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8日10:44 央视360度
【导语】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李振声院士在小麦育种领域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及成果,以及他在我国粮食发 展战略上作出的重要贡献,使他当之无愧的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正文】 今年76岁的李振声院士和小麦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 【同期】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 在做小麦的超高产,我们现在比较稳妥的能够达到600斤,下一个目标就是650斤,700斤,还是常规技术和 分子生物学的技术相结合。 【正文】 结缘小麦,是因为五十年前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当时我国小麦单产很低,有小麦癌症之称的条锈病是一种传染性极 强的病害,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一旦染病,就会减产30%到50%甚至绝收。 李振声发现,传统的近亲杂交选育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条锈病,而一种野生的长穗偃麦草具有非常好的抗病性。 【同期】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 018带子004705因此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把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 【正文】 好比为小麦找一个牧草丈夫,因为是远亲,就像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没有生育能力,让小麦的后代获得草的抗病基 因,难度非常大。整整用了20年的时间,他和他的同事们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疯狂分离的难题,最终培育出了持久抗 病而且高产优质的小偃系列品种。 【同期】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 018带子011318总共加起来小偃系统产生的品种大概有70多个品种,这些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大概在3亿亩 以上,增产小麦超过了150亿斤。 【正文】 李振声还在世界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使小麦育种速度提高了数倍;他选育的能够利用土壤营养元素的优质 小麦小偃54,大大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并由此引发了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变革;他提出的黄淮海中低产田治理的建议,最终成 形为“农业黄淮海战役”,为我国粮食生产走出徘徊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期】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院士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几十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这个荣誉是集体的荣誉,我一定和大家一起团结一致,继续对我国农 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