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搜索:
省份: 城市:
法律领域:

美国的霸权战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11:5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二、美国的霸权战略

  我刚才已经提到,反对自由主义的另一种思想观念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将国际社会的游戏看成是零和博弈,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就是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现实主义国家的逻辑就是不断蚕食其他行为者的实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最终成为国际体系中的唯一霸主。现实主义的前提假设就是要想办法削弱对方或伙伴的实力,使对方无法挑战自己的地位,最终成为体系当中的霸主。因此,美国认为无论中国现在怎么强调和平发展都是在慢慢削弱他的实力,最终取而代之。以前的现实主义基本上是防守型的现实主义,而布什政府上台以后慢慢的变成了进攻型的现实主义,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先发制人的政策。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美国事先将可能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先定出来,然后加以遏制。

  除了直接的军事打击等强制性的手段之外,美国实际上应用更多的是非强制性的手段。强制性的政策是有限的,虽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使用了直接的军事打击,但这种政策取得的成效在实际上还是有限的,美国自身也明白使用太多的强制性政策,未必能成功。我在《美国批判》中提出,布什政府的这种做法是“杀鸡给猴看”的,目的是使潜在的对手在未来不敢挑战美国,起到的是威慑和遏制的作用,打击的对象则是个别容易打垮的国家。美国正是要使用一些非常极端的手段,让世界舆论看到,不要与其作对,否则结果将会是很惨的。因此,美国在打击这些国家之前首先会强调对手是如何的强大,然后通过在短期内摧毁这些“强大的对手”来显示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实际上打击伊拉克这样的国家根本不需要运用那么强大的军备。我从一些美国朋友那里了解到,在打击之前,美国出动了很多的情报人员带着大量美元现钞,收买了伊拉克的军官和指挥系统人员。所以,打伊拉克战争时,根本没有遇到伊拉克部队的抵抗,因为伊拉克部队的指挥员们都逃跑了,只有一些零星的士兵的抵抗,那当然无济于事。但现在美国已经陷入了伊拉克游击战争的泥潭,因为小股的武装抵抗力量和游击战争根本不需要完备的军事指挥系统,美国战争初期的对伊政策也就失去了其作用。

  除了强制性的军事手段之外,美国运用了很多有效的非强制性的手段来谋求其霸权地位,比如其中一部分就是利用它的能源手段和能源优势进行霸权统治。美国是善于利用能源手段的国家,美国最早在工业化时代的初期就应用煤炭能源,因为美国是煤炭大国,所以美国后来的发展非常迅速。后来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代之后,美国又发现了大量的石油,使得美国的汽车工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头。

  美国重视能源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发展轨迹有关,另一方面也在于对全世界形势的判断。美国认为德国之所以二战在苏联失利,是因为德国的能源后勤供给跟不上,这大大削弱了德国的战斗力。基于这样的判断,美国特别重视能源的获得和供给渠道。美国现在在全球拥有如此强大的海军,目的也在于保障其能源的全球供给渠道安全。另外,美国现在对中东、中亚感兴趣,也也是为占领、控制世界能源供给地区。这不仅满足了自己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控制了潜在对手的发展命脉。美国除了使用颜色革命外能够控制其它国家,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能够完全控制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以求实现它的全球战略目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下《里根政府是如何搞垮苏联的?》(新华出版社)这本书,这是由一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写的。这本书讲了里根政府是如何利用经济手段或能源手段拖跨苏联的。里根上台时,很多重要职位都是由新保守主义者控制着,他们在谋划用什么手段弄倒苏联,最终设计了一套经济战的方案。苏联尽管军事强大,但是主要的弱点在于技术不发达,需要从西欧进口很多技术,为了维持其他方面技术的发展,苏联只能靠向西欧出口石油与

