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宪丹:西政78年本科招生人数就占半壁江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1日13:37 新浪嘉宾访谈

  霍宪丹:这种现象恰恰符合法学教育规律,文革十年把这些十年中间的人才堆集在一块儿了,我们叫汇聚在一块儿了,到一块儿以后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的爱好,在一块儿大家共同学习一个法律,在思想上,性格上,人生经验上发生交汇和碰撞,反而有利于大家对法律的理解。但是说实话那时候法律没有更多的内容,很简单,更多的是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这样的话,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年龄小的同学不出声,年龄大的人神吹,慢慢他们开始发言了,慢慢他们开始研究了,所以大学期间,像贺卫方,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走入了研究的领域,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人生积累思考一些当时国家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中国如何发展,怎么发展。

  李玫:因为我们年龄构成都不一样,由于文革期间积淀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恢复高考以后这些人涌现出来。在我们每个班上,我们78级11个班,一般都35个同学左右,在不同的年龄当中大家互相影响,生活阅历特别重要,你被有阅历,有经验的选手带快了,我们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以刚才你说当时看见什么?没有的,大家就是经过交融,学习,思考,然后逐渐积累起来的。

  而且大家当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非常投入,认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我们第一次开展讨论的案件就是“蒋爱珍为什么杀人”,她是新疆农场的一个女工人,因为受了很多气拿起枪杀人,当时我们就辩论,如果你是律师,如果你是法官你怎么考虑,然后就在这种氛围当中提高自己对法学的认识,对法学的理解。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大家在交流和沟通,像77、78级他们在中国大学教育历史上与其他届别不同的就是,这几届的年龄差距非常大,在这些讨论当中……

  霍宪丹:包括79级,我们一般叫新三级学员。

  主持人:因为年龄差距比较大,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就会有互相的影响,李老师您当时算是小同学了,霍老师当时算是大同学,这种大同学,中等同学,小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有什么样有趣的故事吗?

  霍宪丹:它是全方位的,一般年龄大的人都经过了文革的岁月,那时候对政治非常感兴趣,对国家发展,如何发展都在思考,所以有很多疑问和问题没有明确答案,到了学校以后大家都在说,那时候文革之后,正好是无禁区的时候,应该说思想非常解放,什么问题都涉及,什么问题都能探讨。

  主持人:有一段很优美的描述来展现78级同学,说:“正是从78级的学生开始,西政人就表现出一种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他们一边走在泥泞的小道上,一边谈着对世事惊世骇俗的看法。”是不是忧国忧民,或者说关心国家大事,这是我们西南人当时的一种精神气质?

  霍宪丹:那个不光是西南人,对整个国家发展抱有希望,抱有崇敬,抱有信心的情况是当时整个国家的状态,西南这帮人有机会进大学非常珍惜,所以那时候有一个口号,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那时候是玩命的学,大家都是比着来。

  李玫:这是一点不开玩笑,真的这样的。

  主持人:刚刚霍老师也谈到了,学的非常勤奋,当时学习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李玫:我们经常在打炮声中上课,上着课那边就敲锣了,用四川话喊:“打炮了,同学们注意了。”在这种情况当中,可能对那种学习的机会就更珍惜,一个是恢复高考终于能上大学,大家心态上的珍惜;还有学校这种环境,环境的不容易,等不放炮了,更安静了,那会儿抓紧学习。

  霍宪丹:那时候好的是空气没有污染,因为描写生活这方面我们西南78级出了一本书,叫《遥想当年》。有一点,西南同学见了面亲和力和认同感非常高,这是非常突出的一点。也显示西南的法律本科教育质量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李玫:对,我们都有切身的感受,我觉得这种亲和力,一个就是我们共同的四年的经历,还有就是学校的氛围,这种氛围包括很多,比如地域,西南的麻辣的东西,还有当时那种比较艰苦的环境,还有同学们之间的那种和谐,还有老师对我们无私的给予。

  霍宪丹:她的问题引申到了这,我也说两句。我们讲两个名词,一个叫西南情结,你看《遥想西南》就可以看到,第二个叫西南现象,刚才李玫也分析了这个,为什么会产生西南现象?

  主持人:为什么呢?有哪些原因?

  霍宪丹:我先说一下,李玫她们班的张建田写了很多这个资料,我原来有篇文章里面讲了几个方面,当然可能讲的比较严肃。为什么出现西南现象?第一是占了天时,文革中法学教育几乎空白,我统计了一下,大概是66年到72年的7年中一个都没招,74到76年北大等招了180人,这10年中间几乎是空白,西南政法学院率先恢复招生,而这个跟邓小平先生有关系,西南重新恢复招生报告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自告奋勇管教育的时候亲自批的。恢复的时候,他的师资力量在,所以占了天时。天时还在于聚集了十年的社会优秀青年同一时间涌现过来。加上这些人又来自工厂、农村、部队,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生活阅历和年龄层次,这正好符合法学规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

  第二,占有规模效益,光340多人就占据了半壁江山,整体规模在这儿摆着,倍增效益很突出,所以数量的优势转化成人才的优势了。

  另外一个,西南的地理条件,西南政法学院远离市中心,很难得到外面去,不受外面的影响,大家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学习,即便我们有时候出去一趟,就是买书去了,又来了什么新书到新华书店去买,那时候我们几乎步行到市中心,然后再步行回来。

  第四点,西南政法学院的校风与四川的人文地理结合在一块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所以我们总结我们是做事的人,非常执着,不怕得罪任何权威和领导,认为该做的事一定做到底。但是另一方面,它不太适合现在的一些规则和潜规则,所以这几个方面说起来就构成了西南现象的一个特殊的环境。

  当然开玩笑说,还有第五个原因,一进校以后因为校线之争,我们跟四川外语学院打过架,他们那边大部分是女孩子,我们这边全是小伙子。本来如果不打架正常交往,可能很多人都谈恋爱去了,结果一打架双方的正常交流没有了。所以78级据了解只有一对恋人成功了,西南政法的小伙子跟川外的女生谈恋爱。那时候学校里边男女生同学之间谈恋爱是秘密的,不敢公开,所以我记得79级第一对公开亮相谈恋爱的我们给他取了外号,叫麻辣鸡丝,怪味胡豆(笑)!

  所以我就讲特殊的原因造就了这个现象,拼的比的都是学习,当时大量思考的、学习的新知识,尤其结识了新的系统的东西之后,就开始发表文章,甚至写成大字报的形式到处张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9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