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19:42 新浪嘉宾访谈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岩松看日本》主创人员刘爱民(左)、任涛(右)、赵海燕做客嘉宾聊天室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岩松看日本》制作人刘爱民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岩松看日本》策划赵海燕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岩松看日本》策划任涛

聊天视频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日本银行为老年客户提供老花镜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日本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非常强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日本人历史观多元化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安倍夫人称自己有中国文化基因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日本社会对中国非常关注 岩松看日本:日本经济界高度期待温总理访日 日本媒体关注中国两会

  4月11日,温家宝总理将访问日本,从而开启中日两国新一轮的交流与合作。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启动大型电视采访活动《岩松看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权威人士、相关话题进行了专题采访。2007年3月29日15时,《岩松看日本》主创人员刘爱民、任涛、赵海燕做客嘉宾聊天室,就节目组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感等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以下为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您关注新浪嘉宾聊天室。温总理在4月11日即将访日,此前

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岩松看日本》大型节目,现在节目组的主创人员已经从日本回来。今天邀请到他们来新浪做客,介绍在日本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先个各位网友介绍嘉宾,《东方时空》制片人、《岩松看日本》节目制作人刘爱民;《东方时空》编导赵海燕,负责《岩松看日本》专题工作;还有一位是《东方时空》栏目主编任涛,《岩松看日本》节目策划人。

  主持人:这次行程从3月5日出发,到26日才回来,先请你们梳理一下这次采访所获得的对日本的总体印象。

  刘爱民:这次去日本前后加起来20天,去了8个人。在回国前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日本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园叫“上野公园”,上野的樱花开了,我们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樱花,当时觉得这种情形非常壮观和美丽。樱花在日本叫七日樱花,开花期只有7天,所以樱花短暂的美丽使人们非常迷恋。

  这次我们在日本也是非常短暂,只有20天,但是我们制作了11个人物专访,10个新闻专题,还做了7天的新闻连线,加起来节目播出时长550多分钟。这么短时间内做这么多节目,采访那么多人,那么多事件,这是一个信息大量汇聚的过程,有很多印象,但是这些印象我们自己觉得还需要经过精加工,才会变得更富有条理。

  这次我们去各自有很多印象很深刻的事情,对我来说有来自生活方面的深刻印象,有来自于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的深刻印象。到日本第一天就遇到现在印象还很深的事情,因为我们带的是旅行支票,到日本换成现金才能使用,要到日本三家银行才能把支票换成日元。每到一家银行,发现每个银行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盒子里又放着几个小盒子,我在想这个盒子里放着什么东西,而且盒子上还标着40、50、60、70这样的数字,我不好意思打开它。第一家银行是这样,第二家银行也是这样,第三家也是一样,最后我好奇打开来看原来是老花镜,各种度数的老花镜提供给顾客使用。当时我心里一动,这种细节是很让人难忘的。

  后来随着在日本采访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很多这样类似让我心里一动的细节,比如在日本,要去买东西,只要两个人以上绝对大家都会在规规矩矩排队,不会有人认为占了便宜一样往前挤,永远不会两个人并排在电梯上。我们采访政要和普通百姓,只要约好时间不会有人迟到。这种细节很小,但是你发现这些细节汇总起来是需要你思考的东西,是什么东西?是国民素质还是文明的一种积累?这种东西看多了之后非常让人难忘。这是来自生活方面的感受。

  赵海燕:给我的感受,日本首先是一个很细致的国家,日本人生活得也很细致,给我感觉最深的是“垃圾回收”那期节目。我们当时是去一家普通的日本居民家里看垃圾到底怎么进行分类。

  我们去之前,他们已经等好了,家里四个塑料袋,里面分门别类放着塑料瓶、罐头、报纸、旧衣服,分门别类摆好的塑料袋。我们注意到一些细节,第一,瓶子是洗干净的。第二,瓶子和瓶盖是分开放的,很细。日本人这些事情做得很细,我们跟着他们把要处理的垃圾送到社区里一个专门摆放垃圾的地方,等待垃圾车来收。9点到10点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来了将近10辆车分门别类地收垃圾。这个过程中我们摄像机拍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画面,一个长焦调,一个人推着车匆匆忙忙从一个窄小的马路上走过来,他先是看垃圾收集的点,看了半天,然后拎着两袋垃圾在分好的垃圾堆里开始找,找了大概有30秒左右,没有把自己袋里的垃圾放进去,一直低头在琢磨。后来我实在忍不住,就上前问他:“你是来扔垃圾的吗?为什么拿着垃圾不扔、不倒?”他特别不好意思,说:“我起晚了,我这里头放的瓶子的那个垃圾已经被垃圾车收走了,所以我没找到,看来我今天没办法把垃圾扔出去了。”我说那怎么办呢?因为他们一般收垃圾是一个星期收一次,这是短的,长的是两个星期一次,如果他把垃圾带回家,意味着要在家里放一个星期的垃圾。怎么办呢?他说:“我恐怕要跟旁边的社区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可能把我的垃圾先放到他们那儿,跟他们一起收走。”他说不过我更多可能是把垃圾放回家里。真的吗?我们再跟着他,最后他依旧提着两个袋沿原路回去了。所以日本在这方面做得很细。

  主持人:两位刚才的描述,让我感觉到日本人的国民素质还是比较高,而且比较注意细节。任涛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日本呢?

  任涛:刚才爱民和海燕都从细节的方面来讲了日本,其实我印象比较深的也是特别多的细节。

  我总体感觉几个方面,第一,日本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或者是学习的,比如刚才讲的细节的东西,包括今天要播出的一期节目是关于日本的环保,到明天还有一期节目是关于日本人的防灾意识。这些都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我今天来之前赶上堵车,海燕在路上说了一句话,回到北京之后不敢开车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们在日本呆了20天,看到了日本交通状况,东京车也很多,也有交通拥堵,但是东京的交通是有序的。在那个期间,我们很少看到日本的司机加塞,基本上很少有变线,都是沿着一条线在走,除非是要出去;也很少听到喇叭声催促,我在那20天听到的喇叭声不超过5次,而且很短,就一下,不会像我们按很长时间的喇叭催别人。在国内,有行人挡道司机爱按喇叭。在日本这肯定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会礼让行人走,如果是红灯,行人肯定是不走的,车可以很快过去,但即使是红灯,行人要过去,车也是不走的。非常自觉的一种状况,这是非常细节的东西,它的交通意识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有些东西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说到历史观问题,比如我们也看到靖国神社陈列的那些东西,宣扬的历史观,否定

二战的侵略,包括我们在靖国神社门口看到右翼的宣传车,也看到右翼分子拿着各种各样的宣传单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等等,这当然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更值得警惕的是,有很多年轻人去看靖国神社,这恐怕也是我们值得警惕的一个方面。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我们也不应该忽略的东西,我们除了看到右翼之外,也看到对中国非常友好的人士。包括我们这次去,正好赶上新泻劳工案的宣判,有很多日本人声援中国的劳工、原告,而且坚持了十几年做这个事情,有30多个市民专门包车从新泻到东京高等法院声援中国的原告。日本也有对中国非常友好的人士,是不能忽略的。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