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养猪户称饲料涨价养猪赔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00:17 财经时报
45岁的赵季抢在猪肉涨价前的两个月开始养猪,她现在一个二线城市的国有企业里上班。 赵在她的养猪项目中只担任投资人的角色,她的胞弟则是唯一的雇工。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滩桥镇月堤村,赵名下的这20头猪一直都是当地人的谈资。 当3月10日赵以8块8一斤的价格购买猪苗时,村里人都等着看她的笑话,因为2005年生猪的收购价才2块8一斤,一些人亏本之后就从此洗手不干。不过去年下半年当地猪价回升到4块6的行情给了她一些信心,“我要为我内退后的生活找一条出路,养猪或许能给我带来不少收入。” 复杂的心态 在赵养猪两个月后,饲料价格开始上涨。大麦在今年4月下旬还是每斤4毛3,过了半个月就涨成了5毛;玉米则从每斤5毛涨到了7毛。出于成本考虑,赵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用玉米。而猪的收购价格,也从4月中旬的每斤4块6涨到了现在的接近6块,村里人开始羡慕赵“逮到了机会”。 赵坚定的养猪决心其实来自于她的细心盘算。养一只猪的成本为:饲料600块,疫苗100到200块。以目前接近6块的收购价格,一只200斤的猪可以赚400块左右。不过她内心却充满阴霾:自己养的猪还要几个月才能出栏,现在的价格对她来说没有意义,而猪价到时会回落到什么程度,她也没有底。 赵的担忧也代表了月堤村养猪户的普遍心态。看着目前行情好,养猪户都打算去买猪苗,但现在已经涨到每斤12块的猪苗价格让不少人萌生了复杂的心理:如果猪价一旦下跌,这笔投资将大幅缩水,说不定还会亏本;但错过目前的行情,无疑是看着“金猪”成群结队从眼前走过。 十里不同天。与月堤村的情况相比,江陵县另一个小镇上的养猪户近两年的命运又不尽相同:两名养猪300头的养猪户对猪价的埋怨集中在了去年,他们对2005年猪价倒没有多少牢骚。2000年下岗即开始养猪的黄山说:“去年小麦涨价,麦麸也跟着涨价。”黄一谈起养猪的话题就说这是个赔钱的买卖,但在离他猪场几里外的地方,小镇上的另一名居民袁某正筹划着今年建一个新的猪场,他的计划是1000头的规模。 赵最终还是决定在6月底去进30只猪苗(因为六月底开始养猪,出栏的时候正是春节,在她看来可以卖个好价钱)。她做了最坏的打算,“我怕将来猪价会跟最近的股市一样,可是有风险还是要冒;而且我觉得就算跌我还是能保本。只要不死猪,情况好的话一头猪还能赚100到200块,博一博吧。” 昂贵的成本 对于像赵季和黄山这样的二三线城市居民来说,个人投资渠道十分有限:要么炒股,要么买楼。出身农村的赵季和黄山财力有限,养猪或许是一个稳妥的营生方式。 初入养猪行业的赵季最大的挫折就是死了4头仔猪,这让其胞弟“上蹿下跳”了好几天;但对于长春地区的养猪户杨星来说,这样的学费太便宜了。 “2005年我们家养了30多只仔猪,4头母猪,那年走了猪瘟,最后只剩一只仔猪了,我怕它也有毛病, 就把猪装在塑料袋里,走了很远的地方把它放在河滩上,然后边往回走边抹眼泪,回家之后绷不住了,和爱人抱头痛哭。”这一年杨星损失了2万块,相对于杨在小学教书每月600块的收入,这笔损失已然是天文数字,况且他爱人直到现在还没有工作。 2006年上半年杨又赔了。2006年5月30日他卖了一次猪,收购价是2块8,而肉料成本就是2块8到3块2之间;不过到了下半年杨开始赚了一点钱:猪价回升到3块8到4块2之间。但这时杨还是遇到了令人不安的事情。“10里地外的一家养猪场走了猪瘟,那个场养的300到400头猪差不多都死了。”接着各路小道消息陆续传来,到了12月份,杨所在的小镇居民达成了默契:不吃猪肉,要吃猪肉也只从自家猪圈里拿猪。 平抑猪价触动内伤 去年下半年的猪瘟和玉米涨价,绷紧了养猪户的神经,猪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压力。但因为去年同期猪价处于养猪户赔本的超低价位,所以临到5月猪价上涨,人们惯性地判断这是在疯涨。而据农业部统计显示的自2006年7月以来猪肉价格上涨100%以上的数据,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值,实际上从1990年到2006年,每斤猪肉的价格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经济调整才涨了2块左右。 河北秦皇岛抚宁县养猪户李蜻养殖生猪有20年的历史,她坦言在她的记忆里最近的一波猪价为历史最高。对于政府平抑猪价的行为,李蜻徘徊在理解与不理解之间。 “我们养猪人也不是不讲理,关键是以前我们养猪人亏本的时候,政府没有说要调高猪价,我们走猪瘟的时候,政府也没有补贴;现在猪价刚上来,政府就要平抑价格,我们实在不好想。”去年冬天当地走了高热病,一个养猪户100头猪只剩下一头,外带欠了一万多块的饲料钱。李蜻把这头猪买了过来,喂好了拿去卖,后来一算还没抵上成本。“就算是捡来的猪,喂肥了也赔钱。”而现在,有的养猪户听说猪价要回落了,就把150斤本不应该出栏的猪匆忙赶出圈卖掉,生怕刚起来的价格又跌下去。 旧事重提催化了在平抑猪价的大环境下养猪户的困惑情绪,压高不抬低的现实就成为了此种情绪蔓延的膝跳反应。“我也准备卖了。一只猪,养四五个月,能挣一两百块钱就已经很高兴了。” 李蜻说。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报实习记者 胡佳恒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