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台湾间谍的悲剧人生:出狱后谁来养我(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08:54 南都周刊
6名被宽大释放的台湾间谍1976年1月30日乘飞机离开北京。 1987年国安部门缴获的台湾间谍在大陆进行恐怖活动的部分罪证,包括发报机2部、手枪4支、子弹100余发,以及其它特务器材、指令、经费等。 女儿至今音讯全无,姜建国也知道,再见她一面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记者-石磊 香港报道 记者-吴峻松 石磊 摄影、插图-何卓英 编辑 王海燕 美编 何卓英 金钱、美色、窃取情报、暗杀、背叛……这些元素,是构成007系列电影的素材。 而现实中的007,并不都是那么惊心动魄、风光耀眼。一群贫病交加的香港老人,曾经缄默了很久,在人生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却站了出来自暴身份:我们曾经是台湾间谍! 在台湾的情报人员名单中,这些老人的名字恐怕根本不会被提起,他们是历史当中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这特殊的一笔,却改写了他们的整个人生。 事儿搞大了 2007年3月30日晚上8点,刚成立三个月的香港民间组织“海峡两岸受难者协会”会长姜建国住在台湾朋友家里,却开始做起了辞去会长职务的打算。 来台湾21天,其实这一天他最高兴——下午台湾军情局的梁参谋打电话来,说长官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如何处理姜建国等一批情报人员的补偿问题,让他先不要回香港,等着军情局答复。 这天中午,姜才首次和台湾前“立委”冯沪祥见上面,冯担任“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秘书长,由他出面与军情局沟通召开质询会,解释对这批老特工的处理。下午,冯沪祥还拜见了李敖,向他介绍了这批老特工的情况。作为台湾现任无党籍“立委”以及知名作家、学者,李敖的掺和,无疑将给台湾军情局更大压力。 1987年,香港商人姜建国作为台湾特务被大陆国安逮捕,在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近15年,出狱后回到香港,失去了工作,失去的名声,贫病交加,妻离子散。今年初,他联合同样遭遇的香港狱友,共同向曾经利用了他们后来又抛弃了他们的台湾军情局进行索赔。索赔清单上列明:要求补偿15年服刑期间的工资1000多万元台币,要求补发出狱至今的工资1200多万,要求发放台湾身份证…… 他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索赔,但他曾经为“台湾间谍”这一身份付出的巨大的人生代价,他希望台湾方面至少有个表示。 姜的算盘这么打:如果台湾军情局同意补偿他们一批8位香港籍的间谍,这笔钱一半将给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作为经费,两成将捐给刚由他牵头成立三个月的“海峡两岸受难者协会”。同时,他还想说服比自己年轻12岁的陈景圣接会长的职,把为相同命运的人讨回应得利益的工作继续下去。 于是,他选择在长久的缄默之后站出来,公开他曾经的间谍身份。 一件让姜建国有些费神的事是,到底给台湾的报纸《联合报》还是给香港的凤凰卫视做独家报道?这两家媒体都提了一样的要求。而姜建国更期盼的是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的采访,“这个事情现在搞大了。”他兴奋地说。 事情确实搞大了。2001年从上海的提篮桥监狱回到香港的姜建国,已经到台湾军情局做过三四次“客”,每次都被敷衍地打发,最后拿着1000至3000元美金回家。 这次不一样,他感受到了除媒体以外的关注,台湾军情局的人两次拜访他,梁参谋还对他说:“你来可是大事情啊!” 联合索赔 在“海峡两岸受难者协会”担任秘书长一职的陈景圣早就意识到了个人的力量有限。去年,他只身去台湾,尽管带去了香港议员写给当时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推荐信,最后也没见上公务繁忙的马主席。 住香港政府的公屋,拿香港政府的救济,过的是入不敷出的生活,“我们不应该由香港政府来养,养我们的应该是台湾军情局。”姜建国愤愤不平地说。 相关背景 台谍见证两岸关系 处于敌对状态时期的海峡两岸,曾经是世界上最活跃、最危险的情报战场之一。潜入大陆的台湾间谍,一般由台湾“国防部军事情报局”(简称“军情局”)负责派遣,其前身是国民党“军统局”。1985年,“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合并,成为“军事情报局”。其总部在台北阳明山下的芝山,设有情报学校训练间谍,军方内部称该处为山竹营区。 