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阳初和乡村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12:25 央视《面对面》

  解说:温铁军所说的知识分子指的是20世纪初一位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晏阳初根据当时中国农民“愚昧、贫穷、体弱、自私”四个特点,对农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育,率先搞起了村民自治,农民合作运动,农民妇女教育和乡村建设。而晏阳初就是从现在已经改名叫定州的定县开始他的平民教育运动的,因此,定州和晏阳初就和中国的乡村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王志:选择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晏阳初先生?

  温铁军:它有历史资源,我们来了以后动员村里面,我说你先把它刷到进村的大影壁上,中华村民自治第一村。对村里当然要讲这个有好处,提高你的无形资产嘛,中华农民合作第一村,中华农民妇女教育第一村,然后中国乡村建设第一村。这确实都是真的,然后说现在你又可以加了,中国生态农业第一个样板,中国生态建筑第一个样板。

  王志:资金来源呢?

  温铁军:筹啊,到处去什么。筹不到的时候自己拿存款来垫一垫,然后再发动点其他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稍微来支持一下,大家来讲课的时候不要钱了,也别报路费了,你们自己负担了吧。我说发动发动还有这样的人,所以呢就这么一来二去就先搞起来了。包括你比如说有的咱们北京的这些比较有名的知识分子,跟我说,铁军,你让我上你那讲一课去吧,我倒贴一千块钱,有善良愿望的知识分子大有人在,良知这个东西还是,人间自有良知在,人间自有真情在。来的这些志愿者里头,你看这十几个年轻孩子是我叫他们来的吗?没有一个是我叫他们来的

  解说: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不仅因教学方式独特而受到关注,而且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备受争议。推广有机农业,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内容。这60多亩地,是学院最重要的有机农业试验区。然而这片在温铁军眼中被看作宝贝的试验区却受到了许多农民的嘲笑,因为试验田的田间地头到处都长满了杂草,在农民来看,种地不锄草要么是因为地的主人太懒,要么就是根本不会种地。难道温铁军这个对农村问题研究了几十年的专家真的对农业生产只是纸上谈兵?

  王志:这个草是你不让锄的吗?

  温铁军:我不让锄。

  王志:为什么呢?

  温铁军:因为我说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是世界上懂得生产农业的专家,都知道人为的把所有的生物都除掉了,只留一个物种,只留你要种的物种,这不叫生态多样性。院外边我管不了,进这个院60亩地,不许随便的去除掉其他的生物。它只要生物多样性恢复了,才有可能恢复到生物层制,我们这个院里,早晨你会被鸟叫醒。鸟呢就知道这个院里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毒害。草多,草籽也多,虫子也多,鸟就会吃虫子嘛。

  王志:这些草跟植物,跟我们要种植的作物混在一起,它要争夺肥料啊,养分?

  温铁军:田里的是要锄的,但是不在田里边,房前屋后的,路边的草,你锄它干吗,为什么一定要搞的光溜溜的。我到现在为止我一直不满,我小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把校园周围的草全拔了,然后北京冬天,你想拔完草以后光溜溜的,一刮风,满大街多少沙子,都是土,何必呢?

  王志:但这样的草会影响美观呢。

  温铁军:我觉得这是人的观念问题,慢慢你就会觉得,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是一种美,一定要把什么都弄的光溜溜的,然后全都是水泥覆盖,全都是玻璃,那在城里边叫的水泥森林、…的沙漠,人为的种一点生态景观草木,高耗水,还有高耗劳,整个人们都说了,城里的一颗草,比乡下的一颗苗贵上十倍。多耗上多少倍的水,这难道是我们应该要的这种生活吗?

  解说;在采访的时候,不断有昆虫爬到了温铁军的身上,我们花了很大功夫也无法把他们赶走,因为像这样的昆虫实在太多了。采访中不仅经常受到这些昆虫的骚扰,鸟叫和蝉鸣的声音也一直伴随着采访不绝于耳。当我们摄制组为无法营造出安静整洁的采访环境感到为难时,温铁军却对这里显得很适应,对他来说,鸟类繁多,飞虫满天,杂草丛生正是乡村建设实验中有机农业应有的景象,那么当地农民会认同他的这个试验吗?

  温铁军:村里边那个书记曾经有一次我们跟村党委村民代表一块对话的时候,当着那么多人批我,说温老师我给你提意见,你太不像话了。我说咋了书记?他说你看看你们懒的,这村里边哪儿像你们这样啊?一进你们这院房前屋后都是草,你们怎么不拔草啊?

  温铁军:我说,书记,我说我跑了40多个国家,到处考察生态农业,你让任何一个生态农业专家一进我们的院儿,他会大喜过望,终于找到生态农业的典型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9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