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老港正传》在各地上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10:32 央视《360度》

  这几天,一部叫做《老港正传》的香港电影正在各地上映。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香港电影放映员老港从1967年到 2007年四十年中,一直希望到北京天安门看看,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实现的故事。很多影评人认为,电影是希望借老 港的经历和视角表达出中国人对祖国的强烈归属。

  我们今天的话题也和电影有关。在这之前,先让我们进入今天的《香港进行时》

  【口播】视频连线——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

  首先我们连线正在香港的记者张泉灵。

  张泉灵:今天香港的很多报纸都在报道一件事:因为黑客进攻网络,导致《哈里波特》的结局被提前曝光。由此说到 香港的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请关注央视新闻频道每晚20:00《360度》栏目)

  【导语】

  香港电影是香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香港,电影产业拥有超过60年的历史,特别是近20多年来,这个约600万 人居住的城市,却拥有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电影王国,鼎盛时期所制作的影片数量,几乎超越所有西方国家,输出电影之多, 只仅次于美国。今天,长江就带我们看看香港的电影。

  【正文】

  我现在站的位置,就是香港九龙尖沙嘴的星光大道。今年的4月15日,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典礼就在( 方向????)的香港文化中心举行。在这届金像奖上,内地女演员巩俐和周迅分别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奖,而此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

  十年间,香港电影保守估计生产了近二千部作品,本地票房近百亿。世界著名电影人大卫·波德威尔在他的《香港电 影的秘密》一书中,这样形容香港电影的辉煌--"香港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成功故事。

  香港电影故事的高潮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1986年,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以3465万的票房打破了香港电影本土票房的记录,同时也将香港电影带 进了一个"黄金十年"。这部电影和其后的《警察故事》《监狱风云》《赌神》《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一批"城市英雄 片"一起成为香港电影的经典代表。

  随后,以周星驰《月光宝盒》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为代表的武侠电影,不仅丰富了香港电影 的类型,也让香港的电影产量节节攀升,1993年更是创造了一年234部的历史最高产量。甚至连当年风靡世界的好莱坞 电影《夺宝奇兵》在香港本土的的票房也输给港产电影《人吓人》,《谁陷害了兔子罗杰》的票房也只是《赌神》的三分之一 。此时的香港电影,不但横扫香港、台湾、东南亚,还输出到全球华人世界。

  一个弹丸小岛",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神话。

  但是,在极度的繁荣之下,对商业价值和投资回报的过度关注,开始让香港电影显露出衰败的迹象。2005年成龙 在北大演讲提及香港电影时曾说到,"一个英雄片成功就拍100部英雄片。"越来越多的简单复制严重败坏了观众的胃口。 而此时,台湾、日韩、东南亚电影的崛起也对香港电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1993年之后,港片产量便以每年平均减产30 部的速度逐年下挫。

  1997年12月的最后一天,陈果导演的电影《香港制造》公映,影片通过香港少年中秋迷茫面对主权移交之际的 社会变迁展开,片尾,主人公中秋说出的一段话,直接的表达了香港电影人对未来的迷茫:"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了,当你还 来不及改变时,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了。"而这也正是那一时期很多香港电影人面对一个新时代降临曾经有过的困惑。

  2003年6月,CEPA正式签署。这项协议给予了香港电影在内地放映、发行等方面的多项优惠,大量的合拍片 开始活跃在两地电影市场。2004年《功夫》在内地票房过亿;2005年《龙城岁月》在香港的票房也过千万;2006 年,华语电影票房前十名中的前四名都是合拍片。为此,香港著名电影人吴思远曾指出:香港电影的未来需要向北看。

  【口播】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有一句话:"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有人曾用 这样的话来评价目前香港电影的现状,但香港著名影片人李焯桃却说"用这句话来形容香港电影并不恰当,对香港电影来说, 最坏的时代已经过去。"

  连线问题:

  1、你到香港多长时间了,你去看过几次电影?现在香港电影院的人气怎么样?

  长江:在香港看电影,虽然我没有香港人那么"粉丝",但是去的次数应该也不比我上街买衣服的次数少。而目前随 着香港经济的好转,影院的人气又得到回升。一般看电影的当然还是以年轻人为主了,票价60元,比起他们的收入不算贵。 那么这两天因为忙没有时间去电影院,但前一段上映《墨攻》、《伤城》我去买票,等了40分钟,也没有拿到好的时间和好 位置,因为香港人对电影的热爱是"追逐性"的,一有新片露面,影院门前肯定会排起长队,这都成规律了。

  2、我们知道,香港电影曾经创造了世界电影史的传奇,今天的香港市民是如何看待香港电影呢?

