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蒸发万亿市值:股市是被说下来的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10:57 南方新闻网(来源: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 马韬

  “政府说话了,说股市有泡沫了。”一位投资者站在东方证券上海张杨路营业部门口的台阶上说。在他身后,很多人 拥挤在营业部大厅门口,一边抽烟,一边不时地探头进去张望着电子信息屏。

  电子屏幕上显示的仍然是坏消息。这是本周二上午10点40分,上证综指跌破了2600点,正处于2573点, 比周一收盘时下跌40点。

  在过去一周时间内,持续暴涨的中国股市遭遇到一年来最惨重的下跌行情。仅仅6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从近3000 点的高峰跌落了439点,1万多亿的市值随之蒸发。

  对于数月来持续增多的股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有切肤之痛的警告。即便是精明的市场人士,对此次暴跌也有意外 之感。

  的确,在中国股市持续上涨一年之后,不断有学者站出来向投资者发出股市存在泡沫和风险的警告。他们包括摩根士 丹利原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

  每当这些警告出现时,股市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下跌,其中以最近一周的跌幅最为惊人,导火索则是成思危接受外报 采访时的讲话。

  与这些警告相伴随的是政府的举动。为控制风险,政府从去年12月份开始限制新基金发行,今年1月开始清查银行 信贷资金入市。

  中国股市深受政策的影响,投资者们对政策及官员的讲话极度敏感,这一习惯遗传至今,导致人们近期夸大理解了官 员的言论。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股市的涨跌不可能完全由言论来左右。1996年底的时候,政府用12道金牌砸向市场, 最后发表《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引导人们理性看待股市。可仅过半年,股指涨得比12道金牌打压时的最高点还要高。

  泡沫论轮番出现

  一个多月前,中国股市泡沫论的首次出现缘于几只金融股的疯涨。

  自2006年12月25日开始,工商银行(601398,SH),这只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股票脱缰狂飙, 6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近五成,市值稍逊于工商银行的中国银行(601988,SH)亦奋勇跟随,取得了同样的涨幅。

  在两大银行股的带领下,大盘蓝筹指标股群起而攻,将上证综指从2300多点一路冲破2800点。

  两大银行同时也在香港上市交易,以1月6日为例,两大银行A股的最高价与其H股的股价相比,要高出三成以上。

  如此大市值的股票在同股同权的情况下竟然出现这么大的跨市场价格差异,让研究机构开始谨慎,建议降低两大银行 股在资产配置中比例的观点开始盛行于机构投资者中。

  然而这种高估价在中国人寿(601628,SH)上市后达到巅峰,这只在香港股价只有20多元港币的股票,在 A股市场最高价竟然接近50元人民币。

  第一波泡沫论出现了,国外研究机构开始调低银行股的估值,并认为A股出现的这种溢价非常不理性。最初的泡沫论 ,是针对银行股及中石化等几只股价远高于H股品种的大盘股。

  泡沫论随即引发了银行股的第一次大跌,但此时,小市值股票开始发力,从1月中旬到1月底的这段时间,指数虽然 涨幅不大,但却是赚钱效应最强的时候,十几个交易日里翻番的品种层出不穷——这和前期大盘蓝筹股带领的那波几乎没有赚 钱效应的500点涨幅有极大的区别。

  然而,心理的强烈预期在这段小市值行情中凸显出来了,如短期股价翻番的东方宾馆、鲁银投资、工大首创,除了传 闻和重组预期,没有任何实质性上涨基础。

  1月8日,谢国忠发表题为“警惕股市泡沫”的文章,表示狂涨的股市将因政府的干预而终结。

  与之对应,上证综指在1月10日、11日出现了200点的下跌——这已经是继银行股回调后第二次200点的跌 幅。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市场感到担心,股市在1月17日、18日再度出现200点左右的大跌。

  泡沫论,终于从几只银行股逐渐扩散到了对整个市场的概括。但连续三次的下跌,都以股指迅速收回失地而告终,市 场的胆子也开始越来越大。随着股指强势向上,投资者重新变得信心满满。

  下转第21版

  上接第17版

  接下来,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的讲话引发了股市第三次200点的狂跌。1月24日,在股指走到2994点的 那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罗杰斯的节目,他表示,中国股市的风险已经巨大。

  随后两天,股市出现了今年以来第四次200点量级的大跌。但市场再次以迅速收回失地为回应。此时,很多人已经 认为,股市再也跌不下去了。

  就在股指向3000点冲击之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1月30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中国股市正在形成泡沫,投资者面临投资行为不理性的危险。该报同时发表社论,“中国股市或许还不是一个泡沫。不过,当 中国官员开始提到泡沫一词时,投资者就应该小心了。”

