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谈办报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10:00 南方日报

  办报历程 

  独立办报生命遭威胁,每天换假车牌出入

  记者:有人总结了您一生的三大贡献:白手起家创办《明报》集团,创造中国“文人办报”的高峰;撰写15部经典武侠小说,风靡世界影响几代华人;参与香港基本法的制订,奠定目前香港政制的法律基础。

  这最后一条,却鲜为人知。

  但1984年您获邀参加《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时,还身任《明报》董事会主席,有人指摘这样会有损《明报》作为一份著名的独立报纸形象。您当时是怎样考虑的?

  金庸:我当时确实有这种担心。《明报》宗旨是绝对中立的,中国政府做得对我们会赞同,做错事我们会批评。

  记者:当年您写的《明报》社论,很多人追着看,被誉为“香港第一健笔”。

  金庸:我骂林彪、“四人帮”,当时香港“造反派”声言第一要杀电台广播员林彬,第二个就是查良镛。他们在林彬上班路上,拦住他的车,往他身上浇汽油,活活烧死。下一个目标就是我,很危险,香港警方保护我,送了很多假车牌,让我每天换一个掩人耳目,他们在暗中保护。《明报》也收到过邮包炸弹,但我们独立的立场不会变。

  起草基本法 

  委员提出口号:“情愿怕老婆,不要怕政府”

  记者:所以后来中央请您参与起草基本法,您有顾虑。

  金庸:是啊,当时香港新华社社长来找我,我就说:香港对我很好,我愿意为香港服务,但《明报》是我半生心血所系,不能就此受影响而垮掉。

  后来他们跟中央报告,再跟我保证:不会因为我参与起草基本法,而影响《明报》的独立。对于中央政府,《明报》认为该批评的,照样批评。我就答应了。起草委员会有5个小组,我是“政制小组”的港方组长,几经修订,提出了方案。

  记者:当时这个方案被一些港人批评为“太过保守”,甚至有些大学生焚烧《明报》,骂您“出卖香港利益”。关于香港政制的争论影响深远,最近争取“双普选”又起波澜。回头看,您有没后悔过?

  金庸:当时一些香港所谓的“舆论领袖”都是英美大学毕业生,主张一回归就搞行政长官、立法局“双普选”,都骂我保守。但我一直认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的香港与英美不同,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香港的民主政治必须符合中国宪法,不可能太激进。如果当时我提的方案像他们一样激进,中央政府不可能接受,最后利益受损的还是香港。

  最近香港民主法制的话题引起关注。其实英国也不是三权分立,是立法决定,在香港则是行政主导,所以回归后我们也是这样,搞行政主导。

  记者:您对香港问题的宗旨是——

  金庸:当时我们有些起草委员会委员提出一个口号:“情愿怕老婆,不要怕政府”。(哈哈)所谓“不要怕政府”,就是政府也要守法,政府有错误,老百姓可以跟你打官司。香港这里很多都是老百姓打赢了官司。

  文化反思 

  不上网,不喜欢内地新兴文化方式

  记者:谈下您自己好么?听说您最近在英国剑桥读书,还骑单车、背书包。那边的生活习惯么?

  金庸:最近是在剑桥学习,正在写关于唐朝的一个博士论文。在英国,大家对中国的留学生评价很好,因为中国学生大都很刻苦,学习比英国学生用功,老师们也都很喜欢。有时也会有一些认识我的人,过来找我签个名,但我说,在这里我跟你们一样,只是普通学生,不是作家金庸(呵呵)。

  记者:您的小说大多都是描述侠义人物的,您是否认为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金庸:中国人提倡侠义精神,但缺乏公民精神。侠义是为别人的利益而斗争,大家都夸奖;但如果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那就被人说“可耻”了。对于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公民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是不存在的。一句话: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没有自我。

  记者:在做《明报》的时候,您曾经发表过不少观点很尖锐地评论,那您这些评论在文化价值观方面的出发点又在哪里呢?

  金庸:中国传统文化加世界各族的民族文化,这就是我的出发点。所以我现在也不喜欢内地的很多新兴文化方式,因为它并没有真正遵循传统。

  记者:您说您并不喜欢内地新兴的这些文化方式。

  金庸:是的。在我们上学那时,学生们都很关注国运,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尽一份力量。而现在内地的学生,真像拿一些人修改的国歌说的那样:“钱进,钱进。”整天想着怎么捞钱,想着买股票,发财,真正做学术,真正在研究,真正想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并不多。

  记者:那怎么评价现在内地根据你作品改编的那些影视剧呢?很多网友觉得那些作品在糟蹋你的经典。

  金庸:还好吧。其实内地现在的很多评价,都有点童年情结在里面。大家都说翁美玲版的射雕是“经典”,这就像我小时候在上海吃雪糕,觉得无比美味,所以后来去意大利、去美国再吃雪糕,怎么都觉得这些雪糕不如小时候在上海吃的。事实上这些雪糕,很可能都比上海的雪糕好吃,只不过是有童年的那种影子在那里,所以总会有这种感觉。

  记者:您上网么?

