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北方经济中心论:天津的国家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23:4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马晖

  2月1日,天津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天津礼堂大剧场闭幕,与会代表缓步离开会场,一切复归平静。

  2007年,天津新的发展蓝图已然成形。

  “北方经济中心”新内涵

  “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2006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修编后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这座滨海城市的发展定位。

  时隔半年,天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06年,天津市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4%,实现了经济总量提前4年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成为国内第三个进入到5000美元俱乐部的省市。

  而市长戴相龙在总结2006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加详细地诠释了他所理解的天津市城市定位的新内涵。

  “国家给你定位于‘国际港口城市’,不是说你发展天津自己就完了。”1月29日,在参加塘沽人大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小组讨论会上,戴相龙笑着说。

  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国际港口城市,必须要谋求港口产业和港口经济的发展,从而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

  “天津市要依托天津港,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乃至蒙古和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戴相龙称,“这才是港口城市的历史责任。”

  而对于此前外界争议颇多的“北方经济中心”,天津人在鼓舞之余又有了更多的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天津打造“北方经济中心”的着力点——贸易与金融。“加快建设北方贸易中心,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努力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我们提出要做中国的金融创新基地。”戴相龙透露,天津可能率先建立起全国性非上市公司报价和转让市场。

  这个市场起点甚高,立足全国,并将解答诸如“机构投资者之外的个人能不能买股权”、“公司在此可不可以新发股权”、“在产权交易中心基础上搞还是新搞一个”这样的新问题。

  戴相龙表示,“我们准备在两三个月内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搞成一个最先进的交易市场”。

  将天津打造成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与近旁作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共同组成一个京津冀都市圈,往外再扩大至以大连、青岛中心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把环渤海地区由一个地理区域变成一个经济区域,参与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当中。

  “这才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个任务。”戴相龙说。

  滨海新区的“三个抓住”

  2006年是天津滨海新区破题之年。

  当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又称“20号文件”),同时批准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9月,天津市将拟定的“综改方案”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等待批复。

  “如果说去年还处在准备阶段,那么,今年可以说是要全面地推进了,任务更艰巨。”戴相龙在人代会期间参加分组讨论时表示。

  戴相龙用“三个抓住”来概括滨海新区今后的发展重点,即“抓住科技创新,抓住生态建设,抓住机制创新”。

  科技创新方面,针对制造业领域核心技术掌握不多、技术创新滞后的局面,滨海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着力于建设36平方公里的滨海高科技产业园区。重点是加强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联合开发,完成起步区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

  滨海新区的生态建设,戴相龙也十分在意。

  在塘沽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戴相龙建议滨海新区是否可以考虑将各项能耗指标下放到区内企业,搞一个排放指标的交易,“你节约了我给你钱,你浪费了你自己拿钱”。

  理顺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也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

  据戴相龙透露,今年将着力于滨海新区管委会规划、审批等四项职能的加强,并扩充机构、增加人员,健全办事制度。同时,行政区要兼顾功能区的社会管理职能;而功能区的一些建设项目也可以在行政区里展开,“这就是延伸的意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