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称水资源匮乏是山西发展的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00:12 中国经济周刊

  山西省长于幼军称水资源匮乏是山西发展的软肋

  “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山西发展的‘软肋’和‘短板’,不仅已经制约现阶段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质量,而且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还会祸及子孙后代。”3月29日,在山西省召开的“实施兴水战略动员大会”上,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向在座的全省各级、各部门官员道出了山西水资源所面临的严峻性。

  对于如何将山西的“水文章”做活,山西省省长于幼军近日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

    六大工程中有三项与“三农”有关

  “当前,全力推进应急水源

建设工程建设是山西兴水战略的‘重头戏’和‘硬任务’。”于幼军省长说,“推进以拦蓄水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开发利用地表水为重点的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是较快增加山西供水能力,遏止地下水严重超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最根本、最有效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增强山西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治本之策。”

  据悉,山西省在三至五年内要基本建成35个大中型水库和重大引水工程,加上在建的张峰水库和横泉水库,全省每年可增加地表水供给能力10至15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引黄水,可以基本满足全省预计75亿立方米的年用水量需求,并推动用水结构合理化。

  除了全力推进应急水源建设之外,山西兴水战略还有六大重点工程,即:全力推进应急水源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大力实施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推进城乡节水工程、大力推进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工程,在这六大工程中,其中有三项是重点解决“三农”难题的。

  于幼军省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就在于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山西实施‘兴水战略’同样要向‘三农’倾斜。六大工程里其中两项是帮助农民致富,促进农民增收的,还有一项是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的大工程。”

  “现在山西的许多农村仍停留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阶段,农民的日子很苦。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种地收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改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于幼军省长列了一串数字:“一亩水浇地的收益是旱地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我们在‘十一五’末将全省农民人均水浇地在现有0.42亩的基础上提高到1亩。同时针对治黄各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不利因素,转化为契机,在全省兴建淤地坝工程,新造稳产高产沟坝地,不仅使排入黄河的泥沙每年减少1.5亿吨,还可补充地下水2亿立方米,最重要的是沿黄各县的农民可以从中受益。”

  “高耗水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综合评价” 

      近年来,由于盆地结构比较特殊,长时间积淀形成的高氟水,导致了山西因引用含氟水而致病的人数急剧攀升。

  监测数据表明,山西部分地区水中氟的含量比国家标准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为此,山西省在2006年已启动了饮水安全工程,并投入4亿多元进行改水。

  “今后4年是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攻坚阶段,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3到5年努力,使全省农村逐步实现村村通自来水,让全省农民都喝上干净的水。”于幼军省长对此信心十足。

  对于山西省有许多新上电力、煤化工等项目都因缺水而难以获得国家批准,一度搁浅之事,于幼军省长表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饱受缺水之苦,因此今后凡是新上高耗水的工业项目和改扩建项目,都要进行水资源综合评价,我们要拿出壮士断腕的豪气,一定要认真搞好地下水和水源地保护工程,遏制全省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日趋严重的局面。”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于幼军省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山西实施兴水战略在六大工程中共需投入200多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仅靠各级财政投入,无论怎样努力都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因此,必须转变长期形成的水利建设依靠政府投资的固有思路和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思路和办法,积极探索政府规划指导、企业建设运营、市场运作筹资的新模式。”《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韩文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8,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