  金庸:我认识一些IT人士,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但我本人并不上网,也没有主动去了解当下这些信息,我知道网上有人在冒充我写东西,但我的确已经不再写了。我感兴趣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金大侠”语录

  ■其实蒋经国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也是基本同意的。我对他说,整天想着“反攻大陆”,你自己也知道是不可能的,倒不如把经济搞好,改善台湾百姓生活,对所有中国人都有好处。

  ■(“一国两制”)这无疑是个高明的政策,不仅适合香港和内地,也适合整个世界,大家都和平共处,不一定要战争嘛。

  ■当时香港“造反派”声言第一要杀电台广播员林彬,第二个就是查良镛。

  ■其实英国也不是三权分立,是立法决定,在香港则是行政主导,所以回归后我们也是这样,搞行政主导。

  ■我现在也不喜欢内地的很多新兴文化方式,因为它并没有真正遵循传统。

  ■我们上学那时,学生们都很关注国运,现在内地的学生整天想着怎么捞钱,想着买股票,发财。

  ■(内地改编金庸武侠剧)还好吧。其实内地现在的很多评价,都有点童年情结在里面。

  ■我本人并不上网,也没有主动去了解当下这些信息,我知道网上有人在冒充我写东西。

  庆典探“鲜”

  “七一”香港大型烟花汇演“掀起红盖头”

  大熊猫彩色造型有望出现维港上空

  本报讯 (特派香港记者/谢苗枫 胡键)令人期待的“七一”香港大型烟花汇演将为回归十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展示多种新款焰火。日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型烟花汇演主办方在香港文化中心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有关方面透露,大熊猫“乐乐”和“盈盈”的彩色造型有可能出现在维多利亚港两岸上空。

  据介绍,由香港各界庆典筹备委员会、世贸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世界杰出华人基金会、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及英皇集团携手主办的“火树银花庆回归,香江十载万象新”庆祝回归祖国十周年烟花汇演,将于7月1日晚在维多利亚港举行。届时燃放的各式烟花数量达31888枚,无论燃放规模、燃放时间还是烟花数量都将是空前。

  据悉,整个烟花汇演将历时约23分钟,围绕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的主题,共分为《歌唱祖国》《中国人》《丝绸之路》《明日恩典》《奥运梦》《美丽花园》《渔舟唱晚》《东方之珠》《始终有你》以及《保卫黄河》等十幕。届时,包括“中”、“国”、“人”以及“2008”等造型的各式焰火将组成高300米、宽1000米左右的烟花美景,闪耀在维多利亚港的夜空。刚刚抵港的两只大熊猫“乐乐”和“盈盈”也可能以红色、绿色及金色等组成的彩色造型出现于维港两岸上空,与市民同贺回归十周年。

  此外,主办机构还将于7月1日—8日晚,在维港两岸的大厦楼顶举行“幻彩咏香江”激光及焰火表演,璀璨的烟花将闪耀维港,为香港增添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记者手记

  八旬金庸: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很难想象,一个人书读得多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眼前的金庸显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标准的样本。大约三百平米的临海办公室,除了面海的落地玻璃窗和一张硕大的办公桌、一组沙发之外,剩下的几面墙上,全是书。当然,其中一面书墙是金庸的成果——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版本的金庸作品,除了中文之外,还有韩语、日语和一些不知名文字的版本。五花八门,从《杨家将》之类的评书到一些哲学书籍,也没什么条理,许多书都翻得很旧的样子。金庸这位文坛大侠,就在这一堆旧书和崭新的九龙湾海景中间,接受记者的采访。

  金庸回答问题的方式同样也显得没有条理,某一刹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位词锋尖锐的文坛高手,是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有些思路模糊。不少问题抛出去之后,他老人家的回答居然是开始讲自己当年的经历,比如面见邓小平和蒋经国的旧闻,比如他哥哥家当年生了两个孩子,却因为物质条件不足,只能养活一个,被迫向他写信求助的经过。

  但正如看起来一脸严肃的金庸偶然之间闪露的微笑会暴露出他依然是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一样,在听多了这些看似琐碎并且毫无条理的故事之后,我们居然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出他在讲述这些事情背后的观点。虽然,有些事情听起来并不像我们以往在报纸上见过的金庸那样,但对于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方面,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正是古圣贤所说的那种目标。

  采访过程中,金庸一再强调,自己现在只是个学生,很多事情,问他也不见得能得到全面的回答,但从已经得到的答案之中,我们听不到任何套话或者理论性很强的东西,更不像某些学者那样动辄引用名人名言云山雾罩,一切都很平实,但又自成体系。

  看来,大师就是这样了。

  本版撰文 本报特派记者 郑照魁 陈枫 张蜀梅(署名除外) 摄影 王亮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