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马照跑”的理想与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11:39 南都周刊
香港“马照跑”的理想与现实
插图:李峰

香港“马照跑”的理想与现实
资料图片

  在很多香港人的回忆里,赛马不但给他们增加了很多妙趣横生的新词汇,还曾是生活里最重要的环节,承载着他们独特的寄托与理想。

  “头马”,本是说比赛里获胜的马匹,在香港,更意味着老板下面最得力的副手。在香港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人们崇尚在职业生涯里拼杀,即使出身微寒,无钱无权,做不了大老板,也至少要做只“出色的马仔(跑势强劲的赛马)”,出人头地。

  在香港,赛马的意义,远远不只比赛与博彩、甚至生活方式这么简单。马匹再怎么战绩彪炳,始终都归马主所有,由骑师驾御,因此马场上时有微妙的赛果。于是,香港人形容官场、商业上的不公平竞争、暗箱操作,就会生动地称之为:“造马(操控跑马比赛)。”

  “绿茵称无敌,沙场更绝情。”一代冠军华人练马师简炳墀写在

别墅前的对联,几乎全港市民都知道,而且知道他很“牙擦(粤语指骄傲嚣张)”,到哪都要对着镜头高举手指。不过,这两句看起来自负的对联,在马迷黄家辉心里还有另一层含义——“到了竞争场就要全力以赴,不能有半点人情。有人跟你讲人情,估计就是想舞弊。”黄家辉今年不到三十,香港的年轻人大多对赛马意兴阑珊,而他是少有的拥趸。

  1997年,香港回归之年,也是香港赛马业的最高峰,投注额为历年之冠。回望十年,很多生活随赛马流转的人都不胜感慨。黄家辉的朋友吴伽乐,曾是香港最受欢迎的电视评马人之一,这个戴着眼镜、斯文淡定、自言半“退休”的香港人,尽管被同行说成有点“理想主义”,但还是喜欢在报刊上写点针砭马圈的文章,就像当年在电视镜头前一样。

  香港回归前,邓小平曾经承诺“马照跑,舞照跳”,以示对“一国两制”的承诺;现今,一周两次跑马,沙田和快活谷飞马扬鞭,蹄声依然铿锵。香港近五十年的职业赛马史,不仅是世界一流马会的传奇,更是马迷、练马师、马评人的传奇。在很多香港人的回忆里,赛马不但给他们增加了很多妙趣横生的新词汇,还承载着他们独特的寄托与理想。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