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回忆1977年高考:一家五兄妹同时备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2日23:30 北京晨报
李多回忆1977年高考:一家五兄妹同时备考
潘璠的毕业证

李多回忆1977年高考:一家五兄妹同时备考
田英

李多回忆1977年高考:一家五兄妹同时备考
  耽搁10年后,进入大学校门,77届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是清华大学1977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新华社发

  李多:1977年参加高考,因政审被淘汰,1979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现为山西侯马市一中学高级教师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组织下,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重新开启大门。恢复高考消息一经传开,在中国的山村、田野、工厂上的年轻人欢呼雀跃,他们的心田洋溢着前所未有的蓬勃春意。于是,那些过早被镰刀、工厂机器打满老茧的手重新拿起笔和课本,在难以想象的环境中重新蓄积实现人生跳跃的力量。在这些亲身经历的故事中,除了留下改变命运的勇气和艰辛,还有患难中闪烁的温情光芒。

  一家四兄妹相继考入大学

  在今年57岁的李多眼中,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79年的3年时间,是他们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年。变化的原因只有一个:高考恢复。

  1977年参加高考时,他和大弟是工人,妹妹是营业员,小弟插队。其中他的文化程度最高,1968年初中毕业,3个弟妹连小学都没毕业。然而3年间他们相继考进大学,而且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大弟成了地区的高考

状元,考入北京大学。拿下省技术标兵称号的妹妹被破格录入山西财经大学。小弟以当年高考物理单科成绩第一名考入北方工业大学,而他随后也考入山西师范大学。

  找高考模拟题得托私人关系

  回首高考备考的经历,李多用了两个词——“艰辛”、“不堪回首”。那个时候他还住在村里为插队青年盖的房子里,已届27岁“高龄”的他记起东西来特别费劲。村里农民经常看到他穿着裤衩、套件小背心,一只手拿着书,一只手拿根棍子,在地上又划又写又读。

  除了刻苦,那时备考也打起了高考“信息战”,高考信息其实就是指高考的模拟试题。那时高考模拟试题是个宝,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各校严禁外传。当时全国的高考模拟试题,当数北京四中的好。恰巧原北京四中的党委书记章熊是李多父亲清华大学的同学。章熊参加过中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和高考试题的命题工作。靠这层私人关系,他父亲多次弄到四中的模拟试题。李多一收到父亲寄来的模拟题,便马不停蹄地去做,一做完便立即寄回北京,父亲再找北京的老师帮助批改。然后再寄回给他,以便他学习提高。经常一套模拟题,从下午一直做到晚上,顾不上吃饭,饿得肚子直疼。

  每个孩子用掉一叠“粉连纸”

  除了模拟题,他们兄妹备考的“法宝”还有康熙大辞典、自学丛书和一叠粉连纸。

  李多的父亲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配到长治市一所中学教书时曾带去6架书,“文革”时烧得只剩下几本马列著作和一本康熙大辞典。结果这本大辞典成为子女们备考时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唯一的学习工具书。

  当时参加高考,学校因刚恢复高考,课本十分紧张,他们家也只借到两本政治课本,其他学科连课本都没有。父亲便想办法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了一套上海出版的“自学丛书”,分数学、物理、化学等6科,每科3本,共计18本。

  在李多兄妹印象中,当年高考印象最深刻的是父亲给每个孩子每人一叠纸,即一令纸。那种纸价格便宜,是4分多一张的“粉连纸”。那时家里生活困难,没钱买像样的练习本,他们得把纸裁成八开大小,装订成本。没想到,经过一年的复习时间,他们每个人都用完了这一叠纸,每人写下学习笔记的纸摞起来有一米多高。

  政审不过关三人被淘汰

  1977年,包括大哥在内,李多家里五兄妹全部参加当年高考,其中3人都过了300分。这个分数那年属于高分段,属于山西省重点分数线以上的范围。

  出人意料的是,那年五兄妹里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后来父母千方百计托人去查原因,原来他们的政审表上打上这样一个标签:该生父亲有严重的政治问题,请考虑被一般大学录取。为此他的母亲悲哀之中在床上躺了3个月。

  当地教育局领导出面劝李多的父母,并为他家提供3个上中专或直接工作的指标。李多的母亲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信政府做不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明年几个儿女还要上考场。”

  在李多看来,高考真正从制度上调整是从1978年开始的,从那年开始,家庭成分不再是他们兄妹

高考录取的绊脚石了。晨报记者 罗德宏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