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沪杭磁悬浮:高速下的现实问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09:48 三联生活周刊
![]() 乘客在上海磁悬浮浦东国际机场站的广告牌前候车。 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钮一新 “磁悬浮安全距离:22.5米。”“22.5米是怎么确定的?真的安全吗?” 穿越人口密集区的“沪杭磁悬浮”也是上海速度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2010年世博会迫近之时——上海到杭州,连通上海两大机场、两大火车站、世博园,最高时速430公里。然而,高速掩盖下的现实争议愈演愈烈,5月24日,闵行区政府一度宣布项目“暂停”。上海市政府随即否认,但沿线原本规划的拆迁却戛然而止。 记者◎贾冬婷 实习记者◎武鹏 22.5米=安全标准? 有关沪杭磁悬浮要建造的消息,自去年6月份,就经由各种非正式渠道传遍了沿线所涉居民区。途经居民最密集的一段,就是包括锦鸿公寓在内的上海南站—中春路。 听到消息,顾建生开始坐卧不安。他急忙去查询相关资料:国外有无成熟的磁悬浮安全标准?机场试验段标准是50米,但周边大都是农田,梅陇这里人群聚集,是否应离得更远? 2006年12月下旬,来了几个上海测绘局的工作人员,带来“沪杭磁悬浮工程上海段指挥部”的函,说要在小区停车场做钻探记号。2007年元旦后,测绘人员来小区开工钻孔勘探。2月16日,一纸动迁公告贴出。传言已久的磁悬浮经过的消息,终于得到了证实。 令顾建生他们失望的是,梅陇土地所、闵行区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出示的规划图标明,动迁的红线距离是22.5米。在这一范围内,动迁计划又分为两类:离轨道14米内为动迁对象;另外8.5米内则为置换。也就是说,锦鸿公寓不在动迁范围内。 锦鸿公寓三栋高层住宅呈“品”字形分布。其中,三号楼和二号楼的最近端距离轨道中心线仅24米,却被圈定在黄线内,不属于动迁范围。相关部门解释,沪杭磁悬浮的安全保护标准为22.5米,它们并没有达到。 为什么是22.5米?一开始的安全标准传言是50米,与浦东机场试验段标准一致。但去年7月10日,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写的《沪杭磁浮交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在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200km/h的条件下,单侧轨道中心线外侧22.5米处的等效噪声影响已达到上海市环境保护评价要求。 居民们曾专门去浦东机场试验段考察过,沿途公告牌显示:“根据2003年4月浦东新区政府对《磁悬浮沿线绿化带规划》的批复,磁悬浮两侧各留有25米宽的安全距离。两侧各规划50米的一级防护带(约167公顷),实际性质为公共绿地。两侧各规划100米的二级防护林带(约411公顷)。结合长远规划,尽量将二级生态林带由100米宽拓展至200米宽左右(约406公顷)。” 而于2003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第42条也明确规定:“沿磁悬浮交通线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轨道中心线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50米。” 22.5米标准的制定依据是什么?有关部门一直没给予明确答复。明确的是,世界上并没有磁悬浮经过居民聚居区的先例。德国的31公里试验线路,500米内没有居民。浦东磁悬浮试验段两侧多为农地和公路,远离居民区。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博导孙章教授对记者说,其实,这些也都不是标准。有关磁悬浮安全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中。 据专家解释,磁浮列车与轨道无接触运行,避免了铁路、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轮轨摩擦产生的机械噪声。磁浮列车的噪声主要产生于高速运动时车体与空气的摩擦。在同等车速条件下,磁浮列车的噪声要低于轻轨列车的噪声。而对居民们更为担心的辐射问题,专家表示,德国磁悬浮技术属常导磁场,距磁浮线路轨道3米处的电磁辐射强度接近地磁,小于许多家用电器(如电视、电吹风等)产生的磁场强度。 这样的解释并不能减轻居民们的焦虑,况且,电磁辐射危害一直存在争议,有些人是在潜伏期长达10~15年以后才发病的。“小区里多了好多孕妇呢,就怕即将到来的磁悬浮对胎儿有害。” 