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召唤的知识分子的责任与良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17:18 观察与思考

  纵观当今中国,有知识有才智之人不可谓不多,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人杰高士”、“知识分子”中某些部分 ,正在蜕变成“知道分子”,一些教授正忙着当“老板”,一些专家正忙着“走穴”……知识分子身上那种强烈的激情、高尚 的情操、虔诚的信仰和质朴的德行渐行渐远丑行却频频曝出。

  -杨丽媪

  2006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为季羡林先生庆寿,称季先生“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良知”。温总理此举 ,体现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然而,由此而引发人们更多思考的是:中国现在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知识分子?

  当数万名作家写不出一部有影响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当经济学家遭受集体质疑,当大学里“五步撞一教授,十步 撞一博导,五十步撞一院士”,教授空前“通货膨胀”的时候,我们对一些知识分子的崇拜也渐渐消散。

  当今中国,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已是日渐模糊,很多人质疑,这个社会还有真正的知识分子吗?

  什么人才配称“知识分子”?

  在有些人的概念里,好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而专家、教授、学者、作家们则是典型的知识分 子。《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分子”的解释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实际上,这种解释只是极其表面 的一种认识,根本未触及到知识分子的“本质”。

  其实,对汉语知识界来说,“知识分子”是一个舶来词,它源于19世纪的俄国和法国。源于俄国的“知识分子”概 念,其英文为“Intelligentsia”,但该词通常被译为“知识阶层”。这一阶层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求真本性 ,并且关怀公共事务,视之为个人责任。而源于法国的“知识分子”概念,其英文为“intellectual”,它的出 现与1898年的“德雷福斯事件”和作家左拉等人对这个事件的介入有关。它的内涵是,知识分子在社会公共舞台上是体制 的反对者或批判者。

  实际上,这些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士”和近代中国的一些文人志士的特点非常吻合:具有明确而稳定的价值观 ,不被强权左右,能以牺牲自己的声誉、财富、安宁为代价追求正义的一群人。

  这些人常常让我们怀念,无论是法国作家左拉的《我控诉》,还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还是近代五四运动中胡适、陈独秀掀起的“文学革命”,那些独立于自身利益之外,为国家为民生呐喊的声音,牵引着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人文精神向着真善美前进。

  正是这些追求真理且具有极强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懈的努力,才使得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是 一个民族文化的标杆,是社会道德的牵引者。

  然而,这个曾经被人们尊重和景仰的群体,现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质疑:不仅仅是他们的“良心”一再受到拷问 ,他们的“学术”也陷入了真假难辨的漩涡……

  今日“知识分子”之怪现状

  纵观当今中国,有知识有才智之人不可谓不多,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人杰高士”、“知识分子”中某部分人 ,正在蜕变成“知道分子”,一些教授正忙着当“老板”,一些专家正忙着“走穴”……知识分子身上那种强烈的激情、高尚 的情操、虔诚的信仰和质朴的德行渐行渐远,丑行却频频曝出。知识单纯成为逐利的工具,知识分子高尚的形象被污损殆尽。 缺少人文情怀,缺少社会关怀,缺少责任意识,缺少道德自律,是不少所谓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台湾学者龙应台说她和内地学者吃了几十顿饭,发现他们很可怜,总在谈论孩子、房子、车子,没有知识分子话题。 一位农民出身的陕西作家,在笔会上洋洋自得地说“靠俺一支笔,把一家老小都从农村写到城市里来了”。而一位教授在课堂 上说:“我已经有几年没坐过北京的公共汽车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以前那么挤?”掩饰不住对自己拥有专车的得意。

  四川社科院研究员沈伯俊潜心研究20余年终于提出“张飞是曹操侄女婿”的新见解;山东某大学教授经过遍寻典籍 、田野调查,终于考证出《西游记》里的孙猴子就诞生在山东泰山;吉林学者宫玉海教授对《山海经》等古籍进行了多年的认 真研究和考证后,提出一个堪称“石破天惊”的新说:耶稣就是中国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死而“复活”后,回到 了中国,其墓葬则在吉林省扶余县……一边是像这样的“创新性”成果层出不穷,一边是事关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者 甚少。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正当这个社会的发展进入至为关键的时期,知识精英阶层却拿不出长远发展的基本国策,在事关 社会公平的重大问题上也没有声音;技术官僚层并不考虑也没有能力考虑这一类的宏观问题。”在真正需要知识分子站出来说 话的时候,这些掌握着话语权力的人们却保持了一致的、不可饶恕的沉默。雷海宗先生说,中国知识分子一言不发的本领在全 世界的历史上,可以考第一名。

