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交易所打响中国之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9:08 观察与思考

  4月25日,证监会公布《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管理办法将在5月10日 之后推出。这预示着各大海外证券交易所有望在内地落地生根!在海外证券交易所看来,中国证券市场就像一个正在逐步开发 的金矿,无数丰富的上市资源令人神往。征求意见稿的推出,让这些海外证券交易所终于有机会名正言顺开发这一金矿。

  -张 梦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实力的日益增强,众多海外证券交易所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2007年,伴随 着中国股市行情的火爆,海外证券交易所对中国上市资源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4月25日,证监会公布《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管理办法将在5月10日 之后推出。这预示着各大海外证券交易所有望在内地落地生根!

  在海外证券交易所看来,中国证券市场就像一个正在逐步开发的金矿,无数丰富的上市资源令人神往。征求意见稿的 推出,让这些海外证券交易所终于有机会名正言顺开发这一金矿。

  “中国元素”引起瞩目

  4月3日晚上9点30分,全球最大的电子股票交易市场—纳斯达克,将开市敲钟仪式搬到了中国。以此庆祝第40 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借此会见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代表,游说其赴纳斯达克上市。

  4月4日,纳斯达克在北京宣布,纳斯达克交易所将推出中国指数,即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在美国追踪中国上市公司 的表现。与此同时,纳斯达克也宣布正式任命徐光勋为其中国首席代表,接替已经离职的劳伦斯·潘,而这次人事变动被认为 是纳斯达克对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

  应该说,这是纳斯达克自去年“恶意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失手后,为圆其24小时不间断交易市场梦想所做的又一 次努力,也是自去年以来各大海外证券交易所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整合大战的续篇。换言之,各 大海外证券交易所很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谁掌握了“中国元素”,谁就赢得了较为美好的未来。

  在欧美各大证券交易所忙着争抢地盘之际,他们也明白,要想成为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场所,光靠欧美现有的交易 所是不行的,必须要在亚洲同步建立一个配套的交易所才行。况且,对一个全球性的交易所来说,仅仅有一流的电子交易技术 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要有良好的上市公司资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拓展中国优秀企业的上市资源。

  在全球市值最大的18家交易所中,亚洲地区就占到了8家,但在全球资本交易量中亚洲地区仅占一小部分。随着亚 洲的复兴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天地。

  据统计,2006年大中华地区首募发行的平均规模首次超过欧美,仅在香港主板市场进行的首募发行规模就超过了 纽约交易所。在香港规模最大的10次首募发行中,有8家企业来自于中国内地。就募集资金而言,香港已是全球第四,亚洲 第一,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被中国内地企业吸纳,香港交易所已经成为中国内地优秀公司上市融资的首选之地。

  而自2005年以来,随着股改的顺利推进,中国证券市场摆脱了长达5年的低迷状态,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中国证券市场恢复了新股发行和老股增发,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航母级”公司纷纷登陆上市。特别是伴随着“ A+H”的同步发行、同步上市,香港联交所与上海证交所实现了“双赢”的格局,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刮起了一股又一股的“ 中国旋风”。

  据麦肯锡公司分析,下一轮进入全球100强的企业大多数将来自亚洲市场,海外证券交易所的未来地位及业绩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吸引亚洲优秀企业的首募发行能力及股票交易量。

  因此,众多海外证券交易所越来越重视中国内地市场。不仅拥有地缘优势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证券交 易所的管理层不断造访中国内地企业界,向来行动迟缓的欧洲众多交易所也开始频繁接触中国政府和企业。

  据称,海外证券交易所一面在中国内地开设办事处,零距离的与中国内地优秀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亲密接触,游说这些 企业去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一面又动员政府资源与中国谈判,以换取更多的中国内地企业去海外上市。

  4月25日,证监会公布《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的管理办法将在5月10 日征求意见结束后推出。这标志着各大海外交易所有望在内地落地生根。

  伦敦证券交易所亚太区总裁祝晓健说:“这是我们盼望多年,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推动的结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 都在跟证监会沟通、反映这个事情。”由于意见稿规定一家境外证券交易所只能选择一个城市安驻代表处,因此祝晓健表示对 于选择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尚未最终决定。

