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邓小平晚年注意到发展中一些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17:29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马骧:一国两制的问题,我们两位专家谈了自己的看法,时间过得非常快,各位网友如果想互动的话,可以加入进来,我们请到两位中央党校的教授谈邓小平的历史贡献。除了刚才谈的方面,有一点也很重要,今年也是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的十五周年,两位谈一下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贡献。

  秦刚:刚才说到一国两制,严教授用独创性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这是一个理论上的创新,因为长期以来在社会发展史上,人们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分开的,这是从马恩开始的,他们认为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自从那以后,人们总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分开,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只有搞计划经济,长期这么过来的,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认识和理论上形成这么个观念,这样下去束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的对市场经济的偏见,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理论,强调社会主义有计划,实际在理论上,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一个创新。有了这种市场经济理论,时间上给中国社会发展注入一种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今天方方面面的发展都跟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包括我们的思想文化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都是面对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前提下推进的。

  当然,我们现在看,搞市场经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搞市场经济如果控制得不好,肯定出现问题。不管怎么说,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发展,对整个社会主义发展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又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网友: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小平同志当时提出这个想法是非常有勇气的事情,非常大胆,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严书翰:确实,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典型说明了他是一个榜样,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因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他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经济,没有商品经济谈何市场经济?按照书本的话我们不能动了,为什么讲不唯上呢?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我们可以把苏共称之为上,我们老大哥长期以来就是搞计划经济,他们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很重要的特征,但是邓小平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当然邓小平提市场经济也是一步一步更加明确,最早提这个问题,也是带着问题提出来的。

  主持人马骧:他也在摸索和探索的过程中。

  严书翰:他在接见美国大百科副主编的时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存在资本社会,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没讲,后来他一步一步清楚,到了1992年南方谈话,他提出了很著名的公式,两个不等,从提出问题变成两个不等于公式,这也是一个过程,典型说明了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网友:我很关注邓小平同志的各个方面,也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和报道,对这个人以及对中国的发展很感兴趣,我看到相关的报道说,小平同志在晚年的时候,对于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非常关注,两位如何理解小平同志的这种关注?

  严书翰:我非常详细地看了邓小平年谱,特别看了邓小平退下来后的言论。邓小平退下来以后更加超脱,也就是说,他从旁观者看问题可能更清楚,但是邓小平在晚年观察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时候,他既有自己当初领导改革开放的体会,同时又有旁观的清楚。所以他往年提出这样的观点,跟他弟弟谈话时说,他说看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点没有比发展时少,这个话是很辩证的,当然我们要全面的理解,邓小平看到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确实成绩很大,但是问题也出来了。比如当初,你在1978年之前,在平均主义情况下不存在贫富差距很大,不存在着地区差距很大,经过十几年之后,贫富差距,地区不平衡就越来越明显了,所以他提出的问题要关注,我们不能以此得出一个结论,好像为了消除贫富差距,为了消除地区的不平衡,我们就不敢发展了,相反,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讲,就是要在发展当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邓小平往年很敏锐地看到发展中新的问题,尤其在收入分配方面出现差距大,提出引起我们执政党的警惕,但是今天我们根据邓小平的前后思想,可以看出,邓小平还是主张要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也就解决改革开放中的问题,发展是个硬道理,确实今天仍然可以讲,我说称之为颠覆不破的真理。

  主持人马骧:秦教授怎么看?

  秦刚:我补充一下,在发展的初期,很多问题不是个问题,那时候人们要求比较单一,就是解决温饱,大家吃饱了,有工作,等发展以后,一些问题就产生了,比如刚才说到的收入差距拉大问题,这叫发展中的问题,那怎么去解决?不能往回走,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一开始不存在这种问题,这个问题要解决好,不解决会可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所以邓小平关注了这个问题,除了这个问题邓小平关注了很多,精神文明建设问题,道德信仰问题,腐败现象的蔓延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都要通过发展通过制度的建设,通过整个社会方方面面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去解决,其实都是要在发展中解决。

  网友:两位教授都谈到了收入分配的问题,包括小平同志在晚年的时候也关注这个问题,你们如何理解小平提出的先富和后富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秦刚:这个先富和后富,我是这么理解的。回头想想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那时经济文化落后,经济落后到什么程度?就是社会财富有限,那么社会主义要实现大家的公平、平等,要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财富有限的情况下,怎么分配?那时候没办法,大家平均,导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那个时候回头想想,长期下去把贫困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能持久吗?肯定不行,虽然那时候心情上很平和,但是平和的一起受穷。尽管现在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好像是有差距了,但那时候其实没有差距,没有解决温饱,怎么办呢?如果长期下去不行,邓小平有他的一种大智慧,或者说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寻找一个办法,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整个社会发展,带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富裕,只能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富裕,让大家齐步走没办法了,这时候让一部分人先富,带动一部分人一起富裕,这是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措施,新的办法,现在难免造成刚才谈到的问题。既然一部分先富,肯定收入差距拉开了,拉开不怕没有差距社会没有活力,但是不能拉大,再拉大,就跟我们追求的理想,跟我们的目标已经就脱节了,现在面对差距拉大,我们党中央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现在老百姓和所有社会学家都关心的问题,随着这个问题解决,社会发展就会进入一种常态。

  但是有差距就不能扩大,不可能没有差距,再保持一个时代的程度上,我是这么理解的。

  严书翰:我再补充一下,邓小平提出先富与后富思想,完全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提出一个大的战略思想,不是一般政策问题,今天我们仍然还要遵循邓小平先富和后富的关系,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是什么国情,人口多底薄,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1978年我们百废待兴,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因素,只能采取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是个大战略。我记得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到,先富起来是一个大战略,什么时候考虑先富帮助后富,20世纪末,后来党中央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思想来执行,所以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我们加大了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同时又提出了要振兴东三省老工业根据地,同时提出了

中部崛起等等,都是在邓小平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大战略思想背景下,我们到了一定阶段后,在区域发展问题上,做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协调发展不等于同步发展,今天东中西部和东三省仍然是处在不同的水平线上,我们只能替它协调发展,要是同步发展齐步走的话,那肯定要走回头路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