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陷阱 骗的就是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1日10:01 青年参考

  宁蒙/文

  

  时间退回到1981年。一天,美国芝加哥州立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突然发现,校内泰勒礼堂的一面外墙坍塌了,墙壁 并没有全部倒下,只是出现了一个巨洞。透过这个洞,人们可以看到礼堂内的白色圆柱。依然坚守阵地的一小片墙面,还露出 几截折断的钢筋。是豆腐渣工程?还是有人蓄意破坏?看到这一幕,人们都迷惑不已。傍晚,几个酷爱骑摩托飚车的年轻人来 到这里,他们一合计,便决定在在这里比试车技。谁能够以最优美的姿势,越过这堵破败的墙,穿过礼堂内的圆柱,就算胜利 。一阵引擎的轰鸣过后,第一个年轻人骑着摩托,伴着伙伴们的喝彩声冲了出去。砰的一声闷响,摩托车还没来得及加速,便 倒在巨洞前。骑摩托的年轻人站起来,疑惑地摸了摸巨洞的边缘,发现竖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一面完整的墙,那个巨洞不过是 墙上的一幅壁画。这群年轻人嘻嘻哈哈地离开了。

  这幅壁画可不是专门为了戏弄观众,它其实和其他一些令我们产生错觉的画一样,都可以归入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形 式——trompel‘oeil。这个词原是法语,其中,trompe是迷惑、欺瞒或障眼法之意,l’oeil则是眼 睛,trompel‘oeil可被理解为欺骗眼睛,这是一种试图让人产生立体空间感的平面作画技法。

  说起来,这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百年左右的古希腊时期。有这样一个关于trompel ’Oei的传说。古希腊两位著名画家相约一决高下,看谁的作品更真实。参赛者之一宙克西斯画了一串葡萄,那葡萄看起来 如此真实,连鸟儿都被骗来啄食;他的对手帕哈赛斯也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宙克西斯迫不及待地想要上前把帕哈赛斯画作上蒙 的幕布掀开,看看对手究竟画了什么。可就在碰到幕布的那一刻,宙克西斯就知道自己已经败下阵来。原来,帕哈赛斯的作品 就是这块幕布,它看起来如此逼真,以至于大画家也被骗了。这两位大画家可以算得上是trompel‘oeil的鼻祖。

  随后,trompel’oeil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盛行。随着15世纪

意大利画家发明了透视画 法以及17世纪视觉科学的进步,这种艺术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巴洛克时期,trompe-l‘oeil的发展达 到鼎盛,许多教堂里的拱顶及墙壁上的宗教画都采用了这种画法,栩栩如生的空间透视以及光影描绘,都让人们感觉那里真有 深远的长廊或石柱。其中的代表作,是建于1568年的罗马Gesu大教堂内拱顶的绘画。

  Trompel’oeil的三维透视效果,让平面上的物体跃然而出,看起来栩栩如生。除非用手触到平面,否则 人们很难相信自己所见并非三维实物。发现实情之后如梦初醒的感受,绝对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

  其实,trompe-l‘oeil并非仅仅通过以上所说的,利用立体构图和透视效果来欺骗我们的眼睛。还有许 多精于此道的著名艺术家,还在画作内容的立体结构上大做文章,扭曲所画物体的三维关系,让它们的结构看似合理实际上却 包含极其谬误的因素。当我们看这种画的时候,就像是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乐趣无穷。其中,瑞士艺术家SandrodelPrete 的错觉艺术相当有名。他的画作之一“WindowGazing”,画的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一扇窗里向外望,乍看内 容没什么出奇,可是仔细一瞧,你便会发现,以男孩为中心来看,画面是俯视的角度,若以他身旁的女孩为中心,则变成了仰 视角度。

  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魅力,trompe-l’oeil长盛不衰,对当代艺术也产生了很大影响。20世纪60年 代风行美国的波普艺术中的一个流派——照相写实主义也可以说借鉴了trompel‘oeil的手法。20世纪六七十年 代,随着公共艺术的推广,trompe-l’oeil走出艺术馆,走上街头,获得了更强大的生命力,也有许多现代画家 乐此不疲。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芝加哥州立大学的“断壁残垣”,就是当代艺术家JohnPugh的作品。他最爱在墙壁上 作画,走在都柏林等城市的街头,你也许就会遭遇他埋下的视觉陷阱。你或许还曾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名叫JulianBeever 的画家,在大街地面上创作的三维粉笔画,比如几个人正从一口井里伸出脑袋,四处张望。那情形,别说是站在那幅画旁边的 街道上,即便是从照片上看,也足以乱真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