

  永远的爱和永远的痛

  多少年前,印度的亲人们殷切地期盼着柯棣华回家,但他却成了印度作家阿巴斯笔下“还有一个没有回来”的人。

  多少年后,柯棣华的印度亲人们,又盼望着印华能够回去,然而他自1958年后就再也没回去,像断了线的风筝永远也回不去了!

  柯棣华和印华是郭庆兰心中永远的痛,任凭岁月的流逝,那份伤痛永远刻在心中,无法淡去。如今年届91岁的郭庆兰女士在谈到柯棣华的时候依然充满着浓浓的思念:“我还是很想念他。印华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去世。我觉得自己对不起柯棣华同志,如果他们都还在世的话,我想自己的生活可能会更快乐一些。他们父子俩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暮年的郭庆兰女士经常回忆起战争年代和柯棣华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过去的岁月像走马灯似地不时闪现在脑海中。她说,昔日的战友目前大都不在了,能够共同回忆那段特殊岁月的人越来越少了。

  和印度家人的密切联系

  柯棣华在中国结婚生子的消息是在他去世后家里才知道的。

  1958年8月9日,郭庆兰和印华带着中国人民的重托,带着丈夫柯棣华大夫的遗愿,到印度访问。柯棣华的母亲终于见到了心爱儿子的血脉。当郭庆兰母子到达家门时,她那饱经风霜、堆满皱纹的脸上,挂着笑容,泪水盈盈地拉着爱孙印华,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久久不肯松开。当郭庆兰用传统的中国礼节向印度母亲深深鞠躬,亲切呼喊妈妈时,婆媳俩又一次热烈拥抱。妈妈想着儿子,妻子想着丈夫,两个人想着逝去的亲人,悲伤不已。

  那次访问印度,柯棣华的家人带郭庆兰和印华到绍拉普尔老家去看了看,在柯棣华童年成长的地方、上小学的学校,郭庆兰母子感受着已逝亲人的气息。

  郭庆兰女士曾经5次访问了印度,印度总理甘地夫人亲切地称她是“印度媳妇”。每次到印度,她都要到婆婆家看望柯棣华的亲人。柯棣华的妹妹们永远把她当成自己亲爱的嫂子。在印度孟买柯棣华妹妹的家中,摆放着柯棣华的白色大理石半身塑像,塑像的旁边就摆放着他的中国妻子——郭庆兰的照片。印度亲人们在思念柯棣华的同时,也想念着中国的嫂子。

  郭庆兰和印度的联系从来没有间断,她经常写信给印度的亲人们,告诉他们自己在中国的生活,诉说心中的想念。今年91岁的郭庆兰,身体依然健康。她每天会走出家门到外面散散步,活动腿脚。年事已高的她已经不能亲自写信给印度的亲友们,就口述内容,让自己的女儿(郭庆兰再婚后的女儿)代笔写信、回信。女儿张忱莉女士把母亲对印度亲人的思念化成一封封的飞鸿,寄到遥远的印度。

  2006年11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印度孟买期间,专门接见了柯棣华大夫的妹妹们。在会见中柯棣华的三妹玛诺拉玛对主席说,她们渴望再次见到自己的中国嫂子,并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关照她。胡锦涛主席亲切地说,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柯棣华大夫,将来一定会安排她们和嫂子郭庆兰见面。郭庆兰女士和家人收看了会见的电视新闻,听到印度亲人们和主席的对话,郭庆兰女士非常感动,她要求女儿张忱莉尽快给玛诺拉玛姐妹写信,表达自己的问候。张忱莉说,利用电子邮件年迈的母亲能够更快、更及时地接收到印度亲人们的消息,或许母亲还能够看到柯棣华妹妹们的身影,心中的思念将得到慰藉。

  (文中郭庆兰和柯棣华的爱情故事部分引自《我与柯棣华》一书)

  60多年过去,哥哥的一言一行仍然在妹妹们的记忆中鲜活,柯家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