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调研矿工安全:经济状况与安全感成正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1:38 法制周报-e法网
大学生调研矿工安全:经济状况与安全感成正比
2006年4月3日宁乡某煤矿,带着疲劳下班的煤矿工人乘猴子车上井

大学生调研矿工安全:经济状况与安全感成正比
2006年4月3日宁乡某煤矿井下700米,煤矿工人正在挖掘煤炭

大学生调研矿工安全:经济状况与安全感成正比
2006年4月3日宁乡某煤矿晚上7点,井下700米,煤矿工人趁挖煤休息时就地坐在煤炭上吃晚饭

大学生调研矿工安全:经济状况与安全感成正比
调查中遇到的最小的矿工才15岁小吴初中还没毕业就跟爸爸在这个矿干了一年了

  本报记者 蒋伟

  这是一个由十名湖南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团队,他们都是80后独生子女,家长给予他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他们却带着忧国忧民的责任感,选择了一次“集体冒险”。

  平均年龄21岁,这十名普通大学生的名字将被载入当代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史册!他们利用两年时间,冒着生命危险,行程3500公里走访了湖南浏阳、宁乡、澧县、郴州等地30多个中小型煤矿,对566名矿工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安全感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和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的重要批示。

  这两年时间里,他们挨过饿、受过苦,曾被矿主威胁、追赶甚至拘禁,矿井下的触目惊心、矿工家庭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困一次次让他们泪流满面,调查队中的四名女生称回到校园后,她们有恍若从地狱到天堂的感觉。

  从4月8日开始,本报记者走进这个学生团队,听他们讲述调查中的所见所闻,和他们一起深入了解当代矿工的生存状态和处境。

  现有煤矿的安全生产措施侧重于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而忽视了对矿工心理安全的研究。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的心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止人为的心理因素造成矿难事故的发生,你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将带给决策层更多启发。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给大学生调查组的回信

  报告引起安监总局重视

  2007年3月24日,一份由湖南师范大学曹渝、周舟等十名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湖南煤矿工人心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得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的重要批示:“这篇调查报告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报告已交由国家安监总局政法及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等部门阅研”。4月2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也对该报告作出了重要批示。

  2005年初,看到各大媒体关于矿难频发的报道,21岁的湖南师大学生曹渝心情十分沉重,他决定去了解矿工这个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在导师湖南师大社会学教授谢俊贵、心理学教授曹中平的建议下,曹渝和校友周舟将目光瞄准了“矿工的心理状态与安全”这一全新课题,其后调查队伍扩大到了10名。经过近两年的问卷调查和访问,他们完成了那份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了“矿难三级防控体系”的建议。

  “他们在卖命,也是在赌命”

  “有次一个矿主威胁我们 ‘不准拍,再拍就打死你们!’,在值班室被拘禁了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周舟才趁机搭上一名矿工的摩托车逃出矿区。”回忆起两年间的调查经历,作为发起人的曹渝坦言至今仍有些后怕。为了深入调查和采访,他们下井800米体验煤矿工人的生活,有次刘高连续忙了三个晚上没睡觉,曹渝因为经常请假还挂了两门功课。

  “对矿工来说,心理上对生命的麻木比矿难更可怕!”曹渝告诉记者,矿工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安全意识薄弱、人身缺乏保障、贫富差距悬殊、劳资矛盾突出、对生活无奈与无助,煤矿工人真实的生存状态震撼人心。一聊起矿工,曹渝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下一步将对农民工矿工的权益保护展开调研。

  十名调查队员都是80后独生子女。“井口到处是痰沫,宿舍恶臭得让人呕吐,回来几天都吃不下饭,”周舟是四名女队员之一,她说更让她痛心的是矿工的麻木,“他们在卖命,也是在赌命,老矿工吴伯伯亲口对我说,自己死了家属能获巨额赔偿,他感到很满足。” 每次从矿区回来,强烈的生活反差都会让周舟好几天睡不着觉,半夜里脑海里总会浮现矿工们黑黑的身影,常常抑制不住想哭的冲动……

  大学生调查组口述实录

  麻木比矿难更可怕

  对于曹渝、周舟等十名大学生来说,在那两年多的煤矿调查中看到的、听到的一切,给他们心灵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至今仍让他们记忆深刻。在这里,我们用口述实录的形式,把大学生所见的令人心酸的事实和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记录了下来,希望能提高中国矿工的心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矿难远离矿区,远离矿工。

  ★调查员口述:曹渝 (湖南师大文学院04级武警国防生)

  ★调查地点:常德澧县某煤矿

  劳资矛盾突出

  收入差距造成心理失衡

  他们三五成群地从井口上来,全都一副模样,光着膀子,浑身黑得发亮,只有雪白的眼仁和牙齿尚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

  2005年4月1日,通过爸爸找熟人联系,我和周舟带着150份心理问卷,第一次到澧县一家小煤窑调查。

  废弃的煤石堆积如山,周围的山被掏空了,没有植物,摇摇欲坠,空气中弥漫着黑尘。第一次来到矿区,我们恍如到了另一个星球。

  看着黝黑的矿工,我忍不住和周舟开了个玩笑:“他们敢不敢吃黑巧克力?”“肯定不敢嘛,不小心咬掉手指怎办?”

  矿区宿舍是一间3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面摆满了用砖头和木板搭起来的床,屋子里散发着浓重的汗臭味。趁矿工们换班休息的间隙,我们开始做调查。没想到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沟通困难,“艰涩难懂”的调查问卷对矿工来说如同天书。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汽车,也不能理解“紧张”的意思,我们只好用“拖拉机”代替“轿车”、“看电视”代替“看电影”、“发慌”解释“紧张”…… 一份问卷要花半个多小时。

  调查进展缓慢,我跟周舟商量决定,暂时放弃问卷调查,通过聊天拉家常的方式走进他们的生活。这招果然奏效,闭塞环境里的矿工们像是终于找到了倾诉对象。矿工小胡说,他们按照挖煤量计算收入,每车可提成15元,优质煤17元~25元。“每个月平均1000多元,好的时候有2000元。” 他愤愤地说,矿里的管理干部少说每个月三四千元,过节有补助,年底还有分红,平时有车接送。“煤矿的收入是我们直接创造的,凭什么我们天天下井的比不下井的少挣这么多?”

  严重的劳资冲突使得矿上很容易出现冲突事故。一名姓杨的矿长称,他最担心矿工想不通,过来拼命闹事。上个月,他刚买的

奥迪车就被人划了,“搞不好哪天车就被人砸了”。

  调查数据:煤矿内部收入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私有煤矿老板年收入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元,甚至更高;不少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月收入达到3000元~4000元;而一个承担生命风险的煤矿工人的月收入大多在1000元~2000元之间。

  家庭经济状况差的矿工安全感明显差于经济状况好的工人;经济状况与矿工的安全感成正比关系。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77,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