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回顾:

《环球》杂志:中日为何要共同进行历史研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09:58 《环球》杂志

  2006年12月26日~27日,广受关注的中日首次共同历史研究在北京启动。双方讨论了今后进行共同研究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到2008年为止的三次全体会议的时间,表示在200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前发表专题研究共同报告和综合研究共同报告。中方首席委员步平,在本文中详解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应持有的心态。

  文/步平

  产生中日历史问题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之间进行交往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其间和平友好的往来占了相当长的时期,以至常用“一衣带水”形容中日两国关系。一般所说的不幸历史只是发生在近代。

  19世纪中期,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的东亚各国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军事与政治压力,被迫打开国门,面临着成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也面临着同样的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任务。日本虽然率先摆脱了成为欧美列强殖民地的危险,但是却用西方列强的方式对待东亚的其他国家。当然,从1945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那一段不幸的历史也已经过去了60多年,如果明确承认那场战争的侵略性质,承认日本的战争责任,中日之间也包括韩日之间是不会存在严重历史问题的。然而事态的发展并没有那么单纯,历史问题的争论就是由此发生的。

  日本方面有一种意见认为,中日历史问题是中国方面制造出来的,是中国方面在打“历史牌”,甚至有人明确提出两国的历史问题是从1998年以后才发生的。对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战后的日本历史。

  日本投降后,反法西斯阵营的国家对日本的战争犯罪进行了正义的审判。由于是否接受对战争犯罪的审判是日本能否回到国际社会的基本条件,所以日本政府通过1951年缔结的《旧金山和约》第11条表示“接受远东国际审判法庭及盟国在日本国内和外国的法庭上对战争犯罪的审判”。1972年中日间实现邦交正常化,日本做出了“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的正式表态,这一态度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中都加以确认,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期间也表示了同样的态度,因此许多人认为历史问题至此已经画上了句号。

  但是,冷战开始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潮开始抬头,同战前一样把战争定位在“自卫战争”及“亚洲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上,用所谓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掀起了战后为侵略战争历史翻案的浪潮。

  8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一部分急于把日本变成政治大国的政治家便把战后对日本的审判与处理看作成为政治大国的障碍,提出了对战后40年进行“政治总决算”的主张。即战后40年来把日本作为发动侵略战争国家的判断是错误的,要以“大东亚战争史观”取代把战争定性为侵略战争的史观,要用“终战”的概念取代“战败”,要抛弃被东京审判束缚的日本近代史观,叙述历史的时候应强调“国家的光荣”,使日本人建立自豪感。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日本一些政治家开始肆无忌惮地对历史问题进行翻案。如文部省大臣藤尾正行1986年说过“日韩合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经两国商议好了的。……韩国也是有责任的。”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1988年曾明确提出:日中战争“对于日本来说没有侵略的意图”。

  90年代后,更多的日本政治家卷入到对历史问题的翻案活动中。特别是部分自民党的国会议员成立“历史研究委员会”,彻底否定战后对日本的审判结论,编写了《大东亚战争的总结》,而且通过对日本历史教育的批判把历史问题的争论扩大到日本社会。于是,以“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为代表的历史修正主义抬头,它提出:战后日本正式的历史观是一种“自虐史观”,即由美国占领军强加的历史观(东京审判史观)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势力影响的历史观(共产国际史观)的混合物。他们认为接受这一史观的日本学者的反省就是在“自虐”。他们还认为这种史观并不是日本国民主体意志的自由表达,主张要在“东京审判史观”和“共产国际史观”之外寻找第三条路,即不受意识形态束缚的,而且是描写“光明的日本”的“自由主义史观”。

  “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以否认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有代表性的暴行问题为突破口,在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将“慰安妇”的记述从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删除的运动,同时连篇累牍地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细菌战与毒气战,否认对劳工进行强制性迫害等文章。1996年末,“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针对战后日本历史教科书逐步改善的趋势而决定成立“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到2001年,该编纂会编写了得到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扶桑社的《新历史教科书》。在遭到了采用率极低的挫折后,该编纂会继续在2005年推出修订本,从而把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变成了亚洲社会关注的历史认识问题。

  如何看待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是战后在日本社会一直存在争论的问题,其中涉及到政治与宗教的关系,也涉及到历史认识。可以想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日本政治家特别是政府首相一再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结果。

  可见,历史问题其实是战后在中日两国间,甚至是在东亚地区就一直存在的客观事实。战后日本始终存在着不承认侵略战争责任和否认侵略战争历史事实的言论与行动,甚至得到一些政治家的支持与纵容。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行是造成中日两国间历史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以致不健康环境产生的根本原因。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