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暴富给知识经济挣足面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9:45 观察与思考

  这种“学者与市场的和谐关系”对整个学术气氛的浓郁营造无疑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河南开封 雷振岳

  5月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出版社负责人踢爆易中天收入,称其6本书16个月卖了一亿多元。易中天在这一 年中,加上书的版税等收入,挣了2000多万。

  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社会对知识和智力的崇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尊敬和敬仰高度,可有些人的潜意识中仍有无形的 “读书人穷酸”、“知识拥有者不值钱”的边缘性思维。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初期存在规则不健全和市场道德的物化等,钻市 场空子的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凭借关系权力资源,得到经济发达。“知识崇拜”和“智力崇拜”要想成为公民性格的重要 构成、成为市场自觉规则,道路仍然漫长。不少知识分子在“权力暴富”和富翁面前,仍难以支撑起从容恬淡、镇定自若和淡 泊物欲等士志于道的社会良心,就像有些为特殊利益集团代言的精英专家、权威人士等。知识尊严经常受到物质调弄和侵犯惊 扰,知识分子应该持有的风度和操守受到了怀疑。

  社会越是发达,“知识崇拜”越应大行其道。因为知识的研读更属于智力耕耘,知识主体虽不像市场主体那样东奔西 走,但同样要接受时间熬煎和智力蜕皮。就像60岁的易中天,他的学术年龄按常规计算至少也有30年时间,这种 “薄发 ”是建立在一名不文的数十年“厚积”之上的。只要这种耕耘具有市场价值,得到“经济开花”、“利润果实”也是顺理成章 的文化行为。这就是知识界的“经济神话”,就是“知识暴富”的时代标本。他的暴富和比尔·盖茨创造的软件产业同属于知 识产业的附加效应。

  

资本市场投机者凭借非法手段可以谋取暴富,特殊利益集团凭借垄断地位可以攫取大众财富,更有娱乐八卦满天飞的 炒作明星凭借“我是流氓我怕谁”、“我是无耻我畅销”的阴暗心理得到市场推崇,如颠覆财富分配规则的“明星天价演出费 ”,上述人员的智力劳动和苦力劳动与易中天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为什么他们得到财富认同没有人眼红,而易中天得到了 财富机会就会成为议论焦点呢?恐怕内在的“心理红眼病”也很严重。与其羡慕易中天的收入,不如先仔细阅读这其间蕴含的 学术寂寞和不懈追求:“一些人就看到我现在突然热了。我准备了十年啊。”

  再好的学术研究,如果总是养在深闺人未知(虽然研究领域有冷门和热门之分),“学术高蹈”嫌疑也是很明显的。 不要认为大众对抽象研究不感兴趣,只要有大师指点迷津,冷门研究同样具有社会市场。就像霍金,他的《时间简史:从大爆 炸到黑洞》,“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解答了人类有史以来一直探索的问题: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 没有边界”,够抽象吧,可他两次来到中国掀起的“霍金热”,就说明大众的科学信仰被他激发了。所以,学术价值同样需要 市场来衡量,而不是仅仅让学术委员会和学术权威来关门界定。易中天能让学术成果转化成文化阅读刊物,激活文化市场,体 现非凡的经济价值,这无疑是对研究思想的突破和知识分子传统定位的突破:知识不仅属于淡泊名利,也可创造财富神话;不 仅属于默默无闻,也要体验大红大紫,接受市场检验和淘汰,这对于学术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仍具有积极推动力。

  反过来思考,60岁的易中天毕其半生,积累了丰厚的学术营养,如果其研究仍不能借助传媒神话得到腾飞,那只能 让社会大众认为,“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的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发展发达仍是一种纸上谈兵,社会尊重知识的 氛围仍然非常淡薄。这对于坐冷板凳的后来研究者无疑是一种“效益打击”,抵消持久性的研究动力。所以,我认为,“知识 神话”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更在于鼓舞更多的年轻人献身学术研究和知识追求。这种“学者与市场的和谐关系”对整个学术 气氛的浓郁营造无疑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易中天暴富了,这也没有什么。易中天说,“听得三更滴雨,管他八面来风。不聋不哑做阿公,耳已顺乎?曰顺”。 因为这本身就是学术归学术,财富归财富的市场规则。我们作为旁观者,希望看到有更多的易中天走出书斋,走向大众认同, 创造经济神话。因为这种所谓的学术娱乐化同样推动、鼓舞、激活了国民的读书追求,这比那些“屁股一扭,亿万到手”的娱 乐明星不知强上多少倍。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