  这一回,股指暴跌了400多点。6个交易日,下跌400多点,跌幅近14%。

  从观点出现的时间和下跌时间的吻合,不难理解一般投资者认为“市场是被人说下来的”结论。

  股市究竟有没有泡沫

  基于长期政策市和庄股肆虐的痛苦回忆,股市每一次大幅度下跌都会引发中国投资者对崩盘的忧思。这种惧怕政策市 威力的惯性,常常会改变投资者的预期,从买入再买入迅速转变为卖出再卖出的举动,从而形成市场整体下跌的趋势。

  但对众多的市场机构来说,此次暴跌并不足以使他们改变预期。

  在前面出现的几轮关于股市泡沫的讨论中,市盈率(股价与每股盈利之比)作为衡量泡沫的重要指标,常常被提及。 现在,中国股市的市盈率为30倍左右,截止到今年2月2日收盘时,世界重要市场的市盈率高于中国A股市场的,只有日经 225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分别是37倍和35倍,其他市场一般均处于20倍左右。

  但没有机构从这个角度来衡量市场是不是有泡沫。“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市盈率不是主要标准。”汇添富基金 管理公司副总经理林军对记者说。

  2月5日,国际投行高盛亦发表报告称:综合多种因素,泡沫论观点并不成立。

  东方证券研究所近日对20家主流机构2007年度投资策略统计显示,绝大多数机构维持牛市看法,他们认为目前 大体处于合理区域。此次统计的对象包括了中金公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国信证券等11家券商研究机构和华安、广发、 交银施罗德等9家基金公司,基本反映了业内主流机构对市场的看法。对于2007年的行情,有17家机构认为还存在大约 30%至40%的提升空间,长期来看,现在的A股市场仅是繁荣初期。

  林军则认为,近期主要是一些动态让市场的预期短期发生变化,如清查信贷资金入市、限制基金发行、2006年4 季度CPI指数公布后让加息判断开始强化等因素,是大盘出现回调的主要因素。“充满可投资机会,非近期一调整,市场的 方向就会发生变化。”她说。她也不认为近期出现的泡沫论是导致下跌的根本因素。

  前期撰文对中国股市表示担忧的谢国忠,亦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泡沫暂时不会破裂。

  市场真是被说下来的吗

  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都与几只金融股关系密切。

  根据上海聚源数据公司的计算,从中国银行上市日起计算,仅十大指标股就为大盘贡献了626点,如果以两大银行 股前期的最高价格计算,这个数值还将提高至800点。

  市场人士认为,2994点的指数虽然高得令人目眩,但去除上证综指设计上的缺陷问题,实际指数还不及1800 点。“重要的权重股全是在近半年发行的,所以在这半年多的时间指数失真是最严重的。”该机构事业部总经理陈皓表示,“ 大盘远没有失真的指数表现出的那么火爆。”

  工商银行的市值对于上证综指意味着近两成的权重,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人寿三个品种,就占据了沪深两市 总市值的一半,它们的波动与指数的波动直接相关。

  此外,股改除权也给该指数带来了300点以上的涨幅。正是坚挺向上的上证综指,引导着大批投资者走进股市。据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今年1月份A股新开户数超过138万户,是去年12月份新开户数的2.34倍——这已经超 过2003年和2005年的全年新开户数。如果将以申购基金的投资者也计算在内的话,根据申银万国研究所统计,1月份 新增投资者的数量为333万。

  在最近一周的股市暴跌中,金融股同样首当其冲。从上周二开始的6个交易日中,仅中国人寿、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石化这4只股票在总市值的损失就达到8000亿,这意味着仅这4只股票就给上证综指带来了200点的跌幅。

  此外,因为征收土地增值税的消息被市场放大理解后,房地产板块整体跌幅达两成之多,这也至少给大盘指数带来了 超过100点的跌幅。在过去一年里,沪深两市的地产指数涨幅均超过300%。

  由此看来,此轮股市暴跌并不全然由官员的言论所左右,而更像是市场自身回调的需要。

  2月6日当天,上证综指从最低点2541点大涨136点,收于2677点,这次“绝地大反击”,多少安慰了一 下如同惊弓之鸟的投资者。

  管理层似乎也因股市的这次暴跌而迅速改变了态度。据《证券时报》2月7日报道,中国

证监会近日重新打开闸门, 批准了建信基金等5只新股票型基金的发行。

  2月7日上午,承接上一个交易日136点的反转,股市再度大涨62点。一天半的升幅已近200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