天然气等能源,换回外汇,进而从西欧进口技术。美国经济战的目标就是削弱苏联的换汇能力。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与天然气的价格基本上是水涨船高,捆绑在一起的,一起浮动。美国的想法就是将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整个的压下来,以降低苏联的出口换汇能力,这就降低了苏联的技术进口,从而削弱其技术实力。从结果看来,这套想法和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在七十年代曾经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对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解释,一般的说法是阿拉伯产油国团结一致反对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对他们实行石油禁运,造成石油价格飙升。现在有研究认为,第一次石油危机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造成的,这可以追溯到二战刚结束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这个体系从战后到70年代初一直是正常运行的,但是在71年的时候出现了美元危机,而美元危机又是由越南战争引起的。越南战争使得美国出现了大量的财政赤字,使得西欧和国际社会对美元信心不足,因为当时西欧国家对美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掌握着大量美元储备,他们都担心美元可能会贬值。于是乎,西欧国家大量抛售美元换取黄金,出现了黄金的挤兑现象。这使美国最终放弃承诺,宣布将美元与黄金脱钩,于是美元大幅贬值,出现了第一次美元危机。

  而73年出现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与美元危机间有直接的关系。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阿拉伯国家将油田招标,用租让合同把油田租给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大石油公司开发,而当时这种租让合同都是以美元结算的,因为美元的币值与黄金挂钩,很稳定。在美元贬值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元贬值后,石油价格大幅攀升,这可以用凯恩斯的“货币周转速度”理论来解释,即大宗原材料等产品的价格与美元这种国际货币的价格之间有种反向的联系。当美国的利息率高,人们就愿意持有美元,而不愿意投资大宗原材料等产品。这样大宗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而美元的
汇率
就会上浮。相反,当美元贬值之后,人们就会去投资大宗实物,会促使大宗产品的价格上涨。1971年美元贬值后,石油价格上涨,产油国就不干了。因为按照它们与西方石油公司签订的合同,西方公司每年只需要付这些产油国固定的一笔美元租借费。现在美元贬值了好几倍,而石油价格上涨了好几倍,这里面的差距都成了西方石油公司的暴利,产油国却没有受益。于是,产油国便联合起来进行石油禁运,作为武器与西方国家谈判,结果造成了世界原油价格的飙升,后来西方国家的政府出面与阿拉伯国家进行谈判,最终导致产油国与石油公司的利益分配方式形成了有益于产油国的转变。

  70年代末的两伊战争,又造成了石油供给的中断,导致了石油价格的上涨。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石油贸易有利可图,而当时美元利率很低,美元持续走软,于是许多国家包括非洲、拉美与苏联大量借贷美元而投资开发石油。

  殊不知,里根上台后情况马上发生了变化。里根相信了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观点。供给学派认为经济滞胀是由于投资人没有活跃起来,所以要实行减税政策,给投资者更多利益,让他们真正活跃起来,繁荣经济。所以,减税是供给学派的信条。他们认为,政府减少名义税率会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快了反过来可以让政府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货币主义认为,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发生是由于货币发行太多,所以要缩紧银根,因此就要提高利率,增加美元的吸引力,美联储一下子将美元的利率提高到了10%多,确实马上控制了通货膨胀。美元不仅利率上涨,而且持续走硬。原来很多国家认为借贷美元搞石油生意会大赚一番,结果现在由于美元利率的上升,使得借贷美元投资石油贸易成了赔本的买卖。此外,美元升值又使得石油价格下降,因此原来借贷美元的非洲、拉美国家都陷入了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这都是由于美联储的政策造成的。美联储的政策一方面是出于对付苏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国内的财政与货币危机。因此,苏联越出口,换汇能力越下降,技术能力也跟不去,最终被美国彻底拖垮。

  中国的能源政策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当时的国际市场误导了。中国在80年代没有投资研究开发煤炭技术,因为石油太便宜了。到21世纪发现自己的能源政策有很大问题,所以重新考虑发展新能源、核能源。核能便宜,规模比较大,而且低污染,不容易造成环保问题,之所以15年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美国的政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