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校教学评估在争议中进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09:07 南风窗
本刊记者 李北方 发自深圳、北京 5月29日,星期四上午。身材单薄、满头白发的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教授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双手一摊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可以很自豪地跟你讲,深圳大学迎接评估,校园内的平和与宁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 就在章必功接受记者采访的同时,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5名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包括13名评估组组员和2名秘书)正在离深圳大学不到1公里的住所开会,对3天来对深圳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意见进行讨论。 章必功打开深圳大学的校长信箱,找出一封信:“评估专家组如期而至,可是我并没有看到类似我原来所在的高校的那种紧张与不安,一切如常。去上课时,同学们仍然对课程有一贯的要求。重视,并不紧张,同学与老师都是这样,只是各位校长和工作人员辛苦啦。” 一边念给记者听,章必功一边解释:“你看,他提到原来的学校,说明他不是研究生就是个青年教师;没有留名字,说明他不是为了拍我马屁写的。” 章必功随即做了简短的回复:“褒奖莫过如此。” 评估,全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部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在全国推行的对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综合考评,每5年一次。从2003年至2006年,已经分别对54所、75所、133所高校进行了评估,今年年内接受评估的高校有210所,另外还有80所高校的评估要等到明年上半年完成。到那时,全国592所本科院校的第一轮评估工作将全部完成。 然而,过去4年中,正如章必功所说,在迎接评估时,各大学校园 “平和与宁静”的没有几个。一般认为,本科评估给高校带来了硬件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政府的投入,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中,即便最苛刻的批评者也不否认这一点。 但评估同时伴随着一些负面现象,最突出的是造假、形式主义和一定程度的浪费——这几乎是高校里公开的秘密,也正是它们扰乱了校园的“平和与宁静”。而争议声所昭示的,与其说是对是否应该评估的立场分歧,不如说是人们心中的困惑:以大学精神“很受伤”换来硬件设置的改善,是否值得? 深圳速度 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1984年春,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有人指着后海湾一带的工地告诉他,那里就是深圳大学的校园,春季破土,秋季开学。邓小平说:“深圳速度。”此次深圳大学经历评估,有评估专家说,“深圳速度”又回来了。 评估的第一项内容是5月21日上午的开幕式和校长报告,之后专家组集体考察了新建成的试验楼——金工坊。 3层楼的金工坊原属于深圳大学的校办企业,为了迎评,学校在4个月内将其改造为实验室,1个月内添置了价值3000万的设备,建成了6个实验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采振祥手持麦克风,腰上挂着扩音器站在门前,向评估组介绍情况:“我是靠评估‘发了财’的处长,以前我老收到老师和同学的抱怨,现在我的信箱里全是表扬,深圳大学的硬件设备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提升。不信,请各位专家自己看。” 采振祥话音刚落,评估组组长、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对站在旁边的教育部高教司司长、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主任刘凤泰说:“外面有人说评估是假的,我看不都是,大部分还是真的,这就是证据嘛。”刘凤泰闻言,哈哈大笑。 采振祥把实验室面积和设备的扩充归功于一个人的“骂”,他就是评估组成员之一,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万洪文。准备和迎接评估的过程,也是各学校之间互相学习、“传经送宝”的过程,教育部评估中心也给这种交流提供了方便。2006年底,章必功被委任为云南师范大学评估组的组长,评估加学习,和他搭班当副组长的就是万洪文。这一次到深圳大学参加评估的专家组成员也有抱着学习的目的来的,比如正在进入迎评冲刺阶段的山东建筑大学的校长王崇杰。 万洪文参与评估工作经验丰富,他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回了。2007年1月,受章必功邀请,他到深圳大学做了一次长达4个半小时的报告,“把深圳大学骂了个一无是处”,连 “你们深圳大学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棵树漂亮吗”这种话都说了。 用章必功的话说,这一骂,骂出效果来了。在那以后,深圳大学迎接评估的行动进入了高潮,短短几个月内投入资金,将一座企业用房改造成一个大实验室。章必功对万洪文的工作作风的评价是,“冷面杀手,菩萨心肠”。 万洪文将其称为“深圳速度”。显然他对这个成果表示满意,他说“第一次来专门讲坏话,第二次来主要看成绩”,并亮出他的工作原则,“打分要从宽,引导要从严”。5月23日中午,在听完两节课后参加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的汇报会时,万洪文再次心直口快地批评了师范教育的一些弊端,起身离开的时候,他补充了一句:“这一次你们的成绩应该是不错的。” “深圳速度”,也就是突破常规办事的方式,深植于特区人的头脑中,如今被用于大学的建设。章必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津津乐道,没有评估,那些3个月办完的事可能10个月也办不完,有了评估的名义,深圳大学向政府要来“绿色通道”,把原本应该进行的设备招标等环节都避开了。 采振祥在向专家组汇报的时候提到,他和计财处处长一起在2007年预算还没批下来的时候,就把钱花出去600多万了,如果预算批不下来,他们俩就得去跳楼。 作为个案的深大 章必功说:“评估是教育部给地方政府出的一道难题,而我认为,这道难题出得好。不给优秀,意味着什么啊?意味着地方政府办教育的失败。受刺激的首先是地方政府,并不是学校。校长好说,他不给我钱我搞什么?” 在大学普遍负债经营、部分大学已被银行列入高风险名单的情况下,中央财政无须加大投入,部委主持的评估成为撬动地方财政“输血”给大学的契机。 章必功到云南师范大学搞评估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从财力的投入和硬件条件上,云南师范大学是不能跟深圳大学比的,但为了迎评,地方政府加快了对该校的投入,划拨3000亩土地搞建设。教育部给章必功带领的专家组指示,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建筑物冒出地面,就视为建设速度加快了。于是,云南师范大学得的也是优秀。 万洪文说,深圳大学23年走过了内地高校50年的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与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是分不开的,财大才能气粗。“十一五”期间,深圳市政府将投入17.97亿给深大,其中10.35亿用于基本建设,7.62亿用于学科建设和仪器设备购买。在评估总结会上,深圳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阎小培说,市常委会已经通过了“鹏城学者计划”,并当场向评估组成员发出邀请,希望各位专家到深圳工作,来当学科带头人。这个说法引得满场大笑。 这个特有的优势使深圳大学迎评的经历只能作为本科评估中的一个独特个案。听完计财处的汇报,评估组成员、山东建筑大学校长王崇杰向记者感慨:“人家深大生均投入是2.8万元,我们学校才8000不到,要是不到2万也行,这可好,前面一个数没了。”有了钱,深圳大学可以做到公共机房对学生免费开放,而山东建筑大学只能做到把机房建好,学生使用要个人负担费用。 同是学生,享受的教育条件与获得的教育服务因为所处地区的不同而差异显著。如果把“地方政府办教育”作为制度安排接受下来,显然就不得不连带着承认地区差异的合理性。 “教学条件与利用”只是评估方案中7个一级指标之一,经过评估,高校在硬件方面的投入与改善是清楚可见的。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对评估持强烈批评态度的高校教师们,也都承认在这方面的进步。在评估进行的几天中,“深圳速度”不断被提起,直到最后专家组向校领导反馈意见的时候,才由评估组组长、杨叔子院士泼了瓢冷水。杨叔子说,“深圳速度”虽然是对深圳大学的褒扬,但潜台词是前期准备过程进展不够快,有临时抱佛脚的问题。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