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温铁军:在乡村推广有机农业遇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2:25 央视《面对面》
专家温铁军:在乡村推广有机农业遇尴尬
温铁军

专家温铁军:在乡村推广有机农业遇尴尬
河北省定州市的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

专家温铁军:在乡村推广有机农业遇尴尬
专访温铁军

专家温铁军:在乡村推广有机农业遇尴尬
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

  央视《面对面》1月29日播出“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节目,以下为节目实录:

  温铁军:新乡村实验

  他是研究三农问题的知名学者

  他在田间地头做着乡村变革的试验

  中国生态农业第一个样板,中国生态建筑第一个样板。

  他创办了专门为农民服务的乡村建设学院

  学院的教学方式和科目引发非议

  温铁军:说这地方弄不好是邪教吧

  他在乡村进行有机农业 生态建筑实验

  是一厢情愿的偏执理想还是有推广意义的科学的实践

  温铁军:我只希望在现行体制下多做一点改良的事情

  人物介绍

  温铁军:1951年生。经济管理学博士,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现为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2003年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进行乡村建设试验。

  (一组镜头:教室里,志愿者在教农民们唱歌,现场气氛热烈。)

  解说:这里是河北省定州市的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一个教室,这些唱歌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他们费尽周折并且自己花钱来到这里学习,我们摄制组刚到乡村建设学院拍摄时并没有出现期望中可以看到的培训农业科技知识的场面,教室里充满了歌声,唱歌是他们每天都必须经历的生活内容,唱歌和乡村建设有什么联系?它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目的和意义?

  农民:这个歌一唱我好像就跟飞起来了一样,这个精神提的好,所以这个人需要精神上的武装。

  农民(老大娘)(六):喜欢就是福,高兴就是福,组织起来有力量,大家起码唱个歌,一起搞,还是合作起来有好处

  温铁军:老百姓喜闻乐见,他能凝聚人气儿,凝聚人心,你要宣传新农村建设,你光说大喇叭喊,我宣传新农村建设,没人来。一定是先有一个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文化活动,所以我们说文化建设,投入最小,收效最高。我们开始搞这个东西,也是慢慢从实践中来的。后来发现什么东西有效呢?组织一个文艺队,弄点青年志愿者学生,到村里边去喇叭一喊,说洋学生下乡给老百姓演节目来了,好,呼啦呼啦人都,呜泱呜泱就来了。

  解说:温铁军就是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院长,很多人就是冲着他的名气来这里求学,这里的吃住条件并不好.摄制组来到翟城村时,学院的招待所里洗澡水不能正常供应,主持人在采访前准备梳洗一下都是件困难的事,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是什么吸引学员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这里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收获?

  男:学院很好。

  男:它带来好多知识,增加人们的一些知识吧。

  女:娱乐了生活,但是他也是变法让大家富起来。

  (字幕: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牧民)

  男:这两天讲的农村合作组织七大原则这个都是任何地区基本上都能用的。

  解说:乡村建设学院不仅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农民,还吸引了在国外上学的留学生,有的从香港辞去工作来到这里为学校担任培训的老师,有的志愿者甚至放弃了在城市里已经拥有的高收入来到这里工作,一个建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农村的简陋学院有什么魅力让他们如此着迷?

  王志:吸引力在什么地方?

  温铁军:你们再看看原来来过的这些老志愿者,退了休的老人,那个协和医院83岁的老大夫,在这辛辛苦苦推广农村中最简便健身方法,叫312颈椎疗法,也是跟大家一样吃大锅饭,睡上下铺。83岁的协和医院老大夫,他要在北京挣点钱不容易吗?还有很多志愿者到这来,就义务的教,搞文化活动,甚至是有拉丁美洲的舞蹈家跑到这来教拉丁舞,你都想象不到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来,都是什么态度。有些咱们美籍华人在美国现在已经相当有地位的这些人,到这来以后感动的落泪。

  解说:这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院?从2003年诞生就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作为乡村建设学院院长的温铁军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认同他为农民创办学院带来新观念的同时,也为他进行的一系列乡村试验感到不理解,他甚至还遭到当地农民的批评。

  温铁军:第一次来培训的60多个农民,我觉得他们有很多其实觉得好怪怪的。有一个山东的农民说了句话,当时让我吃一惊。他说,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我到了这个地方,我一看这个地方不对劲儿,怎么教授知识分子都跟我们农民排队在一块唱歌,一个桌上吃饭,然后大宿舍睡觉,然后什么都是打成一片。说这地方弄不好是邪教吧,说我别这么大岁数入了邪教。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