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不死五大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14:52 中国新闻出版报

  报纸不死五大理由

  “报纸将死是个伪命题”,“报纸死不死在于本身是否贴近读者,与互联网无关”,“无聊之人的自怨自艾”——“报纸网络谁笑到最后”再起争议,记者采访中听到类似较激烈的言辞为数不少。在他们眼中,五大理由保证中国报纸不死。

  理由一:报纸是最基本的内容提供者

  新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为政治服务,报纸是实现这些功能传统而有效的载体。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需要报纸,此理勿需多说。从我国情况看,互联网与报纸能否共容似乎是一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

  由于没有原创采写能力,网站只能依靠转载报纸或其他网站的新闻来充实自身新闻容量。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建伟认为,报纸是网站的新闻提供者和有决定性作用的“信源”,失去了报纸的支撑,网络新闻只能干涸消亡。因此,网络新闻这种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永远不会也不能取代报纸的地位与作用”。新浪网总编辑陈彤也称,门户网站尽管有来自博客的文章和关于文娱、体育方面的原创内容,但更主要的内容来自传统媒体。他透露,“新浪每年给报媒的付费是一个天文数字”。京华时报总编辑朱德付则进一步谈到,“就算网站有了采访权,也不足以撼动报纸生存,两者新闻仍有差别,读者会各取所需”。

  理由二:权威性公信力不容撼动

  从受众接受规律来看,权威性是人们选择新闻渠道的首要因素。“受众选择媒介是由媒介的权威性与受众接收时费力程度之比决定的。报纸长期形成的公信力,正是报纸的优势和网络的不足之所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说。

  李建伟也认为,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对其发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鼓励民众自由参与,加速了受众的互动和信息的交流;另一方面,它使媒体中“把关人”这一角色名存实亡,为虚假信息、色情信息等提供了传播渠道,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其权威性。

  互联网正在帮助报纸扩大影响。陈彤告诉记者,通过新浪网转载,辽沈晚报、北京晚报、三联生活周刊等报刊内容受众增长了数倍。朱德付认为,门户网站使报纸的读者从有限区域扩展到无限,“这对报纸的影响力、公信力的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媒体的收入则主要仰仗其影响力、公信力”。

  理由三:“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难以改变

  如果出现能够即时联网、阅读比较舒服、便于携带的电子阅读器,读者是否还会认为报纸必不可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弃报从网”,这使不少业者开始对报纸未来担忧。但刘卫东认为,报纸、书刊培养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即使新一代的年轻人,在接受初等教育过程中,也无法摆脱阅读这一接收方式。北京的冯姓读者也表示,只有纸质媒体才能实现“一目十行”,这种阅读体验是互联网无法提供的。

  朱德付则举例说,虽然技术可以实现一张碟承载小型

图书馆的所有图书内容,但读者仍然买纸质书——电脑上看书很难产生共鸣,这种阅读习惯很难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的读者生态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广东黄姓读者认为,“报纸将死”的情况只会在报业达到鼎盛期的少数国家、少数发达城市才可能出现,我国有九亿多农民,基本的阅读都难以保证,说“报纸会死”未免为时太早。

  理由四:广告商仍然青睐纸媒

  陈彤告诉记者,广告是门户网站的最主要经营收入来源,但每年只有四五十亿元,仅占报纸广告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朱德付也表示,门户网站不是在掠夺报业的财富——多种媒体形式的出现,给了广告主更多的选择机会,投放越来越精细,

蛋糕越来越大。2006年上半年,京华时报广告额达到全国第四,其中,房产、汽车广告比2005年增加了30%。

  北京拓展空间广告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芳芳从1993年开始从事

房地产广告业务,据她介绍,尽管目前某些针对年轻人的项目更倾向于网络媒体,但房地产公司投放到报纸的广告金额仍然会超过30%,居总投放之首。汇源果汁公司代表也表示,电视、纸媒仍是该公司广告投放的主要目标。

  在广告投放上处于“尚未觉醒”状态的出版业,未来将成为又一重要广告商。人民文学出版社宣传策划部主任孙顺林告诉记者,该社广告的主要投放目标还是报纸。因为“目前有影响的门户网站太少,且主要新闻来源还是报纸”,他还表示,选择报纸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强迫阅读”性,浏览网站时,网民可以直接删除或选择不打开某广告,但报纸却不同。

  理由五:新旧媒体不是“非你即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陈力丹认为,从现代历史演进的过程来看,没有哪一种大众传媒因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出现走向消亡。新媒介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出来。当新的传媒形式出现后,传统的媒介形式往往不会死亡,而是会继续演进和适应新的情况。“纸是经过两千年历史考验而得到确认的方便的、可触摸和留存的信息载体”。

  刘卫东也表示,传播技术的不断演进,总是不断地从单一信息载体向综合载体发展,但人类接收器官的不变性,总会给传统媒介留下永恒的生存空间。当年电视问世也曾使报纸出现过生存“危机”。在网络传播时代,传统媒介扩展自身媒介空间的可能性远远优于网络。报纸既可以扬长避短,又可以在传统纸介形态上向网络拓展空间,广播与电视亦然,很少听说新生的网络媒体会再创办一份报纸。(王玉梅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