  据称,伦敦证券交易所早就对中国大型企业倍感兴趣,近年多次游说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股奔赴伦敦上市 。意见稿之后发布的正式管理办法将为伦敦交易、纳斯达克等提供一个正式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据了解,海外证券交易所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的任职资格由证监会审批。证监会将对海外证券交易所代表处进行严格 监管。如代表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任何经营性活动,不得与任何法人或自然人签订可能给代表处或其交易所 带来收入的协议或合同等。

  海外巨头“示爱”中国

  多年来,纳斯达克都对中国市场有着极大兴趣。1978年,第一家中国公司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纳斯达克公司中 国区首席代表徐光勋表示,目前已有40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总市值为280亿美元。

  据介绍,那些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有不少都表现得很优异。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是中国最具增长 潜力的行业领先公司,每年都有中国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表现位列全球前10位。在2006年进行IPO的如家 酒店和富基旋风科技公司,当年的涨幅也分别达到了138%和531%。

  纳斯达克是海外证券交易所对中国企业渴求的一个例证。除此之外,欧洲、亚洲各大证券交易所都敞开大门,欢迎中 国企业。3月30日,山东工友集团正式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了第一家登陆德国股市的中国内地企业。

  据称,海外证券交易所对来自中国的新上市案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自去年以来,德国的审计师 、律师、投资银行家们频繁来到中国进行调研,举办上市研讨会。有媒体称,在不久的将来,德国股市上或许将出现“中国板 块”。

  而欧洲证券交易所在近期完成与美国证券交易所的合并上市后,将开拓全球市场资源的目标瞄准中国企业。4月18 日,欧洲证券交易所在深圳举行上市融资推介会,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选择欧洲证券交易所上市。

  据称,目前欧洲证券交易所内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上市,但这并不表明欧洲证券交易所的门槛特别高。最主要的原因 是过去欧洲证券交易所与中国方面的联系渠道较少。目前已有20多家中国企业有意向选择在欧洲证券交易所上市,今年内估 计会有二到三家中国企业率先登陆欧洲证券交易所。

  在资金规模居世界第二的东京证券交易所内,如今最为热火的话题是如何吸引中国企业前来上市。前不久,东京证券 交易所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和金融研究所联合举办大型研讨会,主议题定为促进中日资本市场交流,而东京 证券交易所高层人士热切希望中国企业前去上市。

  据称,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将在4月迎来第一家挂牌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亚洲互动传媒。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 经济衰退,让东京证券交易所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低迷。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东京证券交易所把吸引外国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 作为重要工作之一,专门成立了帮助中国企业挂牌的部门。

  不难看出,为吸引新的“意中人”,东京证券交易所放低姿态,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东京证券交易所近几年来放宽了 外国企业上市的限制,简化了上市申请手续,废除了双重审查制度,降低了上市费用,完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并推动 政府改革有关股票交易收益的课税制度。此外,东京证券交易所频频前往中国举办上市研讨会,并仔细调研了五十多家中国企 业。

  东京证券交易所这般“频送秋波”,似乎还是有所成效的。据透露,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表示了前来东京证券交易所 上市的意向,而今年内将会有数家中国企业实现在东京上市。

  在4月20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软件洽谈会上,伦敦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的代表频频向中国内地软件企业“暗送 秋波”,以各自的优势拉拢中国内地软件企业选择自己作为上市地点。

  伦敦证券交易所大中华区总经理赵勇杰表示,伦敦的高增长市场上市条件相对宽松,采取独特的保荐人制度,在保证 始终有保荐人的前提下,伦敦证券交易所不要求拟上市的三年业绩和最低公众持股量,而上市文件也由保荐人审查即可;同时 ,在市场上充满了收购和兼并机会!

