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读中国互联网政治: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09:42 北京日报
学者解读中国互联网政治: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
网络虽成为民意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但如何规范管理仍值得深入研究。

  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种种现象表明,互联网上的“政治互动”不仅改变着政治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日渐深入地改变着政治生态环境。这种所谓“互联网政治”正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我国政治文明迈向新台阶提供愈益广阔的平台。

  沈宝祥 高新民 党国英 周静 答客问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已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发生了密切联系。互联网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央政治局曾以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学习。胡锦涛同志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关注网络问题,研究网络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影响。

  网络政治,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政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

  问:据去年的互联网报告称,目前我国网民上亿人,而且数量还在迅猛增长,网民在网上言政议政成为网络上的主要现象之一,怎样看待网络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沈宝祥(中央党校教授):在国外,民众通过互联网,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已是常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公众通过上网的方式参政议政,也日益普遍。开博客,或网上聊天,是当今各国政要向公众传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塑造个人形象,与民众增加互动,争取选民支持的新方式。政要上网,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人们将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的现象,称为“互联网政治”,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政治”。

  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所谓互联网政治,其性质就是民主政治。这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方式和新途径。可以说,在我国互联网政治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新表现。

  互联网成为传递原生态的群众情绪和民意的重要渠道

  问:今年“两会”期间,央视国际频道(CCTV4)开设了一个栏目,叫做“我有问题问总理”,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12万网民竞相倾诉、提问、建言。“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提出的问题,达几十万条。网络成为民意上传的“直通车”。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沈宝祥:“民意直达高层直通车”。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实名开博客,及时向民众传递信息,不少网民向他们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这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同广大民众联系的新方式。一位政协委员说,她将提案初稿发布至博客,竟有数万人点击阅读,三百多人通过留言或邮件与她交流,使她的提案更完善。通过网络与网民交流,已经成为很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同民众联系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效率高。

  打开电脑,一些标题很引人注目:

  总书记总理也上网××省委书记发帖向网友拜年

  ××市委书记上网与市民谈心话发展

  ××市委书记率政府官员开博客

  ××市人大开通博客听取民意

  ××市政协首开博客听取民意

  总的情况是,有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上网同民众沟通。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网站,早就开通了。通过网络,我们的领导干部能够便捷地深入基层,听民意,聚民智,加快决策科学化。而且,网上的民意未加筛选修饰改造,有些是“正常渠道”听不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尽管有的可能语言粗俗,言辞激烈,但这是原生态的群众情绪,更是可贵,有助于领导干部掌握下情。

  互联网是社会心理缓冲阀、调节器

  问: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社会情绪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些情绪不同程度地在网络上表现出来。怎样看待这一变化?

  高新民(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是具有调节功能,即充当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调节器、缓冲阀。

  在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衍生的网络文化中,对各种政治信息的传播,我们强调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对某些娱乐信息则强调其健康、守法;对于私人博客,则强调其遵守社会道德与法制。对于“恶搞”,则需要有辩证地分析,有的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有的的确反映了某种社会问题。中国社会各种群体性事件中,过去参与者多是直接利益相关者,但近年来人们注意到:“无直接利益冲突者”也卷入某些群体性事件中,甚至成为事件的主力。究其原因,这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与当下社会结构分化有关。在社会转型以及利益群体博弈的背景下,有的人原有价值观随之消解,或扭曲;有的因遇困难暂时无法解决而生出怨气;有的因出现消极腐败现象而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下降;有的人只是一种简单的从众心理等等。

  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心理冲突、心理不满需要有发泄的渠道与机会。在西方,社会的不满是通过政党轮流执政来调节的,所以,多党制在西方社会被称为社会情绪的缓冲阀、调节器。而中国政治体制下,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结构分化不大,社会调节器的必要性不是那么强烈。但在今天,社会分层、社会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心理压力需要一定渠道缓冲,社会情绪需要以某种方式宣泄,这样,互联网、博客等,在客观上就承担起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的缓冲阀、调节器的作用。因此,对待博客和各种网络言论,只要不触及政治上的底线和道德上的底线,似应以宽容的态度容忍其存在。事实上,在多元的社会,在尊重宪法、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媒体需要有一定的包容性,使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通过特定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渠道,能够反映到决策层。这样可以缓冲各种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局面。如果缺乏包容性,过于刚性,不能把各种意见、正当的利益诉求包容在制度化的表达渠道中,反而易于使某些非主流意识形态演化为“反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社会的紊乱。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