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春版牡丹亭主要观众是大学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2:12 央视面对面
循循善诱 ………………………………导视………………………… 导视二 青春版《牡丹亭》,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白先勇:美国人看得如痴如醉 无法赢利,演出如何继续? 白先勇:这一次可以说是我组织了一个昆曲义工大队 传承危机,哪里才是昆曲的出路? 白先勇:国家应该把他们当作一种人才, 《面对面》王志专访著名作家白先勇,正在播出。 [解说] 在台北及内地首演成功之后,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到各所大学进行巡演。为了吸引大学生前来观看,每次演出都设有大量廉价的学生票,最便宜的只有10元一场,而面向社会售票最贵的达到了3600元。对于青春版《牡丹亭》的观众定位,白先勇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白先勇:我想观众不能老化,演艺表演艺术观众一定要经常要年轻的观众加入,否则的话没有生命的,如何培养年轻的观众,我这个就是青春版,就是主要观众要向大学生。 [解说] 青春版《牡丹亭》的四处巡演,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喜欢上了昆曲,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那么,一出传统戏曲为什么能够吸引这么多人的喜爱呢? (一组观众采访……) 记者:就这个戏的本身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定位? 白先勇:它当然是传统昆曲,传统昆曲注入了现代的精神。我们这个《牡丹亭》,它的最基本的昆曲的美学我们都遵守的。所以是一出古典的戏,演给现代观众看的。 记者:这个度非常难把握 白先勇:最大的挑战是这个,最难是这一点。我们的这个大原则是,我们是尊敬古典,但不因循古典,我们现代,但不滥用现代,所以我们在这个古典跟现在的接点上,非常非常的小心。 记者:但是看到很多新的,以前没有的舞蹈因素? 白先勇:对的,像您看到有一些花神,很漂亮,我们那个花神,以前的很多很多,《牡丹亭》很多版本的化身跟我们不太一样,我们还特别请了,这个请了特别细的一个舞蹈家,来给花神,其实我们的花神就是几小段舞,那个我们也是精心设计的。那个无论是服装,跟那个舞蹈的动作,舞蹈老师,但是他是用昆曲演员的,那个身段还是昆曲的。 (现场:剧中花神舞蹈) [解说] 剧中通过花神优美的舞蹈,巧妙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梦中幽会的场景。而男女主角通过水袖的舞动和眉目传情,把两个青年男女如醉如痴、情意缠绵表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怎么找到两位置主角? 白先勇:也是巧,也是天意垂成,我说这个戏是。第一次那个男主角,余九林我是在香港这个演讲,做昆曲演讲,我说,讲给中学人听,要讲两个小时,讲两次,1500人中学生,我说我一直都再教大学,没有教过中学生,我说中学生来听这个昆曲,而且要坐两个钟头不容易,我说要示范演出,我就去找了四个演员,他们刚好给我找了苏昆,有一班的小兰花班四个青年演员来听我示范演出,这个示范演出呢,中间那个男主角那个余玖林,我挑了几则戏,刚好演《惊梦》这一则,他一扮,我一看这个年轻演员可以,因为他的形貌什么的都很像,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好嗓子,难得难得的一个小声的好嗓子,非常的好听,很清亮, (排练现场:男主角演唱) 白先勇:那么找到他,后来以后我就到苏州去选美,找我们的杜丽娘,刚巧,他们是同班同学,这个沈丰英,哎呀,这个苏州姑娘,水灵灵的,一双眼睛,眼角含情的那种味道,我心中的杜丽娘就是这种样子。 (排练现场:女主角演唱) 白先勇:因为这个戏本身就是唯美的,杜丽娘是美人,余玖林是俊男,一定是俊男,那么浪漫的一个故事,演9个小时,台下面两个人不美的话怎么看9个小时,那么怎么行啊。所以我想这是要选两个,一对金童玉女。 记者:有传说,白先勇先生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找着这两个演员,我就不做这两个戏?有没有言过其实? 白先勇:没有言过其实,因为你找不到角,这个也做不出来,说真话。找不到合适的,找不到合适的,那做出来的话,可能失败的机会会很大,可能失败的机会很大。 [解说] 青春版《牡丹亭》的男女主角是来自苏州昆曲院的年轻演员,在白先勇的促成下,两人分别成了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和张继青的徒弟,白先勇为他们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拜师仪式。 记者:刚开始拜师的时候,你坚持了三拜九叩,意义何在? 白先勇:因为我觉得昆曲这种艺术一定是口传心授,手把手教出来的,一对一这样教的,大班教效果不大,很多学生一起教,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这样子,这样子教起来。这个是很难很难的艺术,高难度的艺术。老师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够教出来的,所以我坚持他们要恢复古礼,磕头、拜师,这个是一个很严肃的仪式,这么一磕头以后,学生就是说,我教给你了,老师呢就是整个接收下来了,是他们的入门弟子了。果然,这几个年轻演员磕头拜师以后,两位老师倾囊相授,现在当做他们自己的衣钵弟子了,所以他们每次演出,两个老师傅都在把场的,有一点点不对就去告诉他们了,就得改了,所以很那个的。徒弟在演,老师在台下还要着急。 (排练现场,汪世瑜与白先勇讲话) [解说] 除了对演员的精心培养之外,青春版《牡丹亭》的编排制作,充分体现了白先勇追求完美的风格,就剧名《牡丹亭》的题字来说,按照市场行情,一个字就值一千美金。另外在服装、灯光、舞美设计方面,也都达到了顶级的水平。 记者:您是制作人,考虑过成本方面的因素吗? 白先勇:不能考虑这个。就是说,怎么好怎么做,我们是所谓的要求最好的。那个服装我们设计了200套,每一套都是手绣的,都是用苏州的刺绣,他每一朵花是有层次的,一朵梅花它有三四种颜色,红的,稍微淡一点的粉红,一到舞台上面,那个花是立体的,突出来的,不是平的,所以说我们整个服装,我们的服装几乎真是美的,那反正能够做得最精最美就往那方面走。因为这个这是一个文化大业,当然我们希望他商业上平衡,收支平衡,希望它能够赚钱得更好,大概是那个是不是第一考量了。 记者:这个戏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白先勇:不可能赚的。除非有这么一个剧院,你常年演昆曲,你不要跑来跑去的走,像我们这样子,在这里演几场,在这里演几场,那个交通费,那个来回就不得了,我们到现在为止,全中国还没有一个戏院是演昆曲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华人地区有一个专有的戏院是演昆曲的。 记者:那谁支持你们? 白先勇:我说我本来我是教书的,我自己写作,根本用不着去求人,人家求我,不是我求人家。那为了这个昆曲,那只好真的到托钵化缘,我们有台湾、香港、澳门、各地有心人士,最叫人感动的,他们也认识到,这是个文化大业,真的这个出了很大的一笔钱。我个人作为制作人,我说作为昆曲义工,完全是义务的,我自己完全是义务。所以这一次可以说是我组织了一个昆曲义工大队,都是义工,你讲成本,真的跟他们算成本,那就不好算了,那每一个服装费是付不起的,设计费。这些几乎都是义务的,义工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