据了解,台湾“军情局”通常收买小本经营或生意上有困难的台商做间谍,如此做法容易一拍即合,某些生意面临失败的台商,为使生意起死回生,往往铤而走险当间谍。这些去当间谍的台商,通常受训10天就会被安排工作。 台湾间谍的任务包括搜集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情报,以军事最重要。台谍搜集大陆军情,主要针对三方面:所谓瞄准台湾目标的导弹类型和数目、解放军最新动态、大陆军事防线之死穴等。 据台湾军情部门的透露,在过去五六十年间,台湾总共有三千多名间谍“殉职”。而事实并非如此。台湾情报部门一直是把情报员宁死不被俘当作必须执行的信条,许多到大陆从事活动的间谍人员,只要是一失踪,或者是被俘,很快就被台湾当局宣布为“死亡”。如果有一天,这些“起死回生”的人重新在社会出现,他们也不会被台湾军情部门继续录用。 (综合国际先驱导报报道) 台湾军情局只是应付他,承认了他情报人员的身份,但却说“既往不溯”,给了3000美元打发他回来。“一个人讲话没什么分量,他们也没压力。大家抱成团,集体的力量,台湾才会正视你,把你当一回事。” 住香港政府的公屋,拿香港政府的救济,过的是省吃俭用入不敷出的生活,“我们不应该由香港政府来养,养我们的应该是台湾军情局。”姜建国愤愤不平地说。然而,这都是为“党国”付出落得的下场,这些神情落寞的老人们,在得知当时同在一个监狱服刑的台湾籍间谍在去年终获得补偿时,倍感振奋。所以他们决心联合起来,用余生向台湾当局讨回自己“应得的那份”。 在台湾籍狱友的指点下,姜建国找到了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寻求帮助。协会秘书长冯沪祥的秘书陈小姐向记者证实,他们正在跟进这单案子。她觉得棘手的问题在于姜等人都不是台湾籍,而且,他们之前都或多或少地领取过补偿。因此,至于能否帮他们争取到利益,陈小姐审慎地说:“我们只能尽力通过‘立委’给军情局施压。” 这是历史悲剧 “这是一个历史悲剧。”中国社科院台湾问题研究专家王建明这样概括姜建国等一批台湾间谍的命运。 他说,1949年以后,国民党退守台湾,两岸之间随即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间谍暗战。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台湾的战略是保台澎金马,伺机反攻大陆,但到了70年代,两岸关系出现很大变化,中国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蒋经国上台之后,在军事政策上也进行了调整,变成了积极防御,独立互守。到蒋经国后期,香港开始成为台湾情报工作最重要的桥头堡。香港作为自由港,历来是国共两党情报站的重要基地,是台湾向大陆渗透的基地,当时大陆渐渐地开放,所以利用一些内地籍的香港人做情报工作,成为台湾编织巨大情报网的重要手段。 姜建国,陈景圣,他们只不过是这个巨大网络当中小小的一环,只是他们并没意识到,作为最外围的情报人员之一,他们是可随时被牺牲的,这种牺牲对于台湾情报工作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他们的一生,就这样无法挽回地改写了。 “这就是历史的悲剧。一个选择错误了,命运就无法改变。这种历史现在应该结束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还原历史的真相。”王建明说。 当时台湾给我的代号是5331,每周一到周六晚上八点到十点,电台就叫三遍:5331同志请注意,中央现在给你讲话,请记住,1034…… 如果没有别的安排,姜建国在大多数的日子里,都要从他在葵涌的公屋到附近的百佳超市,步行三十分钟,捡废纸皮去卖钱。 宣誓 姜建国出生于上海,父亲是旧上海的资本家,1949年抛下子女逃到了台湾。姜建国在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后,当了一名普通医生。1981年,他成为父亲的唯一遗产继承人,于是,姜建国马上携妻女来到香港,弃医从商,在“小甜甜”龚如心的公司里做到中层职位,拥有百万家产。 执行任务 姜建国回港后不久,就从“上锋”(上司)那里领到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并不简单,是让他携带大量的反共传单潜入大陆派发。 被捕 在坐船去大连的路上,发生了一件让姜建国觉得“很奇怪的事”,同去有三个人,但有一张票在另一个房间,他们房间已经有一个男乘客,正在床铺上看书,姜建国跟他商量想跟他换,被拒绝了,原因是“那里黑不溜秋的,看书都看不到”。后来姜建国想,这个人为什么不肯,“可能是跟踪监视我们。” “我一下愣掉了,我就跳起来,说后边呢,没有解送出境吗?”答案是没有。 暮年 走出他度过了13年零四个月的上海提篮桥监狱,姜建国急匆匆地赶回香港。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