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股市繁荣之后的崩溃可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15:46 新世纪周刊
虽然无法预知未来股市再次下跌的确切时间,但是却可以从过去股价下跌的教训中未雨绸缪 -本刊记者/郭涛涛 上证指数2月27日暴跌268.81点之后,中国股市在29日重新恢复上涨势头。与以往不同,虽然27日暴跌创造了中国股市10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然而,熊市并没有到来。此前,经历过6次熊、牛交替的中国股市每次暴跌之后,便注定要在冷清中等待数年,方才可恢复元气。然而,这次股指在暴跌之后又重新上升了。 经多方证实,此次暴跌与人们猜测的种种并无关系,被称为“黑色星期二”的股市暴跌属正常的市场反应。只是在市场波动面前,人们没有从容应对。暴跌之前,是中国股市2006年以来持续半年的疯涨,随着股价和股指的不断攀升,人们的风险预期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在当天几家基金公司首先抛出大量股票之后,抛售风暴尾随而来。 尽管如此,股指恢复正常之后并不应乐观。作为高度市场化,高风险的股票市场,在中国尚未完成它的市场化进程。此次股指回复只能说明中国股市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而股价的进一步走高,却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波动幅度从此增大了。虽然无法预知未来股市再次下跌的确切时间,但是却可以从以往股价下跌的教训中未雨绸缪。 “陷阱”和“馅饼” 最近的大跌让股民们普遍捏了一把汗,甚至当中包括炒股10年以上的老股民。大跌当日,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跌幅,甚至在谣言辟除后的几天中。也只能怪这场正常的市场波动来得太突然,因为这是十几年中国股市中第一次遇到如此正常的情形,人们的反应似乎就在表示,在中国就不应该有这样正常的情形。 另据《新世纪》周刊了解,“黑色星期二”当天,在多数股民正准备抛售手中已经开始下跌的股票的同时,股市中也不乏有正在考虑如何在较低仓位买进股票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所购进的下跌股票在此后的几天内即获得了较满意的回报。也有股民提前意识到了风险,而选择了将股票和基金分散投资的策略,也规避了一定程度的风险。 “陷阱”和“馅饼”在暴跌后一念之差中显露了出来。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如果选择撤出,也即意味着失去了馅饼的机会;而选择了低价买入,又有进入陷阱的可能。最后,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留给投机者的“馅饼”。值得强调的是,此次下跌使得投行和企业也甚感不安,而在以往,这些投行或许正是股价下跌的幕后策划者。 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也促使着股民在市场中的成熟。据美国华尔街资深投行研究专家斯蒂芬·韦恩斯研究,在股市下跌之后,判断股市是暴跌或者是股灾并非无迹可寻。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在每次暴跌之后的股价波动,也往往意味着股票的盈利空间在增大。这个时候,投资者自身修养的加强就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中国股市并非因为此次股跌属于正常下跌,一夜之间就进入了完全市场化阶段。中国股市公认的现实仍是,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深入股市改革的进行,中国金融机构仍然为行政权力机关,股市的市场化功能仍旁缩一角。这为股市的未来不确定的预期增加了危险成分。而在此之前,股灾发生的根本原因皆因此而起。 草莽股市 纵观中国股市17年,中国股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12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 1997年7月2日国务院决定将上交所和深交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由于股票市场发展初期监管上的漏洞,以及地方政府纵容股市投机行为,股灾中的草莽成分更为浓烈一些。 刚刚成立的中国股市,当年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仅有8家,股票交易额仅有3.22亿元。而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于1991年7月3日成立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尚归地方政府管理。而股票在1991年民众的眼里,也被认为只要能购买就一定能赚钱的东西。在这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1992年8月10日。中国股市历史上第一次“股灾”发生了。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宣布发售500万张抽签表,通过抽签来决定当年预发行5亿股公众股的去向。消息发布之后,在各个售表机构排满了长队。8月9日晚上,500万张抽签表售完。而未获得抽签表的人群认为抽签不公正和有腐败行为存在而涌向深圳市政府。当晚午夜,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双方持续混战了4个小时。这就是当年惊动全国的“8. 10事件”。 事后调查得知,至少有10万张以上的抽签表被内部购买,涉及金融系统内部人员4000多人。