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雌雄比例严重失衡 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12:44 央视《360度》

  【导语】

  除了要对中华鲟进行放流,每年我国的科研人员还会从长江中捕捞雄性中华鲟采集精液,然后再对雌性中华鲟进行人 工授精,培育出中华鲟用于下次的放流。达到补充中华鲟种群的目的,但是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雄性中华鲟越来越难捕到了。

  【正文】

  经过一番调查,科研人员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目前中华鲟的雌雄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上世纪80年代 的1:1变成了现在的10:1。在对捕捉到的中华鲟进行一系列体检后,科研人员在它们体内发现了一种人工合成的麝香类 物质,并且中华鲟年纪越大体内积累的这种物质就越多。

  【同期】陈细华

  这种人工合成的麝香类物质实际上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质,它可能使雄性中华鲟转化为雌性中华鲟

  【正文】专家说,这种物质还造成了中华鲟雄鱼性腺发育退化。精子寿命原来是10分钟到30分钟,现在只有3到 5分钟,可受精时间也由原来的超过1分钟缩短为10多秒。

  【同期】陈细华

  这个人工合成的麝香类物质它是自然界不存在的,这就说明近年来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可供交配的雄性(中华 鲟)越来越少,给我们人工繁殖造成很被动的局面。

  【正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沿江城市500多个取水口都有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普遍检测出硝基有机 苯、酚类等有毒有害化合物,沿江污染带已达650公里。而这些,都是中华鲟从大海里沿长江洄游至葛洲坝2000多公里 行程中所必须冲破的重重“雷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