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薄一波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18:20 深圳晚报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薄一波二三事

      部长儿子难忘父亲教诲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早在他出任大连市长、辽宁省省长之时,每次在公众场合,他都成了媒体关注的中心,不得不接受记者的集体采访。尽管记者的问题五花八门,但薄熙来回答得轻松自如,大有“问不倒”之势,风采引人入胜。

      一次集体采访中,谈父亲薄一波时,薄熙来说:“父亲对我的帮助主要是教育。一个人将来能否做点事,主要看青年时代是否受到学识、品德和素质上的教育。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很多这方面的帮助。”

      薄一波与共和国肃贪第一大案

      “共和国肃贪第一大案”向人们昭示了共产党对惩治腐败的决心。1951年11月中旬,河北省委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罪行被揭发。华北局接到河北省委的请示后,经讨论并报请周恩来总理批准,决定将他们逮捕法办。

      11月29日,华北局向毛泽东、党中央作了书面报告。11月29日、12月2日,张子善、刘青山被依法逮捕。12月20日,华北局向中央提出了处理意见:“原则上同意将刘青山、张子善二贪污犯处以死刑或缓期两年执行,由省人民政府请示政务院批准后执行。”

      当时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曾在冀中担任过区党委书记,是看着刘、张成长起来的。在公审大会召开之前,他找到当时还兼华北局第一书记的薄一波,说:刘、张错误严重,罪有应得,当判重刑。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在干部中影响大,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薄一波如实地向毛泽东转达了黄敬的意见,毛泽东听后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最终刘青山、张子善被依法处决。

      记者都乐于同薄老打交道

      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尚志曾多次同薄一波因新闻工作而接触过,他说:“我们这些记者都乐于同薄老打交道,觉得他是位慈祥长辈,而薄老,也乐于与我们接触,还熟记我们的姓名。”

      1987年初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一次活动完了之后,薄一波问当时在现场采访的李尚志:“你去年五六月份随彭真同志回山西侯马探亲时,写了一篇报道叫《彭真回乡记》对吗?”李尚志回答:“是。”

      “你是发的新华社通稿,还是发在哪一家报纸上?”薄一波问。李尚志报告薄一波,是发在《?望》周刊上。“为什么不发通稿让各地报纸都用一用呢?”

      当薄一波得知稿子有7000多字时,他说:“好稿不怕长。你们穆青社长写的焦裕禄不是很长吗?但写得很好,大家都爱看。”

      在询问了彭真委员长回乡的具体情况之后,薄一波说:“我的这位老乡(指彭真)有三位亲人在‘文革’中被整死了,他回到家乡还号召乡亲们消除派性,不计前嫌,团结起来搞四化,这种胸怀是很高尚的。这种品格不值得全党同志学习吗?”

      薄一波告诉李尚志,就是因为这种考虑,他把《彭真回乡记》这篇通讯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名义批转各省市自治区整党办了,要求各地组织党员学一学这篇材料,学习彭真同志的高尚胸怀,团结一致干四化。(《党史信息报》供稿)

      ■传奇人生

      37岁当选中央委员

      “穷得丁当响”义无反顾跟党走

      薄一波退出政坛后,很少露脸,然而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晚年的薄一波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说,他4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母亲闹肚子痛,额头上的汗珠直往下流。吓坏了的薄一波当即赶到父亲所开办的纸坊,告诉父亲。“父亲二话没说,抱着我就往回赶。回到家里,他忙碌了一阵子,传出了婴儿响亮的哭声,是弟弟出世了。”

      家里添丁进口,本是大喜事。然而,薄家尽管在与人合伙开纸坊,但由于多种原因反而欠人家一屁股的债。拿什么来养活这个孩子?薄一波的父母相对无言,默默垂泪。在无限悲苦中,他们狠心地把出生不久的孩子溺死了。采访时回忆起这些,薄一波特别地揪心。

      尽管家里贫困,父亲还是努力送薄一波上学念书,不论人家怎么说“想儿子做官”、“穷得丁当响还念什么书”之类的风凉话,他也没动摇过送儿子读书的想法。

      薄一波在太原上学期间,常向《山西日报》、《并州日报》投稿。1925年5月初,太原发生反房税运动,薄一波与同学一起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支持抗税。随后,“五卅运动”爆发,薄一波起草传单,号召同学和市民声援上海工人。运动中,薄一波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的出路,那就是要跟着共产党走。

      不久,薄一波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党支部书记。从此,薄一波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招生“舞弊”让阎锡山“上当”

      1936年,薄一波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老家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

      阎锡山为保住地盘,扩大势力,打算在山西发展30万国民兵。他将招收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的任务交给薄一波等人。阎锡山明确要求,不允许在山西的政府和军队里发展共产党组织。

