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交界让砀山成为高考移民重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09:48 青年周末
四省交界让砀山成为高考移民重灾区
  郑州一个高考考场外贴出的警示。砀山县的考场外是否也有同样的告示?不得而知◎供图/CFP

四省交界让砀山成为高考移民重灾区
面对记者,砀山县教育局局长拿出了一份《考区主任、副主任保证书》◎供图/谷岳飞

  在砀山中学的老师们看来,相比“替考”,高考移民是他们谈论更多的话题。虽然相对于内蒙古、海南等分数更低的省份,安徽只是低那么十几分,但在这里,甚至有三个省的居民喝一口井的水,他们之间的迁徙、通婚也非常普遍,“高考移民”的容易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很多隔壁省的学生跨过一座桥,翻过一座山,到砀山高考。

  我从几个砀山中学的考生家长那里得到一个该校考生移民的数据,因为没有经过教育部门的证实,我不好说,但比例不算小。

  砀山县所处的皖北地区的教育水平在整个安徽是下游,上大学的机会原本就少,这让许多相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家长对高考移民深恶痛绝,这些外来孩子挤占了他们自己孩子的机会。不可能指望他们说出一些特别具体的案例,都是很多情绪化的言论,骂人。

  面对这种不公平,家长们不平,同时给自己找其他的补救方法。买录取通知书算是其中一种。我采访了一个砀山中学高三的毕业生,他的家长就告诉他:“你放松,好好考,没考上也不要紧,我给你买一个录取通知书。”在我第一天的采访中,接触的大量市民、学生,大家都觉得很正常的,我要求找一个这样的孩子,但他们说:我亲戚里就有,但我不会告诉你。

  那个高三的学生给我讲了买卖录取通知书的过程。假设A一向成绩很好,高考发挥失误,被一家二批的本科院校录取了。B想进大学,靠自己的能力又考不上,就找上A,谈好价格之后,A把自己的通知书给B,到了开学的时候,B就以A的身份,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学校报道。当然了,这时候B所有的档案资料全部被重新办理了。第二年,A要再次参加高考,也是以另外一个全新的身份出现,姓名、户口,都会发生变化。

  擅改户口,两位户政民警涉案

  在砀山,户口是很容易改的,前提是有熟人,有打点。目前就有两名派出所户政科的基层负责人牵扯其中。一般二本的院校录取通知书价格是五万,我听到传言说砀山旁边的一个地方,当地一个干部给自己的儿子花20万元送进了清华。

  当地纪委书记接受我的采访时也讲到,出现这么大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环节出问题,而是高考的各个环节全部出了问题。到目前为止砀山纪委公布的11名涉案人员被处理的11人里面,还包括县教育局招生办的主任、副主任,这两位的角色是提供真实的准考证,另外还有砀山二院的一名医生,他负责让替考学生体检“通关”。

  人情关系让一些老师被牵扯进来

  “中介”能从替考中得到哪些收益?这个问题是这个事件之所以存在的直接原因。但由于在刑事拘留阶段,我没能采访到“中介”。据警方介绍,中介和砀山中学的老师有亲戚关系,有两个班主任都被牵扯到里面去。

  我在学校采访老师们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一方面很愤慨,另一方面也很不理解。在这样的小县城,在重点中学的老师是不缺钱的。而且根据现有的调查结果来看,受贿最大的也只有一两万元人民币,若不是因为亲戚朋友的这层关系,应该也不至于会铤而走险。

  前年的舞弊案没有抓出幕后黑手

  我的采访取得突破进展是因为我拿到了一份2005年砀山高考发生的一起集体舞弊案的处理通报,监考老师用手机短信的方式给学生传答案。检察院解释说今年6月以前,这个案子一直在检察院,到6月份才给了纪委。可见这个小县城的工作效率。而且,对2005年舞弊案的处理结果仅仅是内部警告、计入档案,没有查出幕后的操纵者。在今年高考,当地相关部门公开了县委书记的手机,只要发现任何线索都可以直接向政府举报;而且,6月1日监考人员培训工作会议上,砀山县教育局局长蒋连才把2005年舞弊案的通报结果念给所有的监考人员,实际上是表明了领导层的一个态度,就是说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做一些猫腻。

  即使如此,一个星期不到,就爆出了涉及的人更多,层面更广的这么一起恶性事件。我专访砀山县新任教育局局长蒋连才的时候,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感觉自己很冤。”

  举报至教育部,今年才彻查

  ◎面孔◎

  周立民 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

  ◎声音◎

  我至今没弄明白这个替考产业链的所有细节。太有才了。

  砀山考场被省里注意至少两年

  我采访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张培银的时候,他告诉我砀山县高考风气不好是出了名的,特别是2005年出了那起老师用短信帮助学生舞弊案,处理了11名涉案人员后,砀山县的考场混乱就在省里挂名了。在他上任院长的2个多月里,接到的举报信息中有一大半都是关于砀山县的。因此去年高考巡场,他报名巡视砀山县。

  大学生举报至教育部导致此次事发

  在高考前,有一封举报信寄到了国家教育部,举报了砀山县有“中介”威逼利诱大学生给高中生替考。这封信被教育部转发到了安徽省教育厅,随后又被转到公安部门。在一层层布置下,才有了砀山当地6月7日高考第一天现场抓获2名替考大学生的一幕。

  (另据《中国青年报》记者黄勇介绍,写举报信的学生是遭到了“中介”的威逼,不肯就范才写的。)

  新官上任严查高考 结果出乎意料

  实际上,在大学生的举报信发出之前,2007年4月份,也就是审核高考报名的环节开始时,砀山新上任的教育局长等政府官员就打算整顿考风加强监管。在报名资格审查的第一个环节,就踢了585人,原因包括尚未到高三年级、在砀山当地没有住满一年的等等。替考被发现的并不是很多。在之后发放准考证的时候,又刷掉了260人。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力度确实大了不少。但在考场上还是发生了703名学生缺考,可想而知钻高考漏洞的人有多少。

  我一直特别期待采访“中介”,那个砀山县黄楼乡的农民王文贤和他在安徽读大学的侄子。在我们想象中,以前的替考是替考人拿着假的证件蒙混过监考就行了,被当地人称为“硬替考”,但在砀山这里发生的替考,却能够在各个环节公务人员的“帮忙”下弄到真实的证件,“合理”替考。最让我不可理解的是在最后那关,高校招生关如何通过?他们太有才了。这里面应该有很严重的问题。

[上一页] [1] [2]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