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马加:青海要让农牧民享受教育改革成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17:42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马骧:这一方面是现实情况,一方面也算对我们青年人才提出的希望。刚才有位朋友谈到的西宁,您觉得西宁的生活环境对于青年人才,诱惑力大不大?

  吉狄马加:和很多东部或者是中部大城市比,应该说,西宁无论在城市规模上,还是在经济规模上,包括在软件上,都是有一定的差距,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我觉得要强调的是,青海有72万平方公里,省区面积排在全国第四,很多地方还比较贫困,那么西宁相对于其他落后地区而言,可以说人口最集中,经济最活跃,整个青海省条件最好的地方。但是我想如果一个青年人要到青海发展,你仅仅选择西宁,我觉得眼光还是有局限的。

  我接触过很多志愿者,他们有的人到可可西里去,参加野生动物的保护,而这些人是没有丝毫报酬的。我所了解的情况是,每次报名的人数很多,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不可能安排这么多志愿者,只能分期分批的安排他们到那个地方工作。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西宁是否具备一些青年人工作的条件,这个条件跟过去比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大家知道,我们倡导青藏高原的精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怎么能具备一种忍耐性,怎么能在艰苦的环境里真正做一点事。所以我希望年轻人有这种想法,到自己的家乡或者是到青海这样的地方去发展。我认为除了西宁,青海更广阔的地方还值得去,大家可以做出很多合理的选择。

  主持人马骧:好,这是关于人才的引进问题。现在我们的网友非常踊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一个是关于教育的。

  网友:我是乐都的老师,原来在我们这个地方,好的中学里面80%都是重点教师或者优秀教师,但是教育体制改革之后,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跑到西宁去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吉狄马加: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改革本身就面临着一种悖论。就像现在,不光是乐都的好教师往西宁跑,西宁很多教师去了深圳,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上海,有的甚至还去过美国,这基本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怎么能在发展我们基础教育的时候,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在民族地区,对基础教育有更大的投入,使一些教师安心在那个地方教学。

  还有就是使教师队伍能得到不断地充电,给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这些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能真正学有所成。这个当然有一个过程。

  主持人马骧:说到教育问题,现在全国各地到青海支援教育的志愿者多不多?青海的教师队伍状况怎么样?

  吉狄马加:近十几年,青海的教育发展还是很快的,但现在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些边远的农牧区,很多教师都是代课老师,而且是一些中青年代课老师。由于整个教育体制改革问题正在深化,有的涉及到编制问题。一些很边远很艰苦的地区,能不能把有学历、有教学水平的老师留下来,这是问题。

  还有就是代课老师中间也有一部分人是很有水平的,但是能不能使他们变成正式的教师,我觉得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工作还要继续去做。

  那么现在不是说没有老师,关键是边远地区有这么一份工作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有这个教学的水平。而同样的,教育部门能不能很快地提高这些老师的教学水平。我觉得这个是和很多中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情况完全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想青海省的教育改革,要针对青海省的实际,因为这种教育改革最终的是让普通农牧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再教育方面的成果,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

  主持人马骧:在两会期间,您所关注的问题跟教育有关吗?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

  吉狄马加:我这次特别关注的是生态补偿机制问题。大家知道,青海在国家的整个经济格局里是一个不大的省,人口只有540万,但是青海的面积非常大,大家熟悉的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在青海,大家熟悉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也在青海,可以说青海是中华的水塔,这个称谓一点不过分,所以湿地保护,江河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不光对中国,乃至于对世界都非常关键。

  青海过去发展工业时,非常注意的是环保,而现在上新项目时,我们顾忌的还是环保问题,不要给环境增加更大的压力,因为我们承担的环境任务不是青海540万人的环保,我们承担着中国的环保,甚至整个世界的环保,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高耗能的东西不断被压缩。虽然有些传统工业很长时间都是青海经济支柱,但是从长远发展来说,它会给环境带来更大压力。

  在这方面,国家应该说很重视,包括三江源的保护,国家投入70几个亿,这个应该说是一个很大一项投入了,但是,我认为在青海发展过程中,今后国家应该有一种补偿机制,这个补偿机制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生态补偿机制对今后青海更好地承担起保护生态的任务,保护河流源头的任务都非常重要。

  所以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我不光是站在青海的角度说话,还要站在整个国家,甚至站在世界未来的发展角度来说,所以我认为建立国家对生态的补偿机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这也是落实

科学发展观。我们国家的整个经济布局,我觉得应该全国一盘棋,有的地方确实不能上大的工业项目,可以搞其他的,但是因为这个地方又要发展,要带动它的经济,所以这个发展需要国家很好的协调。特别是西部省区,特别是青海省这样的省区应该有更大的经济补偿,这样使我们整个生态能得到很好保护,使国家在整个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主持人马骧:这样的良性循环,您觉得在现实中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建立起来?

  吉狄马加:我觉得首先在意识上应该有这个认识,现在这些工作已经在做了,比如说国家对三江源的保护投了70几个亿,但是从整体国家经济布局来说,应该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什么地方搞制造业,什么地方搞电子业,什么地方搞生物,怎么摆放应该是一盘棋。不要到了最后,国家花很多的钱补救这些生态上的损失,而那个时候花的钱要比现在多得多,甚至还有一些灾难性的后果都是很难设想的。

  主持人马骧: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重要,接下来又是一个网友的问题。

  网友:现在我们在生态保护上的投入,无论是国家的,还是省里的,还是地方的,有多少是在补救,有多少是在预防?是哪头大?

  吉狄马加:我想青海应该说是在预防,更多的是在预防。

  主持人马骧:是在提前保护。

  吉狄马加:全国个别的地区,可能倒过来,但在青海,我们更多的是预防,因为青海面积辽阔,地理差异非常大,海拔从2000多米到六七千米,既有河谷,也有戈壁,既有草原,也有高山,也有湿地,也有青海湖这样的湖泊,所以青海需要的更多是预防。青海如果在环保上出大问题了,那不光对于青海,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灾难性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很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使我们的生态提前得到最好的保护。

  我想这个不光是对于中国,对于我们人类未来,既是青海人的贡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贡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