这场股灾导致深圳股市此后4年内雄风不再,也促成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于1992年10月26日诞生,以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8 .10事件”也波及到了上海股市,中国第一个熊市也因此诞生。 3年之后,在上海股市发生了“327国债期货事件”。327是1995年6月到期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代号。这批国债到期之前,万国证券总公司试图做空这期国债失败,1995年2月23日下午收市前8分钟,万国证券违规抛出 700余万元价值1,400亿元的327国债单子,导致当天327国债成交金额占期市成交额80%。上交所发出紧急通知,取消了最后的交易。而在此后的10年中再也没有见到国债期货交易的踪影。 庄家作乱 草莽时代,股灾发生得也最为频繁,1990-1997年间,中国股市就经历了5次牛市、4次熊市。 而在第二阶段庄家作乱时期,虽然只发生了1次牛市、2次熊市,然而,熊、牛两市的时间间隔明显拉长了。庄家作乱时期截至到2004年2月1日国务院签发《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它又俗称“国九条”,试图从整体上来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 “327事件”再次暴露出在地方政府主导下股市系统性的混乱,1996年年初,深沪两市又迎来了第五轮牛市,最高股指曾达1510点。与此同时,两地政府也将股指和金融中心挂钩,并纵容机构违规,一路推高股价。而夹在中间的中央政府出于对金融风险的担忧,再三发出警告,这样的情况下,1997年7月2日,中国证监会统管了沪、深两市。 移交中国证监会统管的沪、深两市,1997年之后来自于中央对股市的干预增强了。1998年12月29日酝酿 6年的《证券法》通过人大审批。由一系列政策对股市的整顿之后,1999年5月18日至2001年6月14日的牛市来临了,当时上证指数最高达2245点。然而,相比于此前的草莽时代,曾经的小庄已然成为大庄,并在之后的股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质上为高度市场化的股市在这一阶段中,来自于行政权力的干预增强了。而这种行政干预凌驾于市场之上的体制,为庄家在股市中利用法律和监管的漏洞肆意炒高股价提供了机会,来自于民众对股市的监督依然缺失。这时才有“银广厦陷阱 ”、“庄家吕梁”、“蓝田神话”、“德隆系”等一系列庄家肆意炒高股价事件发生。 比如2001年8月由《财经》杂志爆出的“银广厦陷阱”,事实证明银广厦在过去2年股价暴涨背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此后不久,银广厦股票从每股30多元跌至4元左右,并以连续15个跌停创中国股市之最。而从2001年 6月14日开始,中国股市已经进入后一个熊市。在这个长达4年的熊市中,庄家作乱原形陆续被揭发而毕露。 新炒股时代 国务院签发“国九条”之后,距离中国股市第三阶段的真正来临还有一段日子。第三阶段被称为“新时代”在于股权分置问题被摆上了台面。股权分置是最有中国特色的股市特点。简单来说,股权分置是指国企股份制改造产生的国有股事实上处于暂不上市流通的状态,而这一问题至今尚在解决中。 股权分置的产生是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造成的,在这个时候,市场各方逐渐认识到,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且,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其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也因此, “国九条”提出了“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然而,“国九条”引发中国股市2004年春天短暂的反弹,又在对2004年初针对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之后,反弹仓促结束。直至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要从根子上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在面对千差万别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时,证监会发现无法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最终证监会把股权分置这个难题推向市场来解决。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穿千点,最低达998点,这是这个熊市遗留下来的最低点数。而此时,第一批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展开。股权分置改革的好处就在于,没有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差别,股民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力量增加了,中小股东通过表决权的行使第一次有了主人翁的感觉。 虽然股权分置还未彻底完成,但是第7个牛市就在上证指数跌破998点之后来临了。2006年中国股市再次繁荣起来,2007年1月24日,上证指数达到历史最高2994点。而本刊截稿的2月4日,上证指数重新回复至2831点。或许在中国股市的第三个阶段上证指数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也只有真正的大事件才能引起真正的股市崩溃。纵观中国股市的三个阶段,每次熊市来临都由于在行政力量干预下、未完成市场化的股市庄家作乱,并导致股民对股市信心大减而造成。幸好,“黑色星期二”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条件,但当上证指数冲破3000点、4000点之后呢?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