  长江:依然给予厚望,但香港人有一种集体意识,这就是认为香港的电影应该"北上"与内地合作才是最新的出路, 而过去,我觉得香港人喜欢电影是因为他们崇拜明星,但是现在慢慢感到他们是通过看电影来强化对"香港文化"的自信心。 比如说好莱坞翻拍了香港电影《无间道》就让香港人觉得很自豪;再比如过去的香港"功夫片巨星"李小龙,让"中国功夫" 成为了外国词典里的一个新词,成龙就曾这样称赞过李小龙,说他"生前是一座丰碑,逝后是一个传奇"。而这个"传奇"就 包含着通过电影这个窗口,让世人可以瞭望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在香港,电影是一种艺术,一个工业,更体现着香港 人的自尊与拼搏精神。

  (请关注央视新闻频道每晚20:00《360度》栏目)

  【导语】

  记得1971年,李小龙拍摄的电影《唐山大兄》在香港首映,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开拓了国际市场,让香 港电影走向了世界。

  不仅仅是电影,凭借大批商业电视剧和流行音乐,香港创造了从中国内地到日韩、东南亚,乃至辐射全球华人世界的 娱乐盛世。《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一批电视剧成为内地青少年成长青春的见证。如今的好莱坞都开始翻 拍香港电影《无间道》。

  所以香港电影的老前辈邵逸夫先生曾经说过:"我已厌倦了别人老是问:'阁下是否要挑战好莱坞?&a pos;我真的觉得,我们有自己的一套,跟好莱坞的不一样,但却不比好莱坞差。"我想,这句话不仅仅体现了邵逸夫先生 对香港电影的信心,更香港人对香港本土文化的信心。

  【正文】

  2001年,一部产自香港本土文化的童话《麦兜的故事》风靡全港。其实那只粉色小猪"麦兜"的人生故事很平常 。智商不高,家庭地位又有几分低微,和单亲妈妈麦太太生活在一起。上学、工作,希望、失望,他都一一经历,应该算是生 活在香港社会底层的人。因此,麦兜被很多普通香港人看作是童话版的自我。

  "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在《麦兜的故事》中,麦太太一边练着体操一边唱,尽管麦太太是单身母亲,带 着麦兜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但是,她希望孩子长大后即使没有周润发、梁朝伟般的帅气也要有好的运气,她相信明天会更好 而可以带着儿子到马尔代夫看蓝天白云,即使在面对着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之后。而春田花花幼稚园的MissChen所教 给麦兜他们的那首英文歌曲,《Allthingbrightandbeautiful》,同样是充满着阳光般的温暖与 明丽。至于麦兜,更是一次次的在挫折与失败中爬起来,继续的往前走着,希望,失望,希望,失望,希望……而希望永远都 比失望要多,明天会更好,这是麦兜所坚信的,也是港人所坚信的。而关于香港的童话还远不止麦兜。

  "喝着香港水,流着香港血"的特首曾荫权也是香港的一个童话。这个百分百的"香港仔",生于平凡的草根家庭, 从西药推销员最终成为香港特首,38年努力成就"香港梦"。而同样当年逃难来到香港,从社会底层靠个人奋斗而成为世界 华人首富的李嘉诚,也被看成是实现"香港梦"的代表。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帖子畅谈"在香港生存的十个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香港有成人童话。

  而且,这个童话有实现的可能。

  【口播】视频连线——特邀观察员、香港TVB总经理陈志云

  连线问题:

  1. “香港仔”都懷著怎樣的香港夢?香港的“成人童話”真的可以實現嗎?

  2.香港電影就是其中最熟悉的神話,那麼香港的電影神話是怎麼產生的?

  3.回歸初期,為甚麼會產生“我是誰”的文化討論和文化認同過程?

  4.回歸十年,香港的文化價值觀發生了甚麼變化?

  (请关注央视新闻频道每晚20:00《360度》栏目)

  【口播】

  香港的历史就像是一部电影,有坎坷、有起伏,但是在这样一块土地上,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