让沿线居民难以接受的是,这条磁悬浮线建与不建、建在何处,都没有经过公众参与讨论,而他们才是与之最利益相关的群体。现在,一到晚上19点多,锦鸿的业主们就自动聚集在门厅里商量磁悬浮的事,他们说,不反对建磁悬浮,只是“不愿做'核磁共振'的小白鼠”。 有关控制线距离的另一层考虑,无疑是动迁范围。资料显示,此次沪杭磁悬浮途经闵行区建设范围19公里,涉及梅陇、莘庄、七宝、华漕四镇,需动迁房屋42万平方米,其中居住房屋17万平方米,非住宅房屋25万平方米。征用土地约2000亩,其中国有土地约1500亩,集体土地约占500亩,搬迁绿化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 顾建生说,现在按22.5米的标准,单是闵行一个区就要拆迁1200户居民,而如果将标准扩大到50米,则要拆迁6000户。若是整条线下来,多出多少户?多出多少拆迁补偿成本?这是安全标准的经济账。 沿线的“抛物线”生活 “来了!”顾建生冷不丁冒出一句。记者正纳闷,只听耳边“轰隆隆”一阵……是火车。足有几十秒,这声音压过了附近所有声响,正在院子里聊天的人们见怪不怪地停下话音等待。 顾建生笑了一下,“我已经练出来了,火车隔很远就能感觉到,好像胸口被压着什么一样”。他说,邻居老王在3月9日夜里睡不着时曾做过统计,从凌晨4点至下午17点之间,就有96辆客车、货车和车头经过,大约7分钟一辆。“磁悬浮再一来,岂不是雪上加霜?” “一开始,锦鸿公寓可是远近闻名的,地铁房,房子质量好,物业管理好,还是外销房呢。当时很多老外、明星都住在这里,周冰倩、江珊、何政军……能住在这里,起码是中产。”一起在院里聊天的霍广元1995年底买下这套房子,也是锦鸿公寓第一批进驻者。那时候,这里属紧邻徐汇区的城郊结合部,四周还是一片农田,附近有单根火车轨道,一天跑几班郊区火车,而地铁一号线刚刚通过来。老霍骄傲地说:“当时就卖4000块一平方米,我也是做生意赚到钱才买得起。那时候‘商品房’在上海,还属新名词。” 梅陇镇、莘庄属于上海有名的“人口导入区”。如果在10年前提起这里,很多上海人脑子里浮现的,都是一个要通地铁的“落乡”地方。1997年7月地铁一号线延伸至莘庄,那里人将来到市区上班,有了一种崭新的交通工具——地铁,沿线的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而上海市更规定,购买超过70米以上的房子,可以得到上海“蓝印户口”,进一步增加了附近人口的主动聚集。现在,莘庄成了上海“轨道房产”的代名词。这里的居住环境和房产开发,随着地铁通车后所经历的一系列起伏和变化,就像是给了后来者一面能照到未来的镜子。 刚参加工作的顾建生1998年搬到这里时,梅陇镇的房子正在建造高峰。他看重的也是这里交通便利,走10分钟就是锦江乐园地铁站,很快就能到徐家汇,到市中心。回顾住在这里的10年,顾建生说,这里的生活和房价一样,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式变化。 顾建生买房子挑了北面,“因为南面是农田,北面则可以一眼望见对面新建的锦江乐园,巨大的摩天轮很壮观”。他说,那时候夏天睡觉都开窗,这里空气好,空调用不着开。顾建生买房时也曾担心过附近那个梅陇车站会不会改成大站,专门问了一下铁路局的人,得到答复:“3年后造,在莘庄,没事。” 刚搬进新居的顾建生有点后悔的是,对面锦江乐园到了周末有点吵,过山车的刺激让游客的欢叫声浪传到路对面。而这时地铁一号线已延长至莘庄,延长线就在楼前穿过,时而会听到呼啸声。特别是后来当莘庄人流增大,地铁由6车厢进口车改为8车厢国产车,噪音更大,再不能开窗。 2003年,沪闵路建起高架,从此汽车日夜穿梭,顾建生改装了双层玻璃。自此一切还算正常,顾建生也认为这是他们享受城市化便利的代价。而且,自从修了沪闵高架,他开车上班更快了。在上海房地产凯歌下,锦鸿公寓一路高涨,2003年底升至最高点——每平方米1.2万元。 2006年,上海火车南站建成通车,就在梅陇镇,火车轨道距离小区36米。从此,上海开往南方的火车都聚集在这里发车,他们门前由单轨改成双轨,每天客货车由几次变为100多次,尤其是货车震动大,还鸣笛。更添乱的是,去年又在铁路旁建了一个轨道分局的驯狗场,每天一大早的狗叫声不绝于耳。就这样,来自地面和空间的巨大的铁路、地铁、高架、立交的噪声和狗叫声拌着飞扬的粉尘,形成一个巨大的噪声场。孙章说,这是高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特例。“先建房子,后修铁路。等于先工业化,后补基础设施,顺序颠倒了。” 南站通车以来,沿线的房价急速下滑。现在正修中环线,火车要再加四条轨道,磁悬浮又要来,更没法住了。顾建生说:“因市政建设造成的换房成本,怎么能转嫁到老百姓头上?现在周边同档次房子每平方米卖1.2万元呢,锦鸿公寓卖7000元,还有价无市。” (文中所涉居民为化名)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