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砀山高考积弊成患:替考传统至少20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09:48 青年周末
安徽砀山高考积弊成患:替考传统至少20年(图)
  郑州一个高考考场外贴出的警示。砀山县的考场外是否也有同样的告示?不得而知◎供图/CFP

安徽砀山高考积弊成患:替考传统至少20年(图)
面对记者,砀山县教育局局长拿出了一份《考区主任、副主任保证书》◎供图/谷岳飞

  ◎文/本报记者 陈万颖

  报名、体检、户籍、监考,每个环节都出了问题

  解决问题不能只关注领导问责

  2007年夏季高考,安徽省砀山县12445名考生中有703名缺考。缺考原因是砀山县警方开始的一场清理高考秩序的行动。高考第一天6名替考者被抓后,剩下的替考者不敢再顶风作案。

  首报此事的《中国青年报》安徽记者站站长黄勇对此毫不惊讶,以他驻皖十年的采访经验,砀山事件绝非偶然,皖北地区的高考替考“传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扬子晚报》记者谷岳飞则以一个特派记者的眼光,审视着这个在他看来可以被作为标本剖析的县城。这里的高考积弊远不止“替考”,买卖录取通知书、高考移民、私传答案,都是常事。

  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周立民至今仍很困惑,替考需要都打通所有环节,“中介”如何一一做到?他希望当地官方能查明并公布。

  三位记者都谈到,从报名、体检、户籍,再到监考、招生,只要任一环节被守住,都不至于出现如此恶劣的高考丑闻。砀山为何会成为孳生高考舞弊的沃土?

  25年前就有人替考

  ◎面孔◎

  黄勇 《中国青年报》安徽记者站站长

  ◎声音◎

  高考改革中在很多环节采取了放宽限制,但是这种宽松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撕开一个大肆舞弊的空间。

  6月17日,我在宿州地区的一个线人告诉我,他们正在查一起高考替考案。我的稿子完全来源于他的信息,但有一些细节他也不便透露,而且当时整个案情不是太明朗,但是他告诉我,肯定有招生办的人参与其中,因为所有替考学生用的准考证,都是真证件,只有招生办的电脑能够做出来。所以我在文末提了一句“而替考者和被替考者同时拥有‘正规’的准考证,则说明除学校之外的其他报名资格认证环节也存在重大问题”。现在县教育局招生办主任、副主任因失职、受贿行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证实了我当时的判断。

  读者报料称砀山替考传统至少20年

  稿子发出之后,有一个大学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是砀山人,1982年参加高考,考上了山东大学。当时他们中学的同学里就有通过替考上了大学的现象。我一点也不惊讶,不仅仅是砀山,在我的采访经历中,皖北地区发生这种事的频率相对高。砀山县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去年,我们写过一个内参,关于一个淮北的大学生亲历的买卖高考录取通知书。淮北也是皖北的一个城市,离砀山非常近。这个学生是前年考上大学后,就有同学找到他,希望打听一下同学里有没有人想卖录取通知书的。 这位准大学生就当起了中介,光他自己就做成了三笔生意,其中卖出价格最高的是一张某江苏二本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价格是五万元人民币。而且购买别人的通知书的学生都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没有一例被退回的。

  高考报名限制放宽在砀山被利用

  高考进行到第三十年,一直在改革。很多环节没有以前限制得那么死,有利于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但是在砀山等地,就被某些人钻了空子。比如报名资格,以前只能在校学生报名,后来改成社会考生也可以报名考试,这样就给“中介”的运作留下了空间。

  我在当地采访时还发现,准考证不是由高考监管部门统一制作,而是按学校和班级报上来的数字,招生办发下那个数量的白纸,由学生们自己贴照片,这给老师、家长的运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改户口在砀山很容易

  ◎面孔◎

  谷岳飞 《扬子晚报》记者

  ◎声音◎

  高考三十年,各种积弊在这个小小的砀山县都暴露出来了。应该把这次事件和这个地区当作一个典型案例来剖析深层的原因,而不要把注意力过分地集中到领导问责上。

  我在砀山县采访的第一天,没有任何固定的采访对象,几乎都在县城里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当时这件替考事件已经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我乘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小面的,一元钱就能跑全城。高考期间他们经常接送学生,也从他们那里知道了很多考试的事情,而且很多人自己的儿女就是考生。

  “高考是有钱有权的人玩的游戏。”一个司机跟我说。除了这次的替考,大多高考中能想到的积弊都能在砀山找到。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