  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有关人士表示,港交所并不是仅仅针对中国内地大型企业融资的市场,而是给予不同规模的内 地企业以有效的融资通道!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利于增强融资能力,由于国际投资者汇聚香港,企业上市后能扩大公司股东层 面,从而优化管理及改善技术,有助于企业提升管治水平、迈向国际化。

  此外,韩国证券交易所也表示,2007年的目标就是吸引两三家中国企业在韩国上市。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在吸引中 国企业方面做得最好。据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统计,2006年共有24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发行股票。这意味着去年在新加坡 上市的每3只股票中,就有1只来自中国。

  海外上市遭遇挑战

  海外上市在解决企业资金瓶颈、帮助企业树立海外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跨国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础。

  但是,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海外证券交易所在向中国企业招手时,其标准是相对降低的、其规 制是相对放松的。降格以求肯定另有目的,千万不能以为中国企业就已具备与国际接轨的能力;千万不能因为中国优秀企业在 海外第一次发行上市时大受追捧,就得出中国企业已能够与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大型企业平起平坐的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充分成熟的投资者的理性化参与使得市 场活力与新兴市场相形见绌,通过吸引中国等快速发展国家的优秀企业到自己市场去上市可以制造新的投资概念、创造新的投 资题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自己的市场,激发起更大的投资欲望来活跃自己的市场,吸收更多的资金涌入自己的国家。

  有关专家表示,海外上市是让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但能否因此获得更多加分而不是减分,中国企 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更多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来说,首先要补上的一课是如何成为一家合格的海外上市企业。近年来,不论是在纳斯 达克、香港交易所,还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都出现了换手率极低、甚至无人问津的所谓“孤儿股”。

  截至去年8月底,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8家中国企业中,市值超过5亿新币的只有18家,约52家企业 的市值都低于1亿新币,投资者的冷淡意味着这个平台在逐渐失去融资的功能,企业难以通过股市套现,甚至面临退市的风险 。

  事实上,目前不少国内企业开始重新考虑上市的时机和地点。因为此时,国内A股市场正在上演火爆行情。显然,无 论是从市场的人气还是资金充足程度来看,国内都是企业上市最理想的选择。

  据称,相比于A股,曾经被中国企业争相追捧的海外市场则多少显得光环不在。据清科集团发布的《2007年第一 季度中国企业上市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有27家企业在深圳中小板和上交所上市,融资总量为120.17亿美元。相 比之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主板等市场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合计共有14只,融资总量为20.57亿美元。无论是从企 业数量还是融资额来看,海外市场只能望A股之项背。

  日前有消息称,我国将限制内地企业到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售股(IPO)。一些投资银行界和监管机构的消息人士透 露,将来只有寻求筹集资金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或计划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同时上市(H+A)的企业,才会获得中国监管 机构的批准到香港上市。

  银行界人士表示,中国政府引入这一非正式政策,目的在于迫使大多数上市候选企业发行A股,加入上海或深圳交易 所,而非到香港交易所上市。

  近年来,在内地股市长期大幅走低期间,香港一直是数以百计的内地企业首选的上市地点。中国的决策者认为,增加 国内企业在上海及深圳股市进行A股上市,将有助于吸收境内剩余的资金并防止国内股市泡沫化。如果继续让内地企业无节制 地到香港进行H股上市,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就不能从内地一些快速增长的企业中获益。

  据称,在过去一两年里,业界已经盛传中国政府将会采取新措施限制企业赴港上市。新政策规定IPO规模至少10 亿美元,应该选择香港及内地两地上市,也就是H股和A股上市的企业。至于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企业,则应该只在内地进 行A股上市。

  针对新政策的报道,中国证监会拒绝作出证实。银行界人士说,预料在企业有充足的理由下,证监会还是会允许部分 中国内地企业到香港进行IPO。

  相比于赴海外上市的止足不前,由于内地市场的强劲表现,海外大型企业回归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香港媒体近日 透露出中国国务院即将批准5只香港红筹股在内地A股市场上市的消息。继海外蓝筹在A股上演“王者归来”之后,包括中国 移动在内的5家海外红筹股企业,已经在回归之路上渐行渐近。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官方对企业赴海外上市态度的微妙变化,以及国内A股市场的火爆行情,使不少中国企业更愿意 选择在国内上市。这些迹象表明,海外证券交易所频繁游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