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常住人口一年激增43万逼近1800万上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03:15 新京报
北京常住人口一年激增43万逼近1800万上限

代表们走出会场,两名代表握手交谈

 

  本报讯 2006年北京市十二届人代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将2020年人口控制的目标设定为1800万,但在2006年这个数字就已达到1581万,比上一年激增43万。

  昨日,北京市发改委向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北京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列举了北京市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被当做第一个问题提出,2006年,北京常住人口达1581万,给城市公共服务、住房保障和资源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而前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数字是1538万,一年之间,增长43万。根据2006年7月北京市发改委向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作的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的报告,仅在2006年上半年户籍人口就增加了5.8万人,而北京市将户籍人口增长率设定在1.2%,如照这个增长率发展下去,仅户籍人口增长恐怕就将突破设定的1800万指标。

  据了解,在去年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最终表决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原先设定的到2010年人口控制在1600万的指标删除。

  此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依然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等。

  ■报告要点

  医院检查结果逐渐互认

  针对市民关注的医疗卫生工作,2007年将推进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改造等重点项目,强化医疗服务监督,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研究制定鼓励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政策,促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之间部分检查结果互认。

  家政建筑业上岗将持证

  对于外来就业人口,将在家政、建筑等行业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行业从业规范和标准,促进外来就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研究出台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及学龄前婴幼儿参加医疗保险的办法,实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增加南城基础设施投入

  报告指出,对于政府投资,2007年将适度增加政府资金对南城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南部地区投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奥运投入今年10亿元

  2007年预算草案报告公布,提出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理念,教育投入增长14.1%

  本报讯 去年的钱花在哪里,今年的钱如何花?昨日,《关于北京市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公布。按照计划,2007年,北京将安排奥运专项资金10亿元。

  2007年,北京将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坚持依法理财、为民理财、科学理财、深化财政改革和财政监督。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2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安排1355.4亿元,比上年增长9.8%。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就业再就业等重点事业投入。教育将投入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卫生投入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同时,安排文物及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项资金5亿元,推进老城区排险解危和

文物保护工作。

  今年还将加大奥运筹办以及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的重点投入。报告显示,将安排奥运专项资金10亿元,加快奥运场馆、定点饭店以及途经沿线的治理和建设,做好奥运交通、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准备工作。安排公交补贴41.5亿元。要统筹

养路费等城市交通资金38.1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市级财政要筹资80亿元,大力发展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

  今年,北京将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准备工作;推进城镇在校生、婴幼儿和城镇无保障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提高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补助标准,将享受失业保险的农民工纳入政策范围。

  ■2006年预算执行

  报告显示,2006年,北京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加大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去年对农村的各项投入达111.8亿元。同时,投入80亿元,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方便居民出行。不过,2006年,预算单位重“增量投入”轻“存量调整”的现象依然存在,支出责任不明晰的问题未从根本解决。

  会场声音

  市卫生局:“定点支援”方案已制定

  回应政协委员“双向转诊”提案时称,年内将实现社区诊疗信息网络全覆盖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出的明确要求,以及政协委员的建议,昨晚,北京市卫生局妇社处副处长吴永浩表示,目前正在制定三级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点、对口支援政策,估计很快就会拿出具体方案。

  吴永浩具体指出,正在设计的方案中,已包括了政府财政对支援社区的大医院医生、专家给予一定程度的差额补偿,但在职医生的基本工资,应由所在的大医院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将从政府对社区的财政补偿中,拿出绩效工资部分的预算,补偿给支援医生。

  同时,鼓励大医院离退休专家,反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负责指导提高社区医疗水平;他们的激励和报酬,应由财政补偿。

  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后,可实现的医疗流程是:患者小病、常见病在社区卫生服务站首诊;若病情加重,首诊的社区医生负责根据病情为患者选择大医院相应的科室和专家,搭建转诊“绿色通道”,也就是说,患者将无须再排队、挂号,直接接受大医院医生的诊断或相应治疗;患者病愈,其在大医院的主治医生,也有责任将患者转回首诊的社区医疗机构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吴永浩还透露,年内,将实现社区诊疗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积极完善大医院的诊疗信息网络,尽快促进两张网络实现对接,以便今后患者实名就诊,无论上下转诊,接诊医生通过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能够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疾病史以及发病后转诊前接受的检查、诊断、治疗和用药情况,以规避患者遭遇重复检查、过度医疗和过多的医疗花费。

  ■委员提案

  针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昨天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社区首诊,试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作为切入点。

  同在昨天,身为一家三甲医院的核医学科主任的政协委员王金城提案建议,要实现患者首诊在社区,缓解大医院的排队挂号就医难,须由政府规划,指定三级医院须与周边辖区的一到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转诊通道;同时,由政府财政从社区补偿中拿出一部分,建立大医院医生、专家进社区巡诊制,巡诊专家可享受社区医生的“皇粮”补偿,同时负有提高社区医疗水平的责任。

  同时,王金城建议,政府财政应按照社区医生目前的补偿标准,给巡诊医生作为激励性的报酬补偿。

  代表建议

  社区医院应设准入“门槛”

  本报讯 在昨日的人代会东城团会议上,几位

人大代表提出,要改变目前部分社区医院一间屋子、一个药柜的局面,设立相应的“门槛”。

  人大代表陈济生说,自己所在的单位曾走过1000多个社区医院站点,社区卫生中心站、所之间差距很大。她介绍,自己曾看到,有的社区医生在输液时,就是用碘酒擦一下,没有用酒精消毒,直接就注射了。

  陈济生表示,相关部门应对社区医院设立一定的“门槛”,有一定的建立标准,要保证首诊、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分流大医院看病人过多的作用。同时,对社区医生的培训工作也应当加强。

  采写/本报记者 杨华云 蒋彦鑫 魏铭言

  摄影/本报记者 薛珺

  制图 丁华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