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如何维护知识产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18:08 南都周刊

  美国人如何维护知识产权?

  记者:但我们对此并无澄清。

  吕文举:对啊,我们反而像做了贼一样东躲西躲,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羞辱。

  这几年,我用心最多的另一件事,是推动企业集体维权。因为我受到一个非常大的触动,2000年,七家在华跨国公司成立了中国外商投资协会品牌保护委员会,他们用六年时间发展了130多家企业,中国市场上但凡能叫得上名字的跨国公司,像微软、IBM、奔驰、宝马什么的,大部分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有一套非常民主的机制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这是外商在中国的民间组织。我1998年开始搞知识产权,接手的知识产权案件,70%跟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企业有关。他们对中国警察的看法不太好。但接触我之后他们挺惊奇,哎,中国警察还有这么专业的,就要我跟他们经常交流。所以从2000年起,我就是他们不挂名的顾问,他们每年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开会,还有其他很多活动,都请我去,要我讲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发展趋势。我最大的震撼在哪里呢?中国从2001年入世,到如今知识产权立法、执法方面的每一点变化,幕后都有他们的影子。

  记者:他们是幕后推手?

  吕文举:对。他们的思路基本上是这样的:先搞课题研究,他出经费,我们出专家学者,把国内的高手请到一起。研究清楚了,做一个课题报告,以此逐步影响中国政府的决策。主要通过两个管道:外部通过它们本国的政府游说,借助外交途径施加压力,内部他们也有自己的沟通渠道,这样双管齐下,就逐渐演化成国家的立法。你注意看中国知识产权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这既可喜,也可悲,完全是被推着走。

  记者:这是最精致的

维权。从立法角度维权。

  吕文举:对,制定规则是根本利益的保障。他们的课题我参与过,所以我非常清楚他们的运作。我就有一个感觉,我们中国的企业更需要知识产权来保障我们的利益,但政府对我们的企业面对的问题往往漠然处之。但反过来看,也不能说都是政府的原因,我们的企业没有发出自己强烈的呼声。

  我要推动中国企业集体维权

  记者:中国企业对维护知识产权不像外企有强烈的进取心?

  吕文举:对啊。所以我要尽最大努力,推动中国企业集体维权,参与知识产权游戏规则的制定。当年我搞第一次论坛,为什么请那么多中国企业进来,我就是要刺激他们,警醒他们,你们要向人家学习,团结起来,发出自己的呼声,参与知识产权游戏规则的制定。否则,规则制定时你缺席了,你的根本利益当然就没有保障。

  记者:但这个难度应该比较大。中国企业的自主性恐怕不够,这是关键。

  吕文举:中国企业的自主性差很多,这方面我常常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但我认为,随着民营企业做大,他们慢慢会感到切肤之痛。他们有切肤之痛,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做,那法律专家知道怎么做,法律专家知道怎么制定和影响游戏规则;媒体则能感知和放大这些社会需求,从而产生一种公共舆论,迫使立法者不得不遵从公共意志,立法不致太离谱。这三者凝聚起来,就能产生强大力量,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实现维权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

  你记住,正义的作用固然不容忽视,但从根本上说,不是正义改变中国,而是实力改变中国。社会必须做大自己,必须有实力,人家才重视你,你说话才管用。比如,现在浙商说话,浙江地方政府就洗耳恭听,为什么?因为浙商是地方经济的靠山,他们在全国、全世界赚了大量的钱,政府要拉他们反哺于故乡,有求于他们。

  记者:你说的都不错。但这些方面你有过实战吗?

  吕文举:当然有。我离开体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内企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比如深圳工艺品行业协会。深圳的工艺品企业都是小企业,总规模却很大,是全世界最大的工艺品产业群,总共三千多家企业,市场覆盖全国和全世界,会员总产值占深圳市GDP的7%。典型的小企业,大市场。企业维权如果是单打独斗,成本太高,也成不了气候,人家根本不睬它。如果集体维权,分摊下来成本最低,人多势众,效果也最好。我就利用全国工艺品珠宝会展的机会,在深圳市工商局、版权局的支持下,把他们组织起来,维权效果非常好。

  记者:在一些什么样的具体问题上维权?

  吕文举:打仿冒产品。打了好几个案子,都很成功。企业收获不小,但我一分钱没赚,反而自己贴钱。但我想这很有价值。起码可以培育、可以鼓励民营企业的维权意识。

  在中国,目前最有前途的民营企业组织都在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它们有两个共性,第一它们是自主的,维权委员会主任都是企业家自己做,我集资我支配,所以企业家愿意投入,不像某些官办社团,收钱归你花,屁事你不管,你还高高在上。

  其次是规则民主,重大问题一律投票表决。当然也有不足。不足在哪?中国企业家的素质跟外企高管的素质差很多,但凡开会,没几个准点的,外企高管也没有不忙的,但人家绝不迟到。市场经济陶冶出来的高素质,我们的企业家跟人家比还有相当差距。但我想这不要紧。我们毕竟还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开初总不免有些乱象。

  记者:这样做知识产权策划,客观上是实践中国民主,激活中国民主。

  吕文举: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讲吧。

  附录

  中美知识产权交锋

  31989年,美国发表《外国贸易壁垒报告》,指责中国未能对美国知识产品提供足够有效的保护,将中国列入了“重点观察国家”的名单上。

  31991年,美国升级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同时发起对中国法律、政策等方面的调查,其间中美双方曾进行磋商,但没有结果。

  31994年,美国贸易代表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自1992年以来直线上升,中国对美国的版权和专利权没有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6月,中国政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的白皮书,向世界公布了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情况。

  31996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美方要求:中国加大打击盗版CD的侵权行为;在1996年9月15日前修改“海关条例”;中国对美方音像制品市场准入。中方认为:中国一向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多次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处理了多件盗版刑事案件。

  32004年下半年以后,美国

商务部高层历次访华均提及知识产权问题。

  32005年,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提出中国产品侵权的“普遍性”,并将其作为2005年对华贸易谈判的首要重点。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