      为此,薄一波一方面积极组织爱国意识强、愿意抗战的积极分子参加考试,一方面在考试的内容上做文章,在录取过程中大搞“舞弊”。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阎锡山的所谓“按劳分配”、“物产证券”是必不可少的题目,要拿出来应付阎锡山。其余的题目则都是关于抗日救亡的内容,将这两类题目混杂在一起。在录取过程中,薄一波等人内部规定:凡是答对抗日救亡题目的,80分就录取;凡是答对阎锡山那些题目的,一个也不录取。

      通过这种方式,招收上来的国民兵军官训练团学员大多是抗日积极分子和进步青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抗日救亡的骨干。

      薄一波在晚年回忆说:“抗日战争开始后,阎锡山找我谈话,说山西要建立新军,要我负责组建,先试建一个团。我请示了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后,我们就以帮助阎锡山抗日的名义,用阎锡山的武器,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山西新军)等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成立后,我们掌握了牺盟会和决死队这两个组织的领导权。事态的发展引起了阎锡山的注意。他暗叫‘上当’。于是,他配合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1939年12月发起事变,动员6个军的兵力,首先进攻在晋西的决死队第二纵队,接着向新军各部队展开全面进攻。虽然风云突变,可是我们已有所准备,一举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就是著名的‘十二月事变’。后来,决死队作为八路军129师的重要部分,参加了‘百团大战’,经受了炮火的考验和锻炼,立下了战功。这支青年抗敌决死队其后随刘邓大军转战南北,屡建奇功。”

      我们从电影《地雷战》里看到的那些精彩片断,正是取材于沁源围困战。1998年,90高龄的薄一波再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沁源。当他从山西代表的口中得知山西沁源的部分农村孩子还无钱上学时,薄一波将自己多年积蓄的稿费捐献给山西沁源革命老区,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

      八个钟头与毛泽东畅谈

      1943年8月1日,薄一波收到转来的中央有关“赴延安参加七大预备会”电报。11月,薄一波到达延安。到延安的第二天,毛泽东就接薄一波到枣园他的住处谈话。毛泽东紧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说:“如履薄冰,如履薄冰!”主席接着讲了汉朝薄昭的故事。谈话自始至终都是漫谈式的,像是聊天,使薄一波很快就摆脱了初次见面的拘束。

      这次同毛泽东见面,谈了整整8个小时。薄一波对此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37岁当选中央委员

      1945年春夏之交,“七大”在延安隆重举行。在党的“七大”上,薄一波被选为中央委员。据了解,在酝酿中委、候补中委名单时,本来薄一波是作为候补中委提名的。当时,有人觉得薄一波是从监狱出来的(注:1931年被捕入狱,即后来“文革”期间著名的“六十一人案件”成员之一,1936年出狱),当党员可以,当候补中委不合适,就找周恩来和刘少奇先后反映。刘少奇后来向毛泽东报告有关情况。毛泽东听后说,为什么不可以当正式中委?提候选中委就不妥。主席的意见,选举前在各代表团中进行了传达。37岁的薄一波很顺利地当选为七届中央委员。

      邓小平“举重若轻”

      在薄一波的眼中,邓小平是他的老领导,是毛泽东之后中国最伟大的人物。

      薄一波与邓小平初次共事是在晋冀鲁豫中央局。邓小平是中央局书记和晋冀豫军区政委,薄一波是中央局副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薄是邓的助手。

      新中国成立之初,同为中央局书记的邓小平、薄一波先后调入中央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多有联系。1953年财政经会议后,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兼任财政部长职务;而留任财委副主任的薄一波,则协助邓小平领导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的工作。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期间。一天,闲聊时,周恩来若有所思地问薄一波:“你在晋冀鲁豫与伯承同志、小平同志共事多年,你对他们二位的工作怎么看?”薄一波说:“他们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确实是同心同德,和谐有致。”

      周恩来说:“据我多年观察,他们两人的工作方法各有特色,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伯承同志则是‘举轻若重’。你看是不是这样?”薄一波回答:“完全同意总理的评价,这8个字概括得很准确。他们在工作上所以配合得那样得心应手,恐怕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20世纪60年代,薄一波受命主持起草《工业七十条》,得到了邓小平和他主持的中央书记处的大力支持。面对“空头政治”等“左”的思潮,薄一波明确提出“政治挂帅要落脚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也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肯定。

      薄一波多次来深圳视察

      1979年1月,邓小平首先同从12年冤案中走出来的薄一波谈话,征询对他的工作安排的意见。薄一波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兼任机械工业委员会主任后,邓小平要求他主管机械工业,期望他在改革上做出成绩来。邓小平首倡创办经济特区,薄一波数度前往深圳视察,从一开始就对特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是邓小平着力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薄一波受命担任10年中顾委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胜利完成了中顾委的重大历史使命。其间,薄一波还受命处理若干重大问题。

      1997年2月,惊悉邓小平逝世,薄一波十分沉痛,挥笔书赠卓琳女士—“一人千古,千古一人”,表达对这位20世纪中国伟人的崇高敬意和评价。(《人物周刊》供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