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行”进赤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6日17:24 内蒙古晨报

  (记者王国柱郭静海峰)6月5日,“环内蒙古边界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了草原文化名城赤峰市。

  赤峰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已发现古人类文化遗址6800多处。有史文明以后 ,赤峰成为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是草原青铜文化和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八五”时期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的敖汉“兴隆洼聚落遗址”,确立了中华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被史学界定名为“华夏第一村”。在翁牛特旗出土的红山 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赤峰资源较为丰富,贵重金属、有色金属储量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前 列。草原、沙漠、冰臼、石林、温泉等自然资源和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等人文资源富集,发展 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赤峰地处东北与华北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很 容易接受北京、天津、沈阳等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

  ★赤峰山峰·美丽传说

  赤峰之名源于“乌兰哈达”,系蒙古语,意为赤色山峰,以东北部一座呈赭红色的山而命名。那是北方一座历史的山 峰。说起红山,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

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红山并不是红色的,而是一座熠熠发光、变幻莫测、五颜六色的山峰,每遇彩霞夕照,金光闪烁,瑞 气千条,山脚下有偌大的一片水城直抵天边,湖面平静,宛如妆镜;气团变生,波涛翻涌,似有云雾上升,袅袅浮动。

  一天,久在天宫瑶池西王母的九个女儿不甘寂寞,偷偷地溜出南天门,踏着祥云,来到红山脚下,解下罗裙,一个个 纵身跃入碧波之中,顿时,水面上绽开了朵朵白莲。王母娘娘知道了九女下凡的事,大发雷霆,命太白金星下凡,速令九女回 天廷。这时众仙女沐浴已毕,正在梳妆,忽见太白金星亲传王母口喻。众女一看时至过午,情知不妙,仓促飞离,慌乱中不慎 把胭脂撒落在山上。从此,五颜六色的山就变成了红色的山峰。

  ★红山文化·龙的故乡

  赤峰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是著名的红山文化之发祥地。

  红山文化距今6600年~4800年,是我国北方新石器时期最为发达、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因1935年 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其分布范围以赤峰境内的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为中心。西起坝上雄关张家口,东达辽河中游, 北至大兴安岭余脉,南逾大凌河谷。红山文化时期,社会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出现了大规模的整群聚落组合,并出现了以 神庙、祭坛和带有王陵性质的大墓为组合标志的礼仪中心,社会已经发生阶级分化,由此导致从部落而国家这一重大历史转变 的发生。“红山古国”即是中国早期的国家形态,中华国家由此而萌芽。红山文化先民汲取来自黄河流域和东北平原的新石器 文化因素,不断创新发展,赤峰大地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和文化奇观:规模宏大的设防聚落、初具规模的城、小件铜器和铸 铜陶范、大型祭坛、规模巨大垒石起冢的丧葬习俗、大型碧玉雕龙和种类繁多的玉器群……5000年前的赤峰已经沐浴在文 明之兴中,成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之一。1972年,在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代表性器物大型“C”字形碧玉雕龙,周身卷曲 ,整体磨光,吻部前伸,首尾相顾,眉目流盼,高鬃飘举,给人以飘洒、俊逸、神奇、威武的美感,是中国最早的龙型玉器。 赤峰由此而成为中华龙的故乡和龙文化的发祥地。

  ★赤峰经济·前景广阔

  赤峰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潜力巨大,是具有很大后发优势的地区,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前沿阵地。建国50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以医药、食品、有色金属、

能源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逐 渐形成,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自治区东部的工业和农牧业基地。1996年,国民经济提前五年实现“翻两 番”的战略目标。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5.41亿元,财政收入14.2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88.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同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水 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