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斯蒂格利茨:中国无需再摸着石头过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12:27 南都周刊

  市场经济有许多模式,比如日本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北欧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中国现在已认识到,其选择的模式是可以不同的。

  斯蒂格利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世界银行资深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市场经济有许多模式,比如日本模式、 欧洲大陆模式、北欧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中国现在已认识到,其选择的模式是可以不同的。

  “细水长流”的经济模式行不通

  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运用策略和实施政策的适应性。旧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来,世界在变,中国国情也在变。中国要继续维持其经济的增长,创造一个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并与其国情和价值取向相适应,需要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去年,中国公布了“十一五”规划。规划已经反映了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今天我试图给这种新模型提供一种经济学解释基础,向大家介绍这个新模式的组成部分和其运作,并提出一些建议。

  新模式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对不平等越来越多的担忧,这种不平等包括农村内部、农村与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之间的不平等;对环境压力越来越多的担心;对创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济从以出口为导向转向出口与国内消费相结合。

  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重要的是目标要清晰明确,这个目标不仅是GDP的增长,还要持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这种提高应该是环境上可持续,在社会方面也要可持续,就是要缩小收入差距。

  中国当前进行的

和谐社会建设,正在强调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平衡。人们曾认为,如果整个经济提高,所有的人都会受益,但实际上受益是不平等的,这种“细水长流”的经济模式,是行不通的。国家必须采取更好的促进增长的模式。许多国家经验表明,即使经济高增长,也不能保障就业的增长,因为生产率的增长会超过需求的增长。结果是,这种增长模式对富国有利,而不利于穷国的经济发展。另一个事实是,中国的发展趋向对环境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已进入了这样一个增长阶段,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比如房产建设、公路建设等都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持续压力。中国不能照搬或模仿工业国家的生活方式。再一个事实是,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很难持续下去,因为市场会饱和,且这种出口增长模式也面临西方国家政治上的压力。

  为什么要转变出口导向战略

  这些事实要求中国寻找新的发展策略。为什么出口能够导致增长,而现在需要改变?首先,出口为技术提高打下基础。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区别不仅在于资源,还在于知识和创新。出口会使人找到缩短这种差异的方法,包括提高教育水平、增进技术投资。而且知识的传播通过工业部门传播会比较快,许多工业技术是从西方国家传播过来的。同时,出口工业还帮助中国采纳了西方标准和创造自己的标准。另外,出口能够增强竞争,竞争的加强又会促进效率的提高。

  另一个原因比较难解释,但简单的说,就是增长能力超出了国内消费的能力。通过出口就不用担心国内的需求不足。国内消费能力提高需要金融体系来提供贷款,贷款是容易的,问题是如何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很难分辨谁有能力偿还,谁不能。今天,中国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出口仍然很重要,但更宽泛的金融体制正在建立,这种体制能够提供更多的消费基础。中国在技术发展上已取得长足进步。中西方的技术差别仍然存在但已缩小。中国已经学会了如何学习,并创造了自己的创新机制。这种创新体制正是“十一五”规划的强调重点之一,中国已显示了能够创造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现在需要制定有力的竞争法,防止一些人获得垄断和寡头地位。

  为什么出口导向战略必须要转变?旧战略就像一个卖主借贷,中国把钱借给工业国,以让后者来买自己国家生产的商品。问题在于,既然中国国内有这么多需求,为什么还要借钱给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让他们的消费提高到他们本不应该享有的水平上呢?所以,中国要推进内部的消费和投资。如果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了,对出口的依赖也会降低,那么该如何提倡消费呢?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