  而即使有人在为历史为社会发出声音,也常常是粉饰太平、高唱赞歌,或者颠倒黑白、胡言乱语。历史上明明是卖国 贼的施琅,却被有些学者高赞为“民族英雄”,谁不知道南明将领施琅对清降了又叛、叛了又降,这种三易其主、反复无常的 小人,也配称民族英雄?

  而那些曾被认为守着人们最后的精神和良知的大学教授,如今也让人倍感失望。2003年某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发布 “重要研究成果”:“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另一位自称集“哲学家”、“科学家” 和“学者”于一身的所谓“院士”发出高论:“中国煤矿死人没法避免!因为中国的老百姓太穷了。你不该生在中国,你不该 做中国人,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了?

矿难原因主要是穷,而不是腐败。”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近年来北大教授的诸多怪论: “堵车是现代化的标志”、“改革将使政府官员的相对利益受损最大,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补偿”、“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 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这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吗?你们的民族精神,你们的社会良知,真的都丢光了吗?

  呼唤知识分子精神的回归

  不可否认,社会还远没有完善到不需批判的地步,可是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怎么就丢失得一干二净了呢?曾经位卑不 忘忧国、劳苦不忘民瘼的知识分子阶层,到底迷失在何处?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社会环境。1949年后历次的政治运动,使得他们不敢再露庐山真容,即便现在改革开放了,也 还惊魂未定,故而只能如此。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育制度起了关键作用。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整齐划一的教育,不能有独特的 言论和行动,长大了又怎么会有批判精神?还有“官本位”多年来对知识分子队伍的渗透,使他们失去了独立之人格。

  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知识分子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在物质诱惑中,一部分所谓“学者”、“专家”实际 上变成了没有脊梁的哈巴狗,失去了自己的理智判断。

  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代表着民族精神发展的方向,我们不能坐视知识分子如此消沉堕落下去,这个时代 需要呼唤他们的回归。只有唤回知识分子精神,才能拯救民族精神,才能使这个利益分化的社会具有坚强的凝聚力,才能使社 会的发展沿着一条冲突最小的路径前进。

  真正的知识分子首先要做到具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其实,人类社会所以产生知识分子,就因为它需要有人超 越各种狭隘的功利关系,依照整个人类生存的需要来设计社会的蓝图。在这超越和设计的过程中间,知识分子必然会归纳出某 种公理,从其中领悟到某种抽象的精神价值。他对这价值看得越清楚,就越会热烈地崇拜它,把它当作自己的守护神。无论做 什么事情,都想征得它的首肯;无论发什么主张,总愿以它为出发点;无论流行风气怎样与它抵触,都虔诚地相信它──我们 所以把一个人看做知识分子,就因为他有这一点理智的信仰,靠着头脑中那尊思维之神的鼓励,能够在世俗潮流的冲击中站稳 双脚,不为所动。

  同时,真正的知识分子要能够而且必然地承载着社会道义和良心。费希特有言:“基督教创始人对他的门徒的嘱咐实 际上也完全适用于学者: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分子;如果最优秀的分子丧失了自己的力量,那又用什么去感召呢?如果出类拔萃 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所以,知识分子应当代表着社会公正的力量,学会拷问自己的灵魂,学会为 对别人的不公平向自己控诉,为陌生人的冤屈而控诉,为社会良心的沉默而控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伸张正义 。

  而且,真正的知识分子要有勇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萨特说,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应对一切未能挽回的事实负 责。所以,知识分子要在社会的激流中思考探索国家和民族的去路,关注现世民生,思考、张扬国家社会进步的理念,从而真 正地做到中国古